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一提起絕句,大家一定會想起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有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等,都是一些家喻戶曉的絕句詩。

但是,為什麼這些詩會被稱為絕句?絕句是怎麼產生的呢?它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01 絕句是“截律詩之半”嗎?

“絕句”一詞最早出現於南朝的齊、梁時代,稱“古絕句”。據我國最早的百科詞典《廣雅》中釋義:“短”與“斷”同音,而且“斷”與“絕”又同義。另外,《說文解字》中說:“絕,斷絲也。斷,截也。”所以,從字義上來講,古絕句又稱“短句”、“截句”、“斷句”。

對於絕句的產生,歷代有許多種說法。

元代著名詩人楊載,在他的詩話著作《詩法家數》中說:“絕句者,一句一絕。”

清代著名學者吳喬在他的《圍爐詩話》中說:“四句之詩,即為絕句。”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孫楷第,在《絕句是怎樣來的》中說:“一篇樂府有若干解,現在割裂成辭,只取一解,所以謂之“絕句”。

但是,在文學界,自宋朝開始,許多文人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絕句是“截律詩之半”。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為什麼呢?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一,絕句早在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對於《玉臺新詠》這本詩集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比如名篇《孔雀東南飛》就出自於這本書。它是一部漢代至南梁的詩歌總集。收錄編輯的作者就是南朝著名的詩人徐陵。

翻開《玉臺新詠》這本詩集的卷十,大家就會發現,一開頭就選錄了《古絕句》四首:《蒿砧今何在》《日暮秋雲陰》《菟絲從長風》《南山一桂樹》,但是沒有作者名字。

或許你會說,既然不知道作者,那就不知道這四首絕句寫於什麼年代。

但是往下看,這本書的卷十里還選錄了《雜絕句四首》作者是“吳均”。而這位吳均正是南朝梁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

而那時的絕句就已經是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所以說,由此可以證明,絕句自南梁時期就已經有了。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二、律詩與絕句的不同。

首先,律詩與絕句的起源不同。律詩源於齊梁時期的“永明體”,而且這種詩體非常講究聲韻格律。相反,絕句則起源於漢魏六朝時期的樂府短章,而且並沒有嚴格的對仗和對偶。

其次,律詩和絕句的字數也不同。律詩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者七言,所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而絕句是由四句組成的,每句有幾個字就是幾言絕句,常見的有五言絕句、六言絕、七言絕句。

明代著名的詩人、學者、評論家“胡應麟”在他的詩歌理論著作——《詩藪》中也說:

“絕句之義,迄無定說,謂截近體首尾或中二聯者,恐不足憑。五言絕句起兩京,其時未有五言律,七言絕句起四傑,其時未有七言律。”

所以說,絕句並不是“截律詩之半”

那麼絕句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02 絕句的產生

古詩也稱“古體詩”,按每句的字數,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等。古體詩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不管是五言絕句也好,七言絕句也好,都是屬於古詩的一種。而且它們都共同源自於古代民間的歌謠。

一、絕句得名於聯句

聯句,是古代作詩的一種方式,是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共同作一首詩,然後聯結成篇。據傳,最早的聯句始於漢武帝時的《柏梁臺詩》,後人稱“柏梁體”。當時,漢武帝與大臣們在柏梁臺上共賦七言詩,每人一句,每句都得用韻。

聯句最早是像漢武帝他們一樣一人一句,但到了西晉王朝的賈充和李夫人的聯句,又有了兩句。

賈充是西晉的開國元勳,一開始娶妻李氏,但由於李夫人的父親反對司馬氏,所以被殺,而李夫人也被流放。賈充不得已只好與李夫人離婚。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後來,賈充娶妻子郭槐。晉武帝登基以後,赦免了李夫人一家的罪,李夫人得以回還。但是郭氏的嫉妒心十分強,賈充不敢接她回家。賈充在去見李夫人的時候,夫妻重逢,作了聯句詩一首:

室中是阿誰,嘆息聲正悲。(賈)

嘆息亦何為,恐但大義虧。(李)

大義同膠漆,匪石心不移。(賈)

人誰不慮終,日月有合離。(李)

我心子所達,子心我亦知。(賈)

若能不食言,與君同所宜。(李)

從賈充與李夫人的聯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愛情誓言,雖然最終賈充不敢將李夫人帶回家去,只在永年裡另外為她建了一座新居以此終老,但是,他們二人的聯句詩卻流傳了下來。

聯句在漢武帝的柏梁臺時一人一句,到西晉賈充與李夫人時有了一個人兩句,但是到了東晉時,又有了一人四句。比如陶淵明的《聯句詩》,是同愔之、循之兩個一起作的詩。內容為詠雁,每人四句。

雖然許多人對陶淵明的這首詩的真偽持有懷疑,但是,此時的聯句詩已經有一人四句卻是真的了。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於是,五言四句就已經基本上定型,絕句就應運而生了。

