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產業鏈專家紀要:那些供應鏈廠商最受益?(長文薦收藏)

攝像頭和光學方面

明年的升級主要還是在光學方面

,光學方面P40pro是前3+後5總共8顆攝像頭,前置是一顆ToF,一顆3200萬、一顆2000萬,後置是7P的64M+52M的6P的超廣角+1G加5P的潛望式(1G用的是豪雅的玻璃,5P是用的大立光的鏡頭)+4P的ToF+5P的視頻攝像頭。

舜宇的7P明年大概也會用在P40,但是取決於舜宇自己的進度,榮耀也會用舜宇的7P,攝像頭的單機價值量會去到很高。P40就是前3+後4。明年整體華為的攝像頭採購是在15-17億顆左右,包括前置後置。

明年肯定是64M的的推廣,但64M在OV裡面只有旗艦機能夠用到,在華為裡面可以在P和M、榮耀的兩款、普通機型的一款能夠用到,普通3000以上的64M可能是真的64M,但是3000以下的就是假的64M。

1、P40的供應商

大立光、舜宇和豪雅,現在舜宇和大立光的產能都很滿,舜宇是因為接了華為的單,OV的已經吃不下了,加上他短期內也沒有擴產的想法,所以可能對AAC和聯創會是利好。

2、舜宇明年擴張還是算比較快的吧?

主要是為華為擴6P和7P,不會在3、4、5P擴,潛望式舜宇也要突破一下良率。雖然舜宇跟OV關係也比較好,但是華為跟他們強調不準把華為的高端專利洩露出去,所以對舜宇來說需要做抉擇。華為讓舜宇主要做、7P,讓AAC他們去做3、4、5P,明年舜宇的7P最快P40可以用到,取決於舜宇自己的進度,現在進度較慢,不過華為已經派人去催了。如果P40用不到的話,明年下半年mate和榮耀都會用舜宇的7P。

現在從OV聽到的情況,OV也在找AAC、大立光要一些產能,但是產能要得不是那麼足,也有可能明年OV失去的市場份額很大,那也不需要這麼多產能了,個人覺得對聯創是有利好,但是力度有多大說不準,也不一定聯創就拿不到,聯創進了OPPO的供應鏈,至於採不採,可能還要等到明年才知道。OPPO和VIVO兩個供應鏈完全不一樣,最近進了供應鏈,還要半年的時間驗證。OV採購攝像頭大概是5-6億顆。OV明年主要上6P,但也可能只是在X RENO Find NEX上面用,VIVO X一般就賣1100-1200萬,OPPO也差不多,Find和NEX大概賣300-400萬,他們主要還是用大立光的。

3、這個華為出貨量是按什麼多少部手機計算的?

2.5億。明年預計2.5-2.7億拍的,3億部不可能,因為把西歐市場的3000萬左右除掉。今年華為是2.3-2.4億,明年還會增長。華為在南美建廠,產能是按2000-3000萬的產能去擴的,明年就能出產能。

5、今年mate有用7P嗎?

沒有。

6、大立光和舜宇的鏡頭誰更貴?

大立光,大立光有產能,技術上也是大立光好一些。各方面參數要好一些,並且算法做適配的時候,大立光的鏡頭更好做。HOV用大立光這麼多年,算法匹配很好,不需要去大改。

7、鏡頭還有其他供應商嗎?

6P、7P肯定沒有其他供應商了,低P上有AAC等。現在三星也跟舜宇說希望用他的6P、7P。

8、ToF展望?

明年ToF肯定會大規模上,這個是定了的,OV明年很多機型都在規劃ToF,但不是前後裝ToF,主要還是後置ToF。我覺得OV有點過激的去做全面屏了,前面其實完全可以留個劉海然後裝ToF,現在彈出式的像素也就只能做1000-2000萬,做不了3200萬,華為明年想的是前置3200+2000萬像素,再加一顆tof,OV這塊就有點弱了,OV大概在2400萬像素或一顆3200萬像素,但做彈出的時候,彈出的面積太大了,下週二發佈的nex不是用的屏下鏡頭,是用的彈出,是很大的一顆,這樣的話減震抗壓、漏水等都不是很好。

臺灣穩懋說今年TOF的量增加了很多倍,後面的發展肯定是超過Face ID的。

9、TOF的量會有多少?

