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人的社會階層越高,儲蓄傾向越大,消費傾向越小,反之亦然”?

姜汝翰.avi

我覺得把消費習慣、儲蓄習慣和一個人的社會階級結合在一起是很沒有道理、很片面的。社會階層高的人既有很節省一直儲蓄存錢的,也有喜歡買買買的。平民階層也一樣。但是我想在這裡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儲蓄和消費,我個人的看法。

我不提倡鋪張浪費買奢侈品,高消費,而提倡多儲蓄。我也不懂理財,不鼓勵大家在沒有一定經濟金融學基礎、對市場理解還不到位的情況下貿然的去炒股、炒房、炒比特幣等。這種投資風險太大了,賺錢的是少數,多數人都會賠的傾家蕩產。

我提倡多儲蓄的原因,其實是來自自己痛苦的經歷。 人這輩子,尤其是在體制外市場經濟中工作, 總會有走黴運的時候,比如說有可能被公司辭退,比如說幹幾年換行業,你必須得承受一段不穩定的時期。還有比如說工作總是不順心,到最後說自己最後決定要開個公司創業等等。這個時候,你之前的儲蓄可以拿出來救急了。換句話,哪怕你工作上不出問題,但是要結婚、要買房、要生孩子,孩子要受教育,這都需要錢。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萬一身體哪裡不舒服,需要錢。正當中年的你,或家人,一旦遇到任何突發性的意外,都要用錢。這種時候平時的儲蓄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而不是當你的人生遇到了意外,當你急需用錢的時候,除了一堆破包,一輛寶馬,一堆蘋果手機,破電腦,連10萬塊都拿不出來。

有一種投資我是贊成的,就是投資在學習、投資在提升自己能力上,當然這個錢要花的值才行。很多人拿錢去買課,去培訓,留學,考MBA,但是自己內核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學完了除了書本上的概念什麼也不知道,這些學習在我眼裡也沒什麼用。真正的學習一定是能提升自己能力的,而一個人的能力其實是最好的保障,能力強的人能把買課花的錢賺回來,能力差的就打了水漂。希望大家在投資自己的時候也要理性,尤其是現在知識付費,學東西方便了,有的人買一堆課從來不看,但從心裡得到了滿足感,買了錢花了就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這種什麼用都沒有。


老李校長

我不知道這裡所說的社會階層到底指的是什麼,何為社會階層高的人。有錢?有權?有社會地位?

而社會階層高的問題,到底達到什麼水平才算是社會階層高,又有什麼依據證明社會階層高的人更有儲蓄的習慣。

事實上,在中國,真正喜歡儲蓄的,恰恰是那些被認為是社會階層不高的人。因為,他們只有依靠存錢,才有可能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花大錢的問題和矛盾。比如看病、上學、結婚等。

相反,那些被看成是社會高階層的人,由於有更好的使用錢的機會和空間,則完全不需要依靠儲蓄來積累資金。如投資、理財,甚至買房等,可以獲得的回報也要比儲蓄高的多。

那麼,為什麼近年來社會中低階層的人,儲蓄的動力越來越低了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錢都被房子吞掉了,沒有能力繼續儲蓄了。所以,給了外界一箇中低社會階層的人不願儲蓄的錯覺。實際上,真正不願儲蓄的,是社會高階層的人說不定,他們的財產已經被轉移了。


譚浩俊

存錢和花錢心理趨向是這樣的。存錢圖的是心裡踏實,心理安穩,心有依靠。花錢圖的是方便。社會階層越低越需要用錢去幹事兒,讓錢去發揮作用,恨不得把所有的錢都用上,讓其去創造最大的價值。這些人除了生活上的事兒,其他沒什麼不安定的因素。而社會階層越高的人,內心的安穩程度越低。他們的不安不是來自生活,而是來自工作和事業。他們需要藉助多多存錢來穩定自己的不安之心。而且社會層次越高,越有可供利用的資源。越不需要藉助錢的力量去打點,錢在他們手中就是預備部隊。所以很多人才選擇把錢存起來,買得心裡踏實。還有一種因素,社會層次越低的人越要藉助錢來提高自己的身份。社會層次高的根本不用刻意表現,而他們更需要財不露白,以顯示自己的平易近人。避免遭人妒忌。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越窮越沒有,越有越方便。


夢113300796

這個我覺得可以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回答。


較窮的人首先得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也就是我們平常的有飯吃,有地方睡,錢都用來吃飯了,用什麼錢去儲蓄呢?