但為什麼說絕句得名於聯句呢?原來,許多人作詩,一人先作四句,後面如果沒有人續上,那麼,這僅有的四句詩就成了絕響,因此就被稱為“絕句”或者“斷句”了。

比如,在《南史·宋帝諸子孫傳》中記載,劉昶攜愛妾逃亡北魏的途中,南望痛哭,心有所感,作聯詩一首:

白雲滿鄣來,黃塵半天起。

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裡。

這時候,劉昶的愛妾也因悲痛,無心聯詩,所以,這首詩就成了《斷句》。

二,絕句源於歌謠

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樂府本來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用來訓練樂工,制定樂譜,採集歌詞的。後來,人們把這些收集來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而樂府詩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各種樣式,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在這些歌謠裡面,有三言句,也有七言句,還有五言歌謠等,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自魏晉時期,由於佛學的東漸,印度的梵音便影響到了中原地區,這樣就使詩人們開始探尋聲韻的作用,使詩歌變得更有韻律,絕句也不例外,尤其是發展到唐代,更是鼎盛。其中最出名的故事就是《旗亭畫壁》。

唐玄宗時期,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一起去酒樓喝酒。正好有梨園的人來表演,於是三個人便圍著火爐一起看她們表演。

有四位漂亮的姑娘開始演奏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提議說:“我們都是詩壇上的有名人物,還一直沒有分個高下,今天我們幾個看這幾位歌女,唱誰的詩編入的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首先一位歌女唱: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於是,王昌齡便在牆壁上畫一道,說:這是我的一首絕句。

接著,另一位歌女唱: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高適在牆壁上畫一道,說:這是我的一首絕句。

又一位歌女唱: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又在牆壁上畫一道,說:我的兩首絕句了。

這時王之渙著急了,他出名這麼久了,竟然沒唱他的詩。於是急了,指著其中那位最漂亮的歌女對王昌齡和高適說:“如果到她唱還沒唱到我的詩,我這輩子就再不跟你們爭高下了,如果唱的是我的詩,你們二人就尊我為師算了。”

一會兒,輪到那位最漂亮的姑娘唱歌了,一開口,果然唱的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於是,王之渙得意極了,三人開懷大笑起來。而這個旗亭畫壁的故事,就體現了唐代的絕句詩配樂歌唱的盛行。

所以說,絕句與音樂也是有很大聯繫的,它跟其它的詩歌一樣,都源自於歌謠。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03 絕句與外國詩歌

在1919年的《新青年》上,胡適翻譯了波斯的“魯拜體”詩,並稱它為“絕句”。這或許是因為魯拜和絕句這兩種詩體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許多人都猜測是由於絲綢之路的原因,二者相互融合、影響,所以才有了相似之處。

《魯拜集》除了胡適曾經翻譯了兩首以外,郭沫若後來又翻譯了101首。此外還有許多人也翻譯過,但公認的要算郭沫若譯得好。

另外,《魯拜集》的被翻譯成中國的絕句式譯本也有很多,其中三位比較成功的翻譯是:黃克孫的《魯拜集》、柏麗的《怒湃譯草》、眭謙的《莪默絕句集譯箋》。

比如《魯拜集》的第一首詩,如果直譯,則是這樣的:

醒來啊!太陽已讓群星逃散,

從夜域之中,在他的前面,

連夜了一起驅出天際,

再舉

光之長矢射中蘇丹的塔殿。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而眭謙用古典詩來翻譯又是這樣的:

覺起東君掃夜還,紛紜列宿逝冥關。

赫戲萬丈光如箭,正射君王宮闕間。

有人說,《魯拜集》就像我們中國的李白,豪放不羈,迎風且吟,充滿了想象力和才氣。是“信仰的歸宿,靈魂的良藥。”

04 絕句對現代的影響

絕句發展到唐代已是極盛,體式多樣,內容豐富,為歷代之冠。如李白、杜枚、李商隱等都是七絕高手。

而到了元明清,隨著詩的內容和表現手法不斷地豐富,由單篇發展到組詩,即分開為詩,合之為篇。比如有“詩家夫子”之稱的王昌齡,他就是最早嘗試這種組詩的卓越詩人。

現在,發展到我們的現代,絕句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2015年,紀廣洋先生創立了“絕句小說”。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絕句小說是詩歌與小說混合一起演變而成的一種新文體,300字以內。既要有小說的描寫風格,具備人物、情節、環境在要素,又得有詩之絕句的韻文特色。不強求押韻,但要有內在的韻律,簡單的說,就是把小說詩化了。

而絕句小說與其它小說的區別,也就像散文與散文詩的區別一樣。

比如何立偉的絕句小說《白色的水鳥》,就是一篇十分成功的絕句小說。而第一篇現代絕句小說,則是紀廣洋的《窯匠》:

為蓋一尊廟,他建起這座窯。

後來,廟倒了,窯卻沒有倒。他便用祖傳的手藝,燒出一所所庠序,繼而又燒出一排排家舍、一個個村莊……

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絕句都是我們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最璀璨的明珠。


《玉臺新詠》

眭謙《莪默絕句集譯箋》

紀廣洋《窯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