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在我们这些老人家可是方便了很多啊。”“既帮我们办业务,还会整改简单的城市部件破损,城市会因你们变得更美的......”这是群众对横沥网格中心最朴实的赞美。

横沥镇将原网格办、来穗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巡查队伍进行整合优化,按照一员一格或多员一格的原则组建成立了一支73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的中心。结合各村(居、场)面积、地域性质、地理空间分布和辖区楼宇建设等情况,将全镇作为1个大网格,并划分上中下横沥3个片区网格和16个村(居、场)中网格,再细化为47个基础小网格,搭建起“1+3+16+47”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并于7月1日正式运行;在横沥镇党委、横沥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筹备当中。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爱心搭桥,真诚服务

横沥镇太阳升村第一网格员,加入网格中心工作时间不久,但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彰显了重要的人生价值。在日常入格巡查中了解到网格内很多老人年龄偏大、居住地离菜市场较远、行动不方便等实际困难,于是主动了解长者爱心餐上门服务报名所需证件资料、报名流程等,在入格巡查时主动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宣传指引,并协助老人带齐证件资料到村委办理有关业务,为辖区老人提供了极大便利。社区网格员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很好地体现了“贴心人”的形象,强化了社会化管理,增强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协助七旬老人进家门

“伯伯,你怎么了?看你有点疲惫的样子,是不舒服吗?”横沥镇兆丰社区第二网格员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老人家脸容憔悴,便主动上前问候老人了解情况。经了解,陈伯今年70多岁,由于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今早出门忘记带钥匙和手机,无法联系上班的家人,导致被困在门外。老人显得有些疲倦,网格员便安抚老人家紧张的情绪并扶到旁边的石板凳上休息,认真查看了现场,发现陈伯阳台门没有上锁,就向邻居借来长梯爬上二楼,从二楼进入屋内帮助老人开门,老人得以进屋休息。临走时,老人家拉着网格员的手,一个劲的道谢。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

收到群众的求助电话,反映社情 民意,网格员都努力将问题仔细分析,处置问题放在首位。近日,接群众反映,一患病行动不便老人希望能够申请一把轮椅到房间外走走,网格员便在日常巡查中到该老人家中查看情况。经核实,老人今年72岁,与配偶一起居住,眼睛失明患有视力二级残疾,且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日常活动都在一个房间里完成,近日天气炎热,居住环境较为杂乱,网格中心把该网格事件转交至相关职能部门申请并继续跟进后期申请进度。此外,网格中心联系到该村的社工,希望在日常中多到老人家中探访,给老人更多的宽容与关爱。

通过网格走访,与群众近距离接触,了解群众所需,倾听群众所言,不仅能够解决群众的困难,而且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发挥社区网格的作用,营造以人为本的社会氛围。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横沥镇网格中心成立以来,先是组成了网格事件处置工作联络员队伍,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并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开展各类网格事件的流转处置工作。

网格员积极转变工作思维,以往村居问题的解决路径是村民发现问题后反映到村居再上报职能部门,现在是网格员主动发现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直接解决;以往村内常有卫生死角垃圾堆积、河涌漂浮垃圾、广告乱脏贴等现象,现在垃圾堆积及时清理,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变好了,“牛皮廯”小广告少了。以往城市部件损坏,很久才会被发现,流传至部门处置又一段时间。现在网格员每日巡查发现城市部件损坏,马上拍照上报处置组派单处理,大大加快了流传速度。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通过网格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互补,让社会服务管理走向常态化和精细化,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全镇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耿旭静 董业衡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耿旭静 董业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