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聽證會爆造假大法

11月19日上午,康得新財務造假聽證會在證監會召開。

據第一財經報道,康得新聽證會中,證監會調查人員強調,康得新的造假是系統性的造假。在康得新部分造假的外銷合同中,有部分客戶的簽名系康得新人員偽造。

據財新報道,據江蘇證監局相關人士在質證環節介紹,在鍾玉的指揮下,康得新外銷業務實際上是以PET等外品(基材)冒充光學膜運到海外,免費送給別人,再由康得新相關人員一手炮製虛假業務合同,臨摹國外客戶簽名,黏貼打印,虛構外銷業務產業鏈。“相當於以麵粉冒充了麵包。”江蘇證監局人士稱,調查組對此違法事實進行了確認,不僅有言辭證據還有客觀證據,可以互相印證康得新如何系統性地上下勾結造假。

聽證會上,康得新的代理律師表示康得新自始至終沒有否認造假,但無法認可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的虛增利潤金額。

曾兩度申請延遲聽證會

2019年1月22日,康得新收到證監會送達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康得新聽證會爆造假大法

今年7月5日,證監會在對康得新立案調查5個多月後認定康得新存在虛增利潤總額119億元、未在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情況等多項違法違規事實。

其中,康得新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利用與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簽訂的《現金管理服務協議》,分別於2014年至2018年非經營性佔用康得新資金65.23億元、58.37億元、76.72億元、171.50億元和159.31億元。不過,《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並未對康得集團佔用資金的餘額及去向進行說明。

2019年7月5日,在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後,康得新向證監會申請召開聽證會。

但康得新曾兩度申請延遲聽證會時間,7月12日申請延期舉行聽證會,7月23日獲證監會同意,聽證時間由2019年7月31日延遲到8月15日。彼時,康得新給出的主要原因為事件所涉及債權人、中小股東人數眾多,員工持股計劃規模大,案情複雜、牽扯麵廣,開展聽證相關準備工作需要一定時間。

8月13日,康得新再次申請延期聽證會,其披露公告稱,公司依據相關程序前往證監會開展閱卷工作後發現,證監會關於本案的案卷材料眾多,並附帶大量電子光盤數據材料,公司短期內難以完成相關材料的整理,並進行相關分析以確定本案事實,查明資金流向。

證監會當天即同意康得新的延期申請,並表示具體舉行時間將在研究決定後另行通知。2個多月後,證監會再次給出《聽證通知書》,並定於2019年11月19日上午9時30分在證監會召開聽證會。

康得新股票於7月8日起停牌至今,股價為7月5日收盤價3.52元/股。

康得新承認造假 但不認可造假金額

央視財經記者張馨月:康得新聽證會在我所在的證監會會議室結束。由於案情非常複雜,聽證會從今天上午9點半開始,一直持續了一整天。在這場聽證會上,其實雙方焦點主要是一個問題,就是在之前證監會發出的事先告知書中,對於康得新虛增利潤119億,到底有沒有這麼多?

康得新代理律師:康得新公司自始至終沒有否認存在造假的情況。

聽證會上,康得新的代理律師表示,無法認可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的虛增利潤金額。代理律師認為,在調查人員查到的虛假業務中,包含真實利潤回款,所以不能認定“全部利潤”均為造假。

然而,江蘇證監局的調查人員對此並不認同。

江蘇省證監局調查人員:虛假銷售臺賬、虛假出庫單、電子郵件、QQ聊天記錄、轉運提單等各環節大量書證,及財務造假的決策、組織各環節執行的參與人的詢問筆錄及書面確認為證。

此外,江蘇證監局調查人員還當場公佈了康得新如何虛構業務的事實,對此,康得新代理律師則認為,證監會認定的虛假業務,並非每一項都是虛構。

江蘇省證監局調查人員:假冒光學膜出口,相當於是說自己出口的是高檔麵包,實際上是劣質麵粉,還虧本送給別人,請不要混淆概念。

康得新代理律師:是美化業務能力,它影響了公司對於主營業務能力的表述,但是,只要相關出售存在著有效的業務回款,那麼公司相關的利潤,仍然應該記錄到財務報表之中。

據瞭解,本次聽證結束後,來自中國證監會的五位聽證員將進行合議,如有需要還將會進行二次聽證。

康得新119億財務造假案始末

康得新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康得新案件的始末又是怎麼樣的?

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從事高分子複合材料、功能膜材料生產等業務。2010年7月,康得新在A股上市,每股發行價為14.2元。上市以來,康得新一直被譽為A股的白馬股,股價最高漲幅近十倍,並在2017年創下歷史新高,市值接近千億元。但今年初,康得新突曝債務危機,震驚市場。

2019年1月21日

康得新出現到期15億債券不能兌付的情況,公司債務危機正式踢爆,銀行賬戶被凍結。

1月23日

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康得新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也戴上ST帽子。

4月30日

*ST康得披露2018年年報,公司實現淨利潤2.81億元,同比大跌88%。

5月10日

康得新回覆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公司資金是否已被康得投資集團非經營性佔用。

7月5日

康得新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認定康得新2015-2018年連續四年淨利潤實際為負。

康得新聽證會爆造假大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康得新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

證監會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到2018年期間,康得新通過虛構採購、生產等研發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成本和研發、銷售費用,通過這些方式虛增利潤119億元,康得新還涉嫌未在相關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和為控股股東提供擔保,以及未如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等違法行為。上述行為導致康得新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

7月6日起,康得新開始持續停牌,停牌價格為3.52元,較公司股價最高點跌去近90%。

財經觀察:有錢不花還借錢 要警惕

對於這類看似財大氣粗,實則負債累累的上市公司,應該如何甄別?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避雷?

特約觀察員許樹澤:

這裡面一個最大的疑點就是,賬上明明很多錢,為何還要去借錢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公司發債平均成本高達10%。如果賬上明明有很多錢,說明資金比點子多,沒有點子,要再多錢也沒用,又何必去花利息的冤枉錢呢?

高負債率不怕 有息負債才可怕

有人說,公司都是這樣經營的,這叫“槓桿經營”,比如房地產公司,負債率高達80%,有錢也借錢,這叫常態。這裡面有一個關鍵概念,叫做有息負債。雖然房地產全行業平均負債率高達80%,波音負債率高達99%,因為賣房子或賣飛機,都是客戶先打款,公司再交貨,打過來的預付款都構成了一筆錢預付款,這樣的錢,雖然負債,但不花一分利息,這其實是競爭力的體現。當一家公司很有錢,還花了很多利息借錢,就要高度警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