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孩子长大后

什么事都不跟家长说

最近有很多长辈都跑来跟我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自从初中后就越来越少跟自己沟通了。

而这缺少沟通是缺乏到什么程度呢?其中一位长辈是这么说的:

“我这女儿啊,性格挺活泼的,小时候在家里整天叽叽喳喳的讲个不停。

但不知道为什么上了高中后她回到家就特别安静,整天拿着部手机跟朋友聊个不停,可就是不跟我多讲几句话。

有一段时间,晚上起来路过她房间都听到她在哭,但第二天早上她又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问她:“昨晚睡得怎么样了?”,她只会回答:“挺好的。”,然后我们的话题就结束了。

到了高中去了外地读书之后情况就更糟糕了,只要她不发朋友圈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不主动找她就不会来找我。

上个月如果不是我看到她发了一条在医院的朋友圈然后一再追问,我也不知道原来她上个月还没到月底生活费就剩下100块钱,所以她吃了两个星期的面包,最后吃出病来了。

她去医院看病的钱还是问同学借的,怎么她就不找我呢?”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好像跟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不再交流呢?

听完这件事后,我去找了她的女儿聊了一下,发现其实原因很简单。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家长以为孩子需要“聆听”

但孩子更需要“回应”

在她女儿的口中,我听到了事情的另一个版本:

在初中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跟妈妈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但我发现妈妈的态度越来越敷衍了,而且她给我的回应令我再也不想跟她聊天了。

当我跟她讲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的时候,她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刷手机,回应永远都是“嗯”、“啊”,反正她也不想听,那我为什么还要跟她讲呢?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我不是没有抱怨过,但妈妈每次都跟我说她在忙,可忙完之后呢?

她也没打算主动问起我刚刚想要跟她说些什么。

而且只要提起关于生活费或者我只要抱怨老师,得到的永远都是说教,问我为什么要乱花钱,让我听老师的,不要任性。

我真的,不想再跟她讲话了。

在她们两母女的话语之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认为重点在于聆听,但子女却更加看中交流。

而当两者对于“沟通”有不同的见解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交流障碍”,最后导致孩子不再跟家长进行分享。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其实不仅仅是小孩,现在也有很多家长在空闲时间都喜欢刷手机。

但要注意,当孩子主动来跟家长聊天的时候,千万不要像我那位长辈一样,要把视线以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心理学家爱尔施沃斯发现,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

而根据《社会心理学》,目光接触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它能够传递很多重要信息,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它显示了兴趣的有无。

当家长的目光没能够跟孩子的进行接触和交流,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认为你在专心看手机,对于他的话题完全没有兴趣。同时,他也会失去分享的欲望。

在进行眼神交流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有效的回应。

至于什么是有效的回应?

如果孩子是跟你寻求帮助的话,那就可以给他提出合适的建议。

如果孩子是跟你分享日常的话,你可以提出譬如“然后呢?”,“为什么呢?”等等的引导性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作为家长的你,除了在认真聆听之外,对于她的生活也非常感兴趣。

这样可以从根源解决孩子认为你在敷衍且忽略他这个问题了。

设立固定的交流时间

有家长可能会觉得:“我工作很忙,有时候当孩子想要跟我聊天的时候我都抽不出空来,这该怎么办呢?”

为了杜绝这个情况并且延续孩子跟你沟通的兴趣,最简单的就是设定一个固定的交流时间,比如饭后一家人可以坐在客厅聊聊天,又比如说在孩子睡觉前的十五分钟来一个谈心时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交流时间需要是“固定”的。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当你们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聊天和分享一天发生的事情,在周遭气氛的带动下,孩子也会愿意开口跟你们去分享,去谈心,而你们的话题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越发深入。

除了可以避免了因为正好在忙碌,忽略了跟孩子的交流的情况之外,这样的一个固定环节更是可以成为双方一天中最放松的时间。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百利而无一害。

注意聊天态度

当然了,跟孩子聊天重要的不是你跟他聊多久,而是你怎么聊。

就以我长辈的女儿为例,她其中一个不想跟妈妈聊天的原因是,每次主动的抱怨,得到的都是说教。

而这句话其实透露了两个问题:

1、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2、家长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回应孩子?

对于孩子,尤其是初高中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最渴望的是得到他人的认同感,当他们对你抱怨或者吐槽一件事情,他们的重点并非在于事情的本身,而是希望作为倾听者的你,可以认同的他观点和感受。

通常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当孩子抱怨起了老师或者长辈,很多家长都会出现一个常见的毛病——一言不合就开始说教。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一次半次可能孩子还能接受,但是当次数一多了,时间一长了,就会引起一种“超限效应”,这是心理学上一种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可以先询问清楚原因和表达你的理解和认同,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很多家长都没办法做到呢?这就涉及到了身份的问题,当家长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你的身份应该是孩子“朋友”,而不是孩子的“长辈”。

为什么孩子愿意跟朋友聊天却不愿意跟家长聊天?

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朋友身上找到认同感和共鸣,而在长辈带给他们的永远都是一种压力,尤其是在提起敏感话题,比如“钱”的时候。

以我本人为例,在我高二的时候被人骗走了一千块钱,但我并没有选择向妈妈寻求协助。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因为我怕。

每次当我跟妈妈提起伙食费,可能只是提起这三个字,我妈就会一个劲地指责我,说我总是乱花钱,浪费钱等等等等。

自此之后,就算我没有钱或者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选择自己熬或者找朋友帮忙,不再跟家里人诉说,也不再提起关于钱的话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倾诉对象,在回答之前可以先了解和询问清楚,再给予回应,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孩子的压力。同时,当孩子觉得家长是一个可靠的朋友,他就会跟你透露更多生活上的烦恼甚至是心底话。

愿所有家长都能够跟孩子们和谐共处,成为孩子心目中最可靠的倾诉对象。

青春期孩子难沟通?这3个锦囊,让孩子跟你无话不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