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外并购拖累的“美的”

2016年以来美的集团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与其大规模海外并购扩张是有直接关系的,巨额资本支出,3年来却无法带来理想回报,整体拉低回报率

。同时,并购也影响了财务报表上一些指标,给大家造成误解,我也一并解释。

被海外并购拖累的“美的”

美的集团海外扩张—东芝家电

2016年6月30日,美的集团以将以约4.73亿美元收购东芝家电业务80.1%的股权,东芝保留19.9%的股权,并在收购后需要承接东芝家电约2.2亿美元的债务,收购成本合计为6.93亿美元。

被海外并购拖累的“美的”

注:按16.8日元=1元人民币估算

美的连净利润竟然没敢披露,我用半年的净资产变化差额估算净利润为-4.89亿元

(一)东芝家电业务情况

东芝家电业务主要包含洗衣机、吸尘器、家用空调、冰箱和厨电产品等,东芝家电在日本、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有广泛的影响。

从收入分布来看,①地区分布:约 70%的收入来自于日本;约 30 %来自其他地区;②从分产品来看,26%来自冰箱、23%来自于洗衣机、15%来自于家用空调、13%来自于吸尘器、10%来自于微波炉、13%来自于其他小家庭电产品。

(二)2017年东芝家电继续亏损

美的集团2017年报披露:“东芝家电2017年营业收入突破150亿人民币,虽然受日元汇率、原材料上涨和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等外部影响,东芝家电 2017 年未能实现盈利

,但仍然实现了核心家电业务的增长。”

(三)2018年上半年东芝家电继续亏损

美的集团2018年半年报披露:“在上半年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东芝家电业务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新品类与渠道拓展,刚性控制非经营性费用等措施保持了家电业务收入的增长及现金流的有效改善。”

从近两年美的描述来看,东芝家电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

美的集团海外扩张—KUKA

2017年1月,美的集团完成收购工业机器人巨头KUKA,以292亿元要约收购其81.04%,考虑其前期已收购部分13.51%(该部分未找到买入价格,按要约价计算),共耗资341亿元人民币。

被海外并购拖累的“美的”

四年来,KUKA业绩停滞不前,尺寸未进;去年末KUKA总裁辞职,很明显是业务发展不利被赶走的。虽说成败未定,但经营业绩摆在这,各位读者自行评价。

美的集团年报里的摊销费用

美的集团2017年报披露“本公司依据国际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及会计准则的要求,2017年因并购库卡及东芝确认的摊销费用为 2,413,944千元。”

我推测是收购库卡和东芝家电时,确认的无形资产摊销而产生的费用,摊销期以及总额多少,美的并未详细披露,所以以后会影响多久,多大,我也不清楚,但这肯定不是商誉。

根据IFRS 3和IAS 38,收购方应在收购日将被收购方的无形资产与商誉分开确认,无论在业务合并之前被收购方是否已确认该无形资产,被收购方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必须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并且可确认。

美的集团出口业务的毛利率

很多朋友说美的出口产品毛利率高,格力出口产品毛利率低,因此美的产品出口竞争力更强…汗!我认为这是不同口径的财务指标,根本不可比。

同时,因为收购东芝家电、KUKA业务,两者均以海外业务为主,也影响了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的对比,因为我找不到能拆开的数据,说三点简单的理由。

(一)销售渠道有无的毛利率差别

美的披露:东芝家电拥有一流的供应链网络以及无可比拟的渠道优势,美的可借助东芝在日本市场的渠道实力,迅速打入日本市场。KUKA自然也是有销售渠道的。

由此可知,此类自有渠道的产品销售,由于需要承担后续的渠道管理费用,即使扣除销售费用后业务也许是亏损,但其毛利率一定是较高的。

而直接出口、代工等方式出口,由于不负责后续销售渠道费用支出,此类业务毛利率均较低,这算是商业常识吧。

(二)不同产品的毛利率差别

美的海外业务涉及产品类型较多,如空调、冰箱、洗衣机、机器人、各种各样的小家电等等。具体数据我就不罗列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各类型家电公司的财务报告。

(三)采购成本差异那么大—毛利率差异

最后指出最关键的一点,格力由于其压货均衡产销的经营方针,似的其生产成本显著低于美的集团,详细原因后续文章专门阐述。

以波斯科技为例,来看看两家公司的巨大差距,各位读者也可以下载波斯科技招股说明书自行查看。

被海外并购拖累的“美的”

格力和美的是规模接近的对手,在同一家供应商那里的采购价格居然可以有如此之大的差距,这显然不是波斯科技欺骗得来的

被海外并购拖累的“美的”

如此大的采购成本差异,这点恰恰验证了现实中格力空调的高质低成本,由此可见同样产品,格力电器的生产成本是比美的要低的,如此比较,如果按住一切其他干扰因素,两者出口同样产品的毛利率,又怎么会是美的高呢

?!
作者:加班的会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