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美國終將成為全球油市主導者

IEA:美国终将成为全球油市主导者

雖然美國沒有參加上週維也納的OPEC和非OPEC產油國峰會,但他們對全球原油市場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大,這是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報告中得出的結論。

國際能源署在週四發佈的12月報告中說,“雖然美國代表沒有現身維也納,但沒有人能忽視它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上週的會議提醒我們,原油三巨頭——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國——目前佔全球原油生產總量的40%左右,佔據主導地位。

事實上,即便沒有邀請美國,但OPEC和非OPEC產油國上週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想敲定一項削減石油產量的協議時,美國仍然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特朗普曾多次批評OPEC在主導油價時出現的錯誤做法,有時會在推特上批評其產量過低,要求它生產更多的石油,有時卻要求該組織不要改變產量。伊朗上週還半開玩笑說,美國看起來挺希望加入OPEC,因為它似乎挺想要直接決定會議的結果。

在頁岩油革命之後,美國已經躋身世界最大產油國之列,憑藉雄厚的實力,說美國是原來的王者——OPEC在全球石油市場最主要競爭對手,毫不為過。

重要的旁觀者

當上週四,與會各國部長在維也納安穩座談時,IEA注意到一項可能會讓他們不安的重要數據:“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在截至11月30日的1週中,美國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首次原油和原油產品的淨出口。”到2018年為止,美國的原油淨進口量平均為310萬桶/天。而在10年前,也就是頁岩氣革命之前,這個數字是1110萬桶/天,前後差了3.6倍。

IEA稱:“隨著美國原油生產不可阻擋地增長,淨進口也會繼續下降,對包括上週在維也納開會的一些國家來說,美國出口的增加將在多國市場上帶來激烈競爭。”

IEA指出,雖然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2國有很大的能力左右全球產量,而且他們之間的合作現在也是“全球產量管理的基礎”,但美國實際上是原油“三巨頭”之一,只是它暫時還是“重要的旁觀者”。

“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他們更歡迎低油價,其他產油國卻希望油價保持在足夠高的水平,進一步吸引對油市的投資。”

時間會說明

上週五,產油國會議同意在2019年前6個月將石油日產量削減120萬桶。其中,OPEC國家同意將日產量削減80萬桶,而俄羅斯及其9個非OPEC產油國將貢獻其中40萬桶。OPEC成員國伊朗獲得了減產豁免權,因為它正受到美國的制裁,繼續減產可能損害其的石油工業。

減產協議的簽署旨在為近期動盪的油價提供支撐,結果也確實取得了效果。全球油價本週止跌企穩,市場普遍預期,減產將支撐油價,美國原油庫存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時間會證明,新的生產協議能如何重新平衡石油市場。維也納協議成員國的下一次會議將於4月召開,我們希望,在此期間,油價不要出現近期程度的動盪。”

週四,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站穩於60.36美元/桶,WTI原油價格為51.26美元/桶。國際能源機構在其最新月度報告中維持了此前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預計全球每日需求將增長140萬桶,“因為油價下跌的影響被經濟增長放緩的假設、貨幣走軟以及委內瑞拉等某些國家的減產所抵消。”

儘管達成了協議,但在上週會議上,產油國之間出現了嚴重分歧,其中部分產油國的減產意願並不強烈,甚至有些抗拒。因為在此之前,OPEC實際領導人沙特和俄羅斯都在夏季增加了產量,有人認為他們應該承擔減產責任。

在上週達成協議之前,國際能源機構指出,OPEC國家11月份的日產量較上月增加了10萬桶,至3303萬桶,原因正是沙特和阿聯酋的日產量創下歷史新高,抵消了伊朗的大幅減產。

IEA表示:“通過同意每日減產120萬桶,並在加拿大進一步限制產量,產油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全球市場的平衡。”自上月的報告以來,對2019年非OPEC產油國石油日產量增長的預測已下調41.5萬桶,降至150萬桶,低於2018年預期的240萬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