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家“面值退”產生 政策強化“重組退”導向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A股“退市難”的曾經正在逐漸遠去。

11月12日收盤,*ST華業股價跌停,報0.86元/股。這已是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面值,按照規定,其面臨終止上市。由此,*ST華業或成為第7只面值退市股。

推動面值退向重組退轉變

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退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是市場進步的表現。A股出現面值退市股,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結果。首先,面值退市股的基本面較差;其次,當前市場生態發生很大變化,殼資源已經大大貶值;其三,市場投資理念與投資方向的變化,是面值退市股產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政策、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後,績差股迴歸基本面後股價下跌就難以避免,跌破面值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了。這幾年,價值投資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今年退市制度改革,面值退市的公司數量增加,是市場的選擇。資金越來越認識到,好的公司才能夠有長期的投資機會,而垃圾股會越來越被資金所拋棄。長此以往,可以暢通A股一個重要的退出渠道,進一步推動公司的優勝劣汰,完成市場自我淨化。

值得關注的是,併購重組同樣是上市公司重要的退市渠道。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實際上,在部分成熟資本市場中,相當比例的上市公司是通過併購重組退出的,這既是市場化退市的理性選擇,也是實現產業整合的重要渠道。當前,經濟轉型的大背景必將催生行業整合,從而達到優化資產配置、擴大企業規模、調整產能結構、完成戰略轉型等目的,進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併購重組已經發展成為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面臨的生存常態。“朱振鑫如是說。

在李湛看來,重組退是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實現退出,其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監管制度,暢通市場主體的退市渠道。同時,重組退可以使得市場主體退出渠道進一步暢通,有利於經濟轉型和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為構建市場機制有效起到了有力支撐。

退市常態化逐漸形成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年內A股已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共7家,相比2018年A股市場退市公司數量來看,今年退市公司數量已經增長133%。

在李湛看來,退市新規實施後,退市股數量增長,也側面反映出監管部門對於那些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絕不手軟,嚴格執行退市,進一步減少劣質股票對直接融資資源的佔比。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重大改革的推進,資本市場生態的逐漸變化,市場各方對完善退市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這將推動退市制度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

朱振鑫認為,堅持增量和存量並重,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以增量帶動存量,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退市常態化也折射出市場正走向成熟。投資者“用腳投票”逐漸轉變過去投機為主的市場氛圍,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受市場追捧,績差股越來越邊緣化、甚至面臨面值退市的風險。市公司退出制度逐步完善,A股市場出口逐步優化與通暢,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