預計2020年1.5億顆以上,mate30的量1500萬的規劃,P40的預估也就2000萬左右。明年蘋果算上就多了,上一兩款。

10、TOF有什麼相關標的?

舜宇光學、水晶光電、五方光電,芯片還是海外的。

11、鏡頭會降價嗎?

大概率不會,現在產能不夠。

12、光學還有什麼重要看點?

最重要的看點還是在於看歐菲光的模組單子會分流給到誰,歐菲光現在在華為還有20%-25%的份額,在OPPO大概是20%-30%,在VIVO還有15-20%的份額。

歐菲光的單子一部分給舜宇,一部分給丘鈦。明年主要看丘鈦,因為舜宇現在產能已經基本飽和了,甚至接了華為的單子之後拒絕了很多OV的單子。

13、立景都會受益嗎?

立景只能受益於華為,OV大概率不會用立景的,丘鈦會比較受益,OV跟丘鈦關係比較親,華為也告訴丘鈦可以進華為高端三攝模組。

OV供應商方面,相比舜宇,OV更想換丘鈦,有點因為舜宇不怎麼聽話,而且丘鈦技術可以、也願意擴產,終端廠商也願意去扶持。供應多個終端廠,每個廠也會有一些戒心,華為會擔心高端專利洩露等等。

14、舜宇和臺積電在華為的地位差不多?

臺積電還不太一樣,臺積電主要是自己技術的優勢,但對於模組廠商來說,沒有那麼高的優勢。鏡頭那邊舜宇還是很有看頭,明年華為的採購量大概15-17億顆,OV大概是5-6億,加起來這個市場還是在往上走的,低P數的是在往下降低,6P、7P要增長,以前OV也不喜歡用6-7P,但是明年都要上6P,華為要上7P,6P大立光的價格很貴,如果舜宇可以的話就用舜宇的了,華為也是跟舜宇說你就搞6P、7P,不要管3P、4P、5P了。

15、舜宇還有什麼能進去?

另外一個看點就是潛望式了,他今年虧錢是因為良率,現在良率還可以了,如果明年華為還能再扶持舜宇一把的話,而且華為已經跟舜宇的獨家合約已經到期了,所以明年OV也可以找舜宇做潛望式了。潛望式大概就是60-70美金的價格,良率做下來利潤會很好,AAC和丘鈦基本沒有可能性,丘鈦說要發力做這塊(鏡頭+模組),但也得至少要大半年的時間磨產能。P30那顆的模組大概是90美金(鏡頭+模組)。明年P和M都會用潛望式,榮耀會用、nova也會用,OV主要在旗艦機裡面會用,所以明年潛望式的量還可以。現在OV對潛望式又愛又恨,因為在系統上調不出那個效果,OPPO那個Reno pro就出了問題,主要是算法調不出來。

16、大立光和舜宇還有多少的差距

不大,舜宇明年也可以發7P,所以華為也願意用,問題不大。

17、屏下鏡頭情況?

今年沒有太大的可能性,9月16號VIVO NEX用的是彈出式,沒有屏下,技術不成熟,最大的問題是要加膜加玻璃,玻璃最多就支持800萬透光,硬要上的話攝像頭性能就要回到三年前的狀態,效果很差,還有進光率、折射率的問題。之前OPPO小米發的都是假技術,屏下的問題是,你在陽光下還是能看到那個點,他們用的就是大立光的那個black lens即黑鏡頭,鏡頭要貴2-3倍。之前2017年我還在VIVO的時候去問過康寧這個問題,康寧很直接的說三年內做不到,第7代都做不到,這個主要是在於玻璃不在於攝像頭,跟屏下指紋不是一個邏輯。現在不用過渡炒作這個東西。

18、玻塑混合情況?

榮耀是用了1G+6P的玻塑混合,重點供應商是在舜宇,WLG方案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不是很穩定。華為的人說,如果明年華為準備大規模上玻塑混合的話,AAC還是有戲的,因為只有AAC有這麼大產能給他,但是要AAC整體質量、穩定性、良率要好,他現在良率不行。

20、玻塑混合聯創有戲嗎?

有供,玻璃產能擴產比較難。玻璃是要用模造的,如果像聯創、舜宇用的玻璃非球面鏡都是要用模造,現在華為跟舜宇在做一個玻璃球面鏡,這個是用黏膜劑的。

VIVO、OPPO對這塊興趣不大,只能說VIVO、OPPO暫時用不起。VIVO都沒有接觸這塊,這個需要算法重新調。

21、榮耀的玻塑混合使用的誰的?

