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書中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徵西,這些讓人感嘆,心碎的情節,也譜寫了楊家的滿門忠烈。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忠烈楊家將

但是除了楊家將,在唐代還有一個家族,也是能夠寫出一部熱血沸騰,慷慨激昂的壯烈史詩。這個家族對於潮州發展的促進,堪比韓文公來潮。對於閩南地區的人民來說,這個家族就是一個傳奇。家族幾代人都與潮漳發展的歷史軌跡嵌合在一起。

這個家族便是,開創了漳州的陳元光陳氏一族。陳氏本是中原移民,隋末陳元光的祖父陳洪出任義安郡丞,他這一族從此就定居於此。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陳元光塑像

01

669年的叛亂,傳奇的開始

669年(唐總章二年),泉潮間俚人嘯亂,鎮守在泉州(今福建福州市)的陳元光父親陳政,“率府兵3600名,將士自副將許天正以下123員”前往討伐,其中有固始籍將校數十人

先於柳營江畔(今江東)紮營,並打退少數民族武裝,進軍盤陀梁山之下。後來,少數民族首領藍飛也組織更大規模的狙擊,陳政因寡不敵眾退守九龍山(今九龍嶺),且耕且守,同時奏請援兵。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陳政畫像

朝廷即調陳政的二哥中郎將,懷遠將軍陳敏和三哥右郎將,雲麾將軍陳敷充當左右大元帥,率領府兵及軍眷5000多人“盡室南來”,去解九龍山之圍。隨軍出發的還有其母75歲高齡的魏太夫人和其子13歲的陳元光。

02

救兒心切,古稀掛帥

魏太夫人名敬,字玉班,乃隋朝中書令魏潛之女,援軍日夜兼程,趕到浙江須江(今江山)地面,懷遠將軍陳敏和雲麾將軍陳敷兩位老帥,由於經不起軍旅顛簸,又不服南方水土,染病不起,命歸黃泉,唐軍一時群龍無首,進退兩難。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魏太夫人影視形象

這時,古稀之年的魏太夫人,救子心切,抑制心中悲痛,揩乾老淚,披盔戴甲,顫巍巍地走上點將臺, 高聲向三軍宣告道:“左右兩帥不幸病故,三軍不可一日無帥,勢迫無奈,暫由老身代掌軍務,救兵如救火,不可停留治喪,抬起主帥靈柩,三軍繼續前進!”

不一日就進兵到泉州地界,魏太夫人親自到陣前查看九龍山地形,決定從安溪龍涓方向突出奇兵,進逼上苑,和俚兵對陣。唐軍軍威大振,一舉突出重圍。九龍山大捷後,唐軍一路征戰,連克36個蠻獠山寨。

今天的漳浦縣盤陀鎮,還留存有一座娘仔廟。廟的主人娘慧仙,是曾與一眾山寇嘯聚山林的娘子寨寨主。陳政父子派部下李伯瑤潛入寨中,智取娘慧仙,將其招安。拔除最後一座山寨後,唐軍越過蒲葵關,落腳於雲霄縣火田鎮火田村,在此安營紮寨,取得平亂的決定性勝利。

688年,魏太夫人逝世,享年93歲,閩南人民尊敬她,稱為“魏媽”。值得一提的是楊家將中的佘太君,雖是演義。正史沒有記載,但其百歲掛帥的演義原型便是魏太夫人古稀掛帥,救子徵蠻僚的事蹟。

03

子承父業,58姓漢民戰蠻僚!

677年(唐儀鳳二年),陳政因積勞成疾,卒於雲霄,葬於將軍山。而少了陳政的威懾,本地俚人勢力再度蠢蠢欲動。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陳政墓

終於崖山陳謙在攻陷岡州(今廣東新會)之後,聯結潮州俚人苗自成、雷萬興又攻陷潮陽,21歲的陳元光接過父輩帥印,受命帶兵,繼續帶領陳家軍開發閩南,征討叛亂俚人,歷經大小百餘戰,才平息叛亂。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陳元光影視形象

經此一戰陳元光威名遠揚,也讓潮州本土俚人暫時老實了一段時間,但681年(唐永隆二年),嶺南俚人再次叛亂,陳元光再次出兵平定,後潮州西北部俚人相率歸附。

兩次平定叛亂之後,陳元光得出本土俚人生產落後、民性兇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是這一帶經常發生暴亂的根源。

而陳家軍的組成便是當初隨陳政兄弟入閩平亂的府兵加隨軍家眷後裔,也是日後閩南、潮汕、臺灣地區的主要人口成分。其姓氏如下:

陳、許、盧、戴、李、歐、馬、張、沈、黃、林、鄭、魏、朱、劉、徐、廖、湯、塗、吳、周、柳、陸、蘇、歐陽、司馬、楊、詹、曾、蕭、胡、趙、蔡、葉、顏、柯、潘、錢、餘、姚、韓、王、方、孫、何、莊、唐、鄒、邱、馮、江、石、郭、曹、高、鍾、汪、洪、章、宋、丁

04

開漳治州,流芳百世

於是686年(唐垂拱二年),陳元光奏請在泉州和潮州之間置漳州,上允之,並任命陳元光為首任刺史。

在任期間陳元光帶領將士,與流民一起在這裡開墾土地,依戶分田,種植莊稼。士兵們“平居則狩獵,有役則戰守”。寓兵於農的政策,又將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傳於治下人民。使其脫離刀耕火種的狀態。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開漳將士中多能工巧匠,善紡織、燒陶、冶鐵,填補了閩地手工業的空白。陳元光又實行“通商惠農”政策,設立松洲學院,鼓勵漢越通婚,自身迎娶山越女子為妻,將漳州從不毛之地建設成一方樂土。

05

尾聲

711年(唐景雲二年),治漳31年的陳元光在聽聞潮州俚人雷萬興陳誠等再次興亂,陳元光輕騎進討,但因寡不敵眾,被俚將藍逢高重傷最終殞命沙場。其死後被百姓奉為神明,清乾隆年間被追封為“開漳聖王”。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715年(開元三年)陳元光兒子陳珦率領勇士夜襲僚峒,殺了藍逢高,降伏俚人餘眾,為父報仇,這場歷經半個世紀的戰爭才告一段落。

而這也是潮州中原移民與本地土著俚人的第一次大規模較量,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用戰爭這樣劇烈的方式接觸、融合,推動民族融合與統一,加速了中國文化在本地的傳播。

如今開漳後裔除了中國大陸,還有部分遷移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帶去了開漳聖王的信仰,使得兩岸有了共同信奉的神祗。

宋朝有楊家將,潮州唐時有陳家將

這也說明兩岸的血脈同源同宗,更在唐朝時就一起受過傷、流過血,這段歷史絕不是數典忘祖的臺獨分子幾句話就能分割的。


《潮汕簡史》 黃挺著

開漳歷史名人之陳元光:一門忠烈,萬古流芳

姓氏與遷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