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全球石油市場面臨深刻變革

美國將繼續在石油市場的供應增長中起主導地位,未來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將放緩,而煉廠將面臨產能和需求的雙重挑戰。這是4月23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從國際能源署(IEA)、《國際石油經濟》月刊、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聯合在北京舉行的IEA《石油市場報告2019》發佈會上獲悉的。

IEA:全球石油市場面臨深刻變革

美國將引領石油供應增長

IEA《石油市場報告2019》綜合考慮了各國政策、石油公司技術革新以及社會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為2019年世界石油市場發展指出了總體方向,探討了全球石油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並對未來5年國際石油市場進行了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世界石油市場正經歷著巨大轉變。

美國日益引領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長。2018年,美國石油供給增量220萬桶/日,創歷史紀錄。到2024年,美國產量將增長400萬桶/日,佔全球增量的70%,屆時美國石油出口量將超過俄羅斯,接近沙特阿拉伯。

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也將出現顯著增長。未來5年,巴西、加拿大、復甦的挪威和“新進者”圭亞那的產量將增長260萬桶/日。總體來看,2024年前非歐佩克石油產量將增長610萬桶/日。

《報告》指出,產量的強勁增長將使美國在2021年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在展望期內,美國石油出口量將達900萬桶/日。美國轉變為主要石油出口國是其頁岩革命的另一個結果。

美國出口增加,增強了全球石油安全性。原油買家,特別是需求增長最快的亞洲,有了更多的供應來源進行選擇。這也使消費者擁有更大的操作性和交易靈活性,減少了他們對傳統長期供應合同的依賴。

全球石油貿易不僅僅是美國的事。到2024年,巴西原油出口將增長80萬桶/日,為全球第二大增長來源。繼巴西之後,挪威石油產業也在經歷著復興過程,其原油出口量將在未來5年內超過哈薩克斯坦和科威特。

發展中國家引領需求增長

石油需求的基礎是全球經濟發展。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短期經濟前景預測,這體現出許多國家的經濟指標正在減弱。大國之間持續的貿易爭端和無序的英國脫歐可能導致國際貿易和石油需求增速下降。雖然經濟表現並不樂觀,但預測期內石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只是速度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需求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發展中經濟體的石油需求將繼續增加。到2024年,中國和印度的石油消費增量將佔全球710萬桶/日增量的44%。

儘管近期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實際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在過去10年中翻倍,並且仍在穩健增長。中國國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導致石油消費的重心從重工業部門轉向消費需求。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雖僅為中國的1/5,但增長勢頭強勁。預計到2024年,印度石油需求增量將與中國相當。

塑化產品和航空燃油前景向好

從全球來看,消費需求的增加將消耗更多的塑料和其他石化產品。雖然目前限制使用塑料,並鼓勵對其進行回收利用,但社會對塑料和其他石化產品的需求仍強勁增長。在美國和中國的引領下,2024年前將有超過50個大型石化項目投產。這些項目也將帶來220萬桶/日的石油需求增量,佔全部需求增量的30%。可以預見,未來需求將高於目前預期,也將促使更多項目浮出水面。

另外一個重要的需求增長領域是航空業。近年來,發展中經濟體收入提高,機場和航班增多,將帶動航空燃油需求繼續強勁增長。在展望期內(截至2024年),亞洲佔此類需求增長的75%。其中,中國的絕對增幅最大;印度的增速最快,年均增長率高達82%。在發展中國家,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使車輛出行增多,其汽油需求增速是全球水平的兩倍。

煉廠面臨產能和需求雙重挑戰

《報告》指出,2024年前,全球煉油行業將面臨大規模的新增產能,煉油能力淨增長約900萬桶/日。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煉油能力最大的國家。鑑於這些新增產能遠遠超過了石油需求的增長,為了重新平衡市場,部分煉廠可能需要關閉。

雖然減產政策和地緣政治動盪使得一些國家中重質原油供應面臨不確定性,但燃料油需求下降及石化產品重要性的不斷提高,將使全球石油產品越來越“輕”。因此,在輕質油需求不斷增長的市場中,美國擁有供應優勢。

此外,2020年,國際海事組織的船用燃油新規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油品標準。《報告》認為,市場參與者將努力去調整並適應,新的合規燃油將主要來自美國、中東和中國。船用洗滌塔的訂單會有所增加;隨著高硫燃料油的需求銳減,也將有足夠的船用柴油和新的超低硫燃料油及時填補市場缺口;頁岩油有助於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的新規,併為石化行業提供所需的石腦油原料。

另外,隨著海運業需求增加,柴油價格將上漲,但疲弱的內陸柴油需求也將同時限制其價格上漲幅度。同時,被航運業放棄的高硫燃料油有可能在中東等地區的電力行業中找到應用市場。

能源治理體系應與時俱進

新能源價格下降、可再生能源興起,對全球能源格局帶來衝擊,全球石油市場面臨一場深刻變革。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指出:“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化,特別是全球石化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給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未來能源利用將呈現多元化、清潔化的趨勢,這是未來世界能源發展變革的新形勢,也對人類加速能源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龐廣廉強調,能源的燃料屬性在降低,原料屬性在增加,科技創新極大地促進了行業的飛速跨越。

為順應能源變革,龐廣廉建議,要大力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共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攜手完善國際能源治理體系。他指出,國際能源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各國共建共享的,中國也是現行能源治理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隨著世界能源變革進程的持續推進,能源治理體系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世界各國應當共同推動建設互利共贏、開放包容、公平有序的新型能源治理體系,促進世界能源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使能源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