舜宇、聯創。

22、CMOS情況?

蘋果明年可能會出一個自己的CMOS,就一顆,不是主攝的CMOS,一顆微距的,明年蘋果在跟臺積電合作做這個CMOS,明年出第一代,後年成熟,這個是蘋果最大的看點,他那顆CMOS可以模擬人眼,整個情緒的變化能夠模擬出來,這個項目很機密,用在手機裡面。這個對三星和索尼都不是好消息。

23、48M單價?

4.6-4.7美金,明年可能會再下降點。

24、索尼的一顆48M可以賣到10美金嗎?

沒有,從來沒有這個價,OV採購都是在6美金不到,還要加其他材料,跟索尼和三星都是這樣,要跟其他材料一起打包採購。

25、明年中端的機型會不會用64M?

不會,那都是假的64M。

26、明年會有上1080M嗎?

不會,那是假的,三星那顆也是假的,是4顆疊在一起的。我覺得三星推這個是想賣Memory。

27、三星在48M也沒戲嗎?

索尼太成熟量也太大,有點像攝像頭鏡頭的賽道,沒什麼技術創新就要降價,然後產品進供應鏈是需要半年到一年的磨合期,三星整體錯過了。韋爾便宜一點,然後今年攝像頭那邊競爭比較激烈,韋爾趕上了時間點。

28、為什麼韋爾能夠把成本降下來但是三星不行?

除非三星跟手機廠商強制捆綁採購,單一採購是不會用三星的,OV跟三星關係這麼好,都沒有怎麼採購三星的CMOS,採購了三星要改全部的設置和算法,成本太高了。

29、64M三星在發力?

對,技術不是很成熟。

30、明年下半年64M是否會是三星和索尼打價格戰?

韋爾可能會踏上節奏,我倒覺得64M可能跟三星沒什麼關係。取決於願不願意用韋爾在高端上面。

31、市場覺得三星64M能踏上節奏,跟您的觀點相反?

在OV那邊問的情況,64M三星現在連送樣都沒有送過來,現在還沒有送過來,審半年的話,明年就踏不上了,韋爾已經逐漸在送樣了。但不排除三星把存儲和CMOS捆綁送進供應鏈。大規模採購是不可能了,主供還是索尼,明年韋爾的重點還是在48M。

32、64M是否是已經到極限了?

不是,索尼會有新的東西出來,索尼已經告訴HOV有1億像素的儲備,但是現在不想放出來。

33、64M到1億有什麼區別嗎?

手機上差別不大,放大了會有。如果到了1億像素,一張照片至少是20M,這對存儲有很大的考驗。

34、整個攝像頭的賽道哪塊是比較好的?

鏡頭+模組是最好的,雙捆綁,HOV有個特點是很喜歡去跟模組廠商談,讓模組廠去採購鏡頭,手機終端廠商就不再管鏡頭的事情了(終端廠還是會對鏡頭有一些參數要求)。這時候來看的話,有鏡頭的模組廠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對大立光來說不是好消息。去年舜宇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動作,就是讓華為不要再指定鏡頭廠商。

35、CMOS不是也在模組裡面的嗎?

CMOS沒關係,是客戶向CMOS廠定製的。

36、韋爾能否直接把算法也提供了?

韋爾應該還沒有這個能力。華為的算法主要來自於莫斯科的研究所和當年他把諾基亞整體的攝像頭團隊挖過來的,還有就是來自徠卡的研究所。

37、為什麼不能把華為的人挖過來抄攝像的算法?

華為的人太貴了,而且是要養一個團隊,不是挖一兩個人。攝像頭明年華為可能會想加一個皮膚檢測的CMOS。6-7美金,不知道是誰供應。

明年手機市場展望

明年5G手機價格下沉的節奏,Q1大概是3000,Q2的話2000-2500塊左右。

保守國內1.5億5G手機出貨量,全球3億臺。VIVO自己預測手機總量還是跌的,但是華為預測是漲的,明年全國大概3.5-3.8億臺,今年大概是3.6億。

1、蘋果本來價格就高,能否溢價一些?

