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着力推动“五大融合”确保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对东营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明确的目标定位,谋篇布局,重点工作安排路径清晰,措施精准。东营区将坚决落实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使命、新形势、新要求,着力推动“五大融合”,确保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产学研融合。东营区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一区一园一走廊”三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上下贯通、协同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格局。“一区”是东营高新区,作为全区一号工程,东营区积极争取支持,力争明年国家高新区创建获得批复。同时,加快“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招商团队”改革落实落地,发挥好5亿元产业基金作用,打造东营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一园”是大学科技园,东营区将制定出台吸引力强的特殊政策,面向全国石油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全力支持石油化工学院转设和石油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分院和实训基地建设,当好服务的“店小二”;加强与油田“五院一中心”对接,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油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一走廊”是油城创新走廊,东营区将提升胜利大学生创业园、中科创新广场等“双创”载体的承载能力、孵化能力,吸引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打造集研发、孵化、大数据、互联网+、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城市经济隆起带。

产城融合。强化产业立区理念,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以东营高新区为龙头,统筹带动化工产业园、油地融合产业园协同发展,着力做优园区经济。坚持走集群集聚集约的发展路子,制定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以产业园区的模式打造特色楼宇,精准定向招商引资,做强楼宇经济。迅速启动庐山路南延工程,着手论证潍坊路工程,实施莱阳路贯通等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并加快旧城片区改造,着力加快城市更新。同时,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在产业园区植入生活功能,在城市社区植入产业功能,着力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湿地型产业生态,推动生产生活互融互促。

产业融合。实施“服务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配方施肥等项目,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积极引入工业软件、设计等服务业态,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并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托幼和高端教育、医疗服务业,以高品质的服务提升城市吸引力。实施“人工智能+”,以石油装备、石化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各环节融合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传统动能焕发新新活力。实施“互联网+”,鼓励企业建设或融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有效协同的产业体系,超前谋划布局“产业+区块链”,并推动“互联网+农业”,打通农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油地融合。东营区坚持同心同向、互利互补,推动油地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实现融合融通、协同发展。深化人才融合,建立胜利油田高层次人才库,探索地方企业与油田科研机构需求对接等路径,让区域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深化科技融合,鼓励油地企业以智力投资等方式互相参股,打通技术壁垒,加快优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深化社会融合,抓好油田移交小区维修改造,改善油田职工居住环境;深化产业融合,支持油田企业“退城入园”“退二进三”,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并以油地融合产业园为载体,实施一批油地融合项目,促进区域产业振兴。

城乡融合。东营区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加快空间规划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大对农村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好21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着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建设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金融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金融生态回归;实施“创新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社会治理一体化。

(记者 商雅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