稍稍有點錢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溫飽還有更上的中產階級,他們的收入解決食物已經不成問題了,因此他們開始想到自己的享受型消費。怎麼說,也就是如平時去買個名牌包包,買個車又或者換個房什麼的。這樣就有了車貸,房貸甚至是分期付款。每個月結存也不是很多,自然也儲蓄不了多少了。

最後是高社會階層的,一般富人居多,不過也不一定。他們的收入前面吃飯和享受型消費都沒問題了,開始想的是自我實現。從這種程度來說,他們的享受型消費佔比可能比第二類還少。多餘的錢幹嘛呢?儲蓄?顯然也不是。應該叫投資。如果是高收入人群,不會僅僅把錢存銀行,而是委託私募或者信託進行投資,自己則完成自己的事業從而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


huToni

一個人生存的財富不是無限擴大的。

比如:你每天晚上睡一張床,吃3頓飯。

滿足生存所需的資源對個人來說是有定量的。

吃飽了還吃就不是飯量的問題,而是健康的問題。

當一個人開始有積蓄就意味著他已經開始滿足生存所需,開始有了剩餘資料。

不斷的累積這個剩餘的財富,是走向富豪的必經之路。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生存花費的費用,佔收入比會越來越小。

絕對值上看,社會階層高的生活花費比階層低的要高。

只是社會階層高的總收入遠大於生活開支,它的佔比相比之下變的小。

階層低的人群,收入低,生活費用佔總收入的比例非常高,一個房租都佔據工資的大半,不是他們不想儲蓄,畢竟生存才是第一位,沒有剩餘怎麼儲蓄。

只要人口不指數膨脹,人工智能加上機械化,一個人種植滿足全中國人的糧食也不是不可能,一個人種植滿足全體中國的棉花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有必要,一個人讓房屋建造裝配無人工廠生產能夠供全體中國人生活的房子也不是不可能。

生存資料是比較容易滿足的。

對人來說真正難以滿足的是慾望,無盡的慾望,如果真到了未來,能源無限,想看太陽爆炸的慾望,都會被人整出來。為的就是浪漫。


比活的長

先回答問題,我認為消費儲蓄傾向和社會層級沒有必然的聯繫,這個論斷有些片面。

消費傾向是一個綜合的產物,和人生經歷,家庭環境,年齡,所處環境等等都有關係。當然,社會階層可以是其中的一種。

很多人小時候家境殷實,衣食無憂,甚至很嬌慣,長大後即便社會層級很高,一樣會花天酒地;而家境不好的父母,為了應對各種開銷,也一定不會大手大腳。

所以並不是社會階層這個唯一因素決定消費和儲蓄傾向的。



如果把這個論斷的因果關係顛倒一下,倒是可以描述一個類型的人。

很多父母輩的人,從小貧窮,經過自己的打拼過上了好日子,有了一定社會地位,但艱苦樸素的作風還在,不喜歡過多的消費,同時也更喜歡儲蓄,投資一類;反倒是有很多年輕人,享受著父母親戚的關愛,不管自己家庭是否富裕,只顧自己享受,當然是“消費傾向”大,儲蓄傾向小。


路漫漫吶喊

根本沒有這句話。

應該是階層越高,投資傾向越大,消費傾向越小。

首先,階層越高,投資的機會就越多,甚至會舉債來投資。比如萬達的負債率就是個例子。

其次,階層越高,炫耀性消費越少。為什麼喬布斯T恤牛仔紐百倫,因為他的臉就是最大的LOGO。

最後,根據恩格爾係數定律,食品消費比例越高就越窮。擴展開來,消費比例越低就說明越富。小扎一件T恤400美刀起。在他看來就是消費傾向已經不能再低了。換個屌絲試試?


武威75562436

社會階層越高就越懂得這一點,而階層越低越不明白這個,以為消費等於瀟灑,追求剎那的光輝。


莫那魯道長

兩種可能:1、他的錢都在流動,沒有現金,只有現金流。

2、只是有錢,但還不夠富有,所以不敢消費,真正的富有是對物質的佔有慾越來越不強烈,對神精的追求越來越高,富有和有錢是兩種不同的階段。

社會層次越低的人都是停留在生存的階段,都是以佔有越多的物質來獲取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喜歡消費。


嚕嚕和美美的私家秘技

“一個人的社會階層越高”往往代表著他的收入越高。衣食住行等基礎消費只佔到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自然會有大量節餘。社會階層越高也代表著社會地位越高,閒時必然不多,外出應酬必是常事,故無閒心去消費。社會階層越高同時也代表個人價值被社會認可,更無需用金錢去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社會階層越高的人儲蓄率越高。

社會階層越低的人中,既有低收入,也有高收入。低收入自不用說,儲蓄只能排在生活開支之後,有節餘才有儲蓄。而對於社會階層低收入卻不低的人,由於所處的階層並不被社會認可或不完全認可,為了向社會證明自己的價值,便用高消費來包裝自己,以此博得社會的認可,在心理上實現跨越階層,故儲畜率也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