現在蘋果的死忠粉已經很低了,在國內真正的死忠粉只有5%,蘋果現在唯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北美市場,西歐市場今年也會有問題,西歐華為也會面臨問題,西歐主要利好的是三星,而且三星他自己的基帶SoC已經出來了,加上西歐市場本來就是以三星為主,三星不可能丟到西歐市場的5G,所以明年蘋果我認為機會一般吧,沒有說特別好。

我問過華為、OPPO、VIVO的一些專家,基本上都覺得蘋果不會回到2017年的狀態了,如果明年蘋果5G的價格還是在1萬元左右的話,那麼整個西歐市場也沒有那麼緊俏,因為三星明年在西歐市場也會下沉。

2、終端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來看,華為+榮耀大概是46-47%;OV今年比較平衡,大概是17%左右,VIVO比OPPO要好;小米10-11%;蘋果7-8%。今年年底蘋果的份額下滑到5%。華為明年的目標是單品牌50%、榮耀15-16%,加起來可能達到60%多的份額,但這個目標可能性不大,不過兩個品牌加起來超過55%問題不大。這個取決於他是否要放棄西歐市場,是否要加大力度地搶國內市場,今年下半年開始壓力比較明顯,OV的整體銷量都大不如以前。

3、華為和榮耀在國內以什麼手段來搶份額?

1)5G手機的價格往下拉;

2)機型推出時間差問題:NSA和SA的問題,現在OV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高通的X50是不支持SA的,X55要等到明年的Q1才能量產,真正發貨要等到明年Q1下期。這樣有一個很大的時間差,華為用自己的芯片,馬上讓榮耀出一款低價位的5G,明年上半年再發一個P40,P40之後基本上所有機型上5G,所以明年5G華為的出貨會很快提升上去,VIVO準備通過三星進5G(三星的SoC價格也很貴,大概110-120美金,要等到Q1才會放),再等搭配X55。大家現在還在期待MTK那顆SoC,但這顆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順利(明年上半年推70-80美金,Q2才能推出,最終量產後60-70美金,做成整機就是進3000以下機型)。所以我知道的情況是OVM要等到明年Q2才能出來,中低端的出不了。華為的NOVA相對OV的Reno和X系列,基本上NOVA是碾壓VIVO的X和OPPO的R系列,所以在各個價位上華為都是趕超的。這其實就是補了華為之前在年輕消費者市場的空白。

4、用戶的流失和留存情況?

目前只有華為是淨流入品牌,OVM都是淨流出品牌,華為的忠誠度是60%,OV是35%,蘋果是34%,小米只有20%左右,這個是國內的,全球的沒有意義,蘋果在北美特別好60%-70%、在西歐一般45%、國內就下滑比較嚴重,今年年初的時候看到蘋果的6、6s、7、7s還有6000萬的存量份額,Q2的時候看到只剩下3000萬的存量,這說明一方面蘋果的消費者還在買老機型,另一方面剩下這3000萬的需求基本去了華為那邊,OV都沒有拿到這部分替換需求。

5、小米明年是否有機會?

感覺機會不大,小米的真實數據今年應該是在4000萬以下(小米現在發佈的量是包含渠道庫存的,庫存有1000萬臺),接近4000萬,明年可能進一步下滑到3000萬。他佈局的IoT不是一個很好的市場,真正的互聯網收入都是基於手機的,手機這塊他的競爭力很差。他之前一直強調性價比,這本來就是很容易被別人詬病的,就像VIVO出了一款i酷,也是堆料(用很便宜的材料),價格便宜一點,就沒有什麼操作空間,所以強調性價比會很容易被打擊。

6、明年華為海外的量不好的話,其他的手機廠商能不能去海外彌補在國內失去的市場?

海外華為的優勢市場是在西歐,但西歐不是你想進就能進去的,華為花了這麼多年才進去,所以對OVM來說西歐只是一個夢,要真正進去的話都是運營商渠道。華為當年是用4G基站的利潤跟西歐運營商做的交換,華為給discount在網絡系統設備,換來准入。

今年預判華為在2.3億左右,明年就算沒有西歐市場大概是2.5-2.7億左右(華為在西歐大概是一年2500萬的出貨)。明年P40在西歐肯定用不了(因為鴻蒙),但不意味著用鴻蒙就會放棄西歐市場,因為一方面還可以翻牆,另一方面可以賣機子給運營商,讓運營商去裝,做二次授權,而且其實用戶也是可以自己裝的,通過AKP等形式,只是麻煩一點而已,只要谷歌不把底層數據接口關掉。

7、關於華為鴻蒙的情況?

