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源自

1. 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畢公高之裔孫畢萬,在晉國為大夫。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封畢萬於為邑(今山西芮城縣)。畢萬裔孫魏斯,與趙,韓,三家分晉,各自建國。魏斯建魏國,都安邑(山西夏縣),為魏文侯,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國所滅,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國名為氏。2. 出自羋姓,為顓頊帝的後裔魏冉之後,後改姓魏。據《史記》等有關資料所載,戰國秦昭襄王時有國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異父弟魏冉,本楚人,羋姓,後改姓魏。3. 出自外姓改姓魏:①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②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崑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4、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①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②土家、蒙古、彝、回、朝鮮等族均有魏姓者。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遷徙分佈

魏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帶,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也有部分居於今湖北、湖南省境。

秦漢之際,魏姓進一步擴展到今山東、山西、甘肅、寧夏等為主的北方廣大地區,其中在今山東微山(古為任城)一帶形成大郡望。此時,魏姓還有一支遷入今四川。

魏無忌的六世孫魏歆因在西漢時任鉅鹿郡太守,封曲陽候,封地鉅鹿郡下曲陽,有功於朝廷受到封賞,並使其家族成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鉅鹿郡下曲陽也就發展成為魏姓歷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與此同時,魏姓也有進入江蘇、浙江、甘肅、寧夏者。

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多國林立,連年戰亂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舉家南遷,或遷入今江西,或遷入今福建等地。

盛唐時,魏姓繁盛,人丁興旺,郡望與名人顯宦大量出現,並且有部分族人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於福建安家,後又徙至廣東等地,使家族播遷更加廣泛,唐末,戰亂烽煙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遷,廣泛進入到南方各地。

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佈江南廣大地區,繁衍於中國各地,從而使魏姓成為中國一大姓氏。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當代魏姓的人口已近570萬,列在中國第44位,大約佔中國人口的0.4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魏姓人口由45萬增到570萬,增長了11倍多,魏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中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中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約佔魏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佈於湖北、陝西、山東、江蘇、甘肅、安徽,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魏姓人口。河南為當代魏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魏姓總人口的9.6%。中國魏姓的分佈形成了秦川、豫冀兩塊

魏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魏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人群回遷十分的強勁,尤其突出向西部四川的迂移。

在甘肅大部、寧夏、陝西南部、青海東部、內蒙古中西和東北、川渝北部、湖北西端、冀魯津交界地區、吉林大部、黑龍江東南,魏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1%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魏姓人群。在河南、晉冀魯大部、陝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京津、遼寧、吉林西北角、黑龍江中部、皖蘇北部、湖北西部、川渝中部、貴州中部、福建東北部,魏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4%一0.81%之間,其覆蓋面積約眷國土面積24%,居住了大約34%的魏姓人群。

家訓崇孝道

孝為立身大本。若不孝於親則不能忠於國;友于兄弟;睦於宗鄉黨;合群於社會;必反為社會之蠹蟲。如何能使人人之行為皆善?請必自孝父母始。人能以父母待子女之心,行事則萬善之。本已立由是。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睦宗族

族人雖有遠近親疏,安其本源則一。族中人有喜事或凶事為先行慶弔之禮。遇有合族之事必同心商確。只平時聚會待所以聯族誼為重,人情不見則疏,日疏日遠大非睦族之道。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重教養

天無不慈之父母。但庭訓不立則溺愛不明者有之。故父母之於子女必幼而教。以孝悌稍長而授以學業。其頑劣者亦必嚴為教訓。勿姑息以養其非。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齊家政

治化之道必先齊家,然政行於天下易,而教施於一家實難,蓋骨肉之間恩素情深則家法難申,自非身先德化不為功。故善治家者,以正己為,己正則子女相率而從,己不正雖有治家嚴法,亦無以為功。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正禮節

國家之治亂繫於人心之邪正。守禮法合人群,世風必正,國家必治。人心邪則悖禮犯法,貽害人群。尊長生辰,稱慶世有此俗,遵禮致慶承歡。鋪張宴會非顯親之道,寧儉勿奢誰雲非孝!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務讀書

家人不論貧富子女不論智愚第一要讀書。讀書則能知事理。古人所謂致知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個人智為之理,立業之方,不至為非作歹,為社會敗類,且可為國家建設效力。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明德性

大丈夫須有頂天立地之志,處世存心要有容忍度量,而勿求容於人。必有容其德,乃得大君子。立身未有不成於忍,惟能忍方能恕於人。合眾志以成大事業,不忽視小事物,方能謹慎處事而致成功。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謹言語

言不由衷,人間所惡待人接物互要誠實。虛偽之言,久經必露出破綻,故出言必先自思量。是合理的便說,不合理的便不可說。有損於人的便不可說,勿說大話,勿說空話,古人云“言寡尤行寡恢”。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慎交友

處世貴在知人。於朋友間知其人,友其德,籍以輔吾仁。矯吾失,故交友得其人。則可自薰其德,此所謂益友也。苟不擇其人則惟導惡習,趨下流,此所謂損友也。故擇友不可不慎。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處世事

明是非、辨忠奸、守節義、權生死,才算得大勇不自用,能用人才,算得大智。

百家姓之魏氏一族

魏畢萬,晉獻公十六年(前661年),以趙夙為御,畢萬為右,攻滅霍、耿、魏三小國,以魏(今山西芮城)封畢萬,為大夫。遂以國名為姓氏,此為魏氏發祥之始。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也都是名人。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東周戰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

魏武侯(?—前370年)漢族,姬姓,魏氏,名擊。東周戰國初期魏國國君與中原霸主。

魏惠王,漢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國君,對開封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歷史貢獻。

魏昭王(?─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

魏延(公元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晉州)人。南北朝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祖籍鉅鹿下曲陽(河北晉州西)。一說館陶(今屬河北)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侍中(宰相),封鄭國公。

魏源,原名魏遠達(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陽金潭(今湖南省隆回縣)人。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龔自珍齊名,時稱"龔魏"。

魏文伯(1905年—1987年)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最高人民檢查署華東分署檢察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等職。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

魏鳳和,男,漢族,1954年2月生,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溫陳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魏宏,1954年5月生,山東沂南人,201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