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全球煉油行業市場格局新趨勢


IEA:全球煉油行業市場格局新趨勢

  煉油產能誰主沉浮
  國際能源署預測稱,2018~2040年,全球將新增150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和中東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和中東將分別增加350萬桶/日和34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並鞏固亞洲作為全球石油需求核心的主導地位。
  全球煉油產能將從2018年的1.004億桶/日上升至2040年的1.107億桶/日。國際能源署表示,亞洲和中東煉油產能佔全球煉油總產能的份額將從當前的37%提高至2040年的48%。然而,歐洲煉油產能將從2018年的1620萬桶/日大幅降至2040年的1450萬桶/日。此外,到2040年,歐洲將有53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處於風險中,隨時可能關停。
  國際能源署認為,沙特正試圖通過在亞洲尋求煉油和石化投資機會,從其生產的石油中獲取更多價值。而其他國家正將石化設施與煉油產能結合起來,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模式。
  石油需求淨增長逾90%將來自石化和噴氣燃料
  石油產品需求增加將支撐煉油業發展。2018年,全球石油產品需求為9510萬桶/日,2030年將達到1.044億桶/日,2040年將達到1.048億桶/日。
  國際能源署表示,石油產品需求最大的增長將來自石化原料,如乙烷、液化石油氣(LPG)、石腦油和噴氣燃料(航空煤油)。這些產品將佔2040年前石油產品需求淨增長的90%以上。這與2000年以來的趨勢有很大反差,當時汽油和柴油佔石油產品需求增長的2/3。


  汽油需求21世紀20年代末達峰
  國際能源署稱,在發展中經濟體,汽油和柴油仍然很重要。2018~2040年,發展中經濟體的汽油和柴油需求將增長近40%。
  不過,國際能源署預測,在全球範圍,汽油需求在21世紀20年代末期將達到峰值,2040年或將降至2340萬桶/日。
  煉油商面臨更大的長期挑戰
  展望未來,煉油商面臨的挑戰將日益嚴峻,而且將是長期挑戰。2019年全球新增煉油產能有望成為2010年以來最多。國際能源署表示,這將使煉油商未來面臨的競爭更激烈,因為2025年以後成品油需求增速將放緩,而生物燃料和天然氣液(NGLs)對需求的貢獻將日益增加。
  美國頁岩油產量激增將對煉油工業產生深遠影響,幾乎所有美國頁岩油是輕質低硫原油。但國際能源署認為,全球煉廠將穩步適應額外的輕質原油供應,以滿足全球石油需求向更輕質產品的穩定轉變。國際能源署稱,受石化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滿足日益嚴格的含硫規定需要的影響,全球石油需求正日益轉向更輕質低硫的產品。美國頁岩油可以生產更多這種類型的產品,因此在幫助滿足這種變化的需求模式方面有優勢。

  國際海事組織(IMO)2020年1月1日起生效的船舶燃料新規將是煉油業遭遇的最迫切挑戰。受新規影響,柴油需求將大幅增加,一些煉油商已開始投資更多二次加工裝置,如渣油裂化裝置或脫硫裝置。煉油商還在調整配置,以犧牲汽油收率的代價增加柴油收率,此外,通過將瓦斯油和高硫燃料油進行調和生產新的低硫燃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