餘承東說P40會最早用鴻蒙,這個情況基本是屬實的,明年機型基本是用鴻蒙,所有機型,現在發佈方舟編譯器,很快就能把國外的東西轉譯過來。我在美團的時候已經看到鴻蒙系統了,工信部要求全部適配鴻蒙,作為消費者你不會發現鴻蒙跟其他系統有什麼差別,體驗也是一樣的,流暢度也可以,唯一的問題是海外生產能不能建起來,這個取決於華為下多大的決心去做這個事情。

華為在巴西花了8億美金建廠,他是儲備南美市場,他希望把南美培育成一個2000-3000萬市場,去補西歐市場份額的丟失,他明年主力也不是在西歐,所以問題不是特別大,不過一旦華為放棄西歐,那麼OVM就會收到很大影響,整體供應鏈就不會特別舒服。

8、為什麼華為不做西歐對OVM是打擊?

一旦西歐不做,那就會去大力開發國內市場,那OVM就會受到衝擊,OVM在國外也賣得很好,不過小米在印度基本上也處於飽和了,因為那邊4G的滲透率不大,功能機和智能機雙向博弈的市場。

9、OVM會用鴻蒙嗎?

OVM去在做這方面工作了,但是未來到底會不會用,可能還要再看,不過現在華為也暫時不打算讓他們用,他們也不一定敢用,因為底層數據有問題。谷歌是隻做第三方操作系統,不怎麼做硬件。

10、鴻蒙是否有IOS相應的優點?封閉性方面?

暫時會,但是他打造的是華為IoT物聯網連通,包括手機端、PC端等,他在這個系統裡面連通得比較好,不一定會跟硬件硬捆綁,以後電視機可能也會用,但不一定會開給OVM,可能就自己建立物聯網王國,這個就是軟連接生態。

11、各手機品牌出貨量展望?

2020年預計華為2.5-2.7億,OV各1.1億,三星2.7-2.8,小米不到1億。

12、三星不是可以拿華為的歐洲市場嗎?

歐洲的5G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快,所以這個也是對蘋果最大的變量,如果明年歐洲5G上得不那麼快,那麼明年蘋果在歐洲就會好一些。

關於面板

明年整體OLED屏幕會持續往下沉,LCD屏幕會逐漸被壓縮,OLED還是以剛屏為主,柔性的量還是不是很大。現在最火的瀑布屏,88度的曲面屏,兩邊沒有任何的功能性,就是好看一點,沒有物理觸控,看視頻的時候會有點不舒服,畫面有一部分內容就被折過去了,這塊屏大概是80美金/塊(柔性OLED),所以瀑布屏不會大規模推,一方面是因為貴,二是現在曲面屏都只在旗艦機裡面推,更別說瀑布屏了,消費者對這種東西沒什麼感知。現在硬性OLED還是主流,瀑布最多也是在HOV最高端旗艦裡面,都是pro,榮耀的Magic裡面會用一點,加起來也沒有2000萬的量,所以不用特別在意這個。除非哪天曲面屏在下沉瀑布屏才有希望下沉。

1、面板價格?

柔性OLED要45美金,剛性大概是20美金左右。

2、LCD板的屏下指紋會不會出來?

沒有太大商業價值,因為LCD屏+LCD屏下指紋,單價會貴於OLED屏+OLED屏下指紋。目前OLED屏下指紋整個方案大概是6美金多(芯片4.5美金、1-2美金的模組),明年會降到5點幾美金。

匯頂是老大,神盾、思立微的份額不大。(神盾在三星做得比較好,給三星做的方案比國內的方案要差,國內市場還在想辦法解決,主要是算法的問題)。神盾沒有算法,以前想OV幫他解決算法,但是OV也沒有算法,所以弱弱聯合沒什麼用。

3、明年屏下指紋的方案?

明年可能出面積大一點的屏幕指紋手機,單價是10美金左右,半屏做不到,半屏的價格要到20-25美金(模組+芯片),太貴了消費者也不需要,而且上5G的時候半屏的能耗太大,沒必要。

明年會升級,做超薄的,die size會變大,價值量會提升一點。匯頂來做,匯頂算法的優勢也很明顯。

4、思立微、神盾能否趕上匯頂?

趕不上,算法這個東西,純粹研發投入型的,要大量的數據反饋,要大量的用戶在用,才能優化算法。比如VIVO X20的版本(2017),一到東北就完全不能用,在實驗室是試過冷空氣方案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會受到溫度、溼度、風力等方面的影響,所以需要反饋數據才能調整算法。

神盾進了VIVO的供應鏈,但是VIVO 沒有采。

5、匯頂還是靠屏下指紋增長嗎?

是的,明年匯頂可能會微增長,但是後年可能會有問題,後面就沒有持續升級了,半屏和全屏僅存在於技術方案,沒什麼商業發展的可能性。

6、明年匯頂是靠大面積、超薄還能再拉一波?

是的。後面基本上就到頂了,有可能要降價了。他最近買了音頻相關的公司,現在就只能通過收購去跨界,然後後面等指紋識別下來之後做其他業務做起來。

7、為什麼不用Face ID而是大力推屏下指紋?

一個是Face ID要貴很多,屏下指紋才6-7美金,Face ID要貴近一倍以上。二是大規模調研出來中國市場還是對指紋比較感興趣。另外Face ID有一些專利繞不開。

8、是否會用虹膜的方案?

不會,三星做過,後面不會做了,這個產品的問題是比如放得特別的正才能識別。

9、蘋果要用屏下指紋嗎?

有可能,但是用超聲波方案的,高通的方案,三星也是超聲波,這個超聲波方案現在要弱於光學方案,超聲波反應速度比較慢,光學已經經過6-7代的改進了。只有1-2款用屏下。

10、為什麼蘋果不用光學?

這個是蘋果自身理念的問題,據說蘋果後年在中國市場會推出一版光學的屏下指紋。

可穿戴及其他

有線快充明年會隨著5G下沉,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兩顆芯片,一顆在手機裡面一顆在充電頭裡面,這塊成本太高,導致現在整體快充下沉不快。聲學明年不會有太大的改觀,屏幕發聲問題不在於屏幕,是在於算法,華為對這塊興趣很大,華為也要改善算法。明年TWS的無線藍牙耳機會特別好,VIVO和OPPO都會大規模推,OV都成立了非手機智能硬件事業部,明年大規模推耳機、手環、手錶、甚至PC,明年可以關注TWS和手環手錶。

1、有線快充比普通的貴多少?

高一倍不止,而且得定製,拼過44W,華為38W,瓦數不一樣,所以芯片要定製。另外接口和線不一樣,也要定製,所以vivo為什麼不放棄安卓線、不用typeC,是因為這個算法要重新改,所以明年快充要大規模推。

2、TWS的標的主要是哪些?立訊歌爾?

去看芯片公司,主要是恆玄(未上市)、高通、絡達、瑞昱,國內紫光展銳在推。明年下半年要放人工智能芯片,還要放主動降噪功能,單價會繼續提高。

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是用於喚醒Siri之類的,之前是放在SoC裡面,後面可能要單獨加一塊芯片。

3、為什麼明年能推耳機手機手錶?

以前是OV不感興趣,華為那塊999的耳機賣得很好。當時安卓陣營總覺得自己賣不貴,當華為出1299那款的時候,OV就覺得有戲了。然後手錶手環也是,華為手錶需求比較旺盛。

4、電池和散熱的變化?

電池不會有大的變化,主要看散熱膜,散熱膜主要看臺灣的雙鴻,現在手機用的是石墨的方案,0.4-0.5美金,5G因為功率比較大,會採用熱管或VC,1.7-2美金,現在臺灣企業做的比較好。

5、5G手機電池要變大嗎?

要,厚度要增加,未來充電寶也會比較旺盛,美團現在也重啟了充電寶項目。

6、Mate20 MAX的5G手機有沒有用VC的散熱?

有用,100%雙鴻提供,今年下半年和明年5G手機都會用。

7、如果屏幕用兩個3D做在一起沒有中框的話,要用馬達嗎?

對,蘋果做過這個方案,把周邊按鍵都取消掉,用一顆大馬達,大概是4美金,用很多軟板像八爪魚一樣連接,但是這個項目停掉了,這種方案未來是有可能做,但是什麼時候用不知道。

8、這個對瑞聲有好處嗎?

這個方案要用雙馬達,如果真用這個方案的話對瑞聲還是有好處的。

9、馬達的主要供應商?

瑞聲、立訊和日本電產
作者:饞嘴的飯飯

華為手機產業鏈專家紀要:那些供應鏈廠商最受益?(長文薦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