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提升有質量 增收致富能奔康

1166戶、3728人——這是寶興縣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數量。全縣貧困發生率8.81%。

至2017年底,這一數據發生顯著變化,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至2018年底,1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巩固提升有质量 增收致富能奔康

就業扶貧活動送崗位

但這僅僅是邁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立足鞏固提升、增收致富、同奔小康目標,自2019年初伊始,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的寶興,以確保全縣已退出貧困村穩定退出、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為切入點,再次“全軍出擊”。

整合各類扶貧資金1719萬元,出臺17個《扶貧專項2019年實施方案》;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入庫項目226個,總投資1.56億元;面對“8·22”特大暴雨災害給全縣基礎設施造成的巨大損失,全力整合資金1425萬元,迅速啟動了包括貧困村在內的恢復重建工作……

緊隨一個個項目在配套完善政策舉措下落地,寶興縣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再次獲得更多民生實效: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再提升,3750元至5000元的有63戶,5000元至7000元的有400戶,7000元以上更是達到671戶,為全面實現“消除絕對貧困、鞏固脫貧成效、同步全面小康”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巩固提升有质量 增收致富能奔康

教育扶貧助成長

強根固基有特色

故事:建“園區”玩“飛地”

“坡地多、平地少,農業產業發展地難找!”簡短一句話,飽含著寶興中高山村落群眾對產業發展難的無奈。

如何才能突破這一瓶頸?

12月6日,陽光明媚。走進位於蜂桶寨鄉新華村的果蔬大棚,脫貧戶李六坤正在整理土地,其身旁是已相繼開出白花的草莓苗。再過約1個月,這些草莓就會掛果,並將在明年2月實現首次投產。

但這個種植大棚的“產權”,卻不屬於新華村。2018年11月,曾苦於無地發展的蜂桶寨鄉光明村、民和村,通過整合產業發展扶持基金,以“飛地”發展模式租用新華村閒置地塊,建起了這片面積約12畝的現代化標準果蔬大棚。

抱團發展、抱團取暖。幾乎在同一時間,新華村也通過全體村民(含建檔立卡貧困戶)集資入股方式,成立了寶興縣友仁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租用大棚,相繼發展起了草莓、香菇、葡萄等附加值更高的果蔬作物。

“今年香菇採摘已接近尾聲,2畝地共實現毛收入約12萬元,純收入在2.5萬元左右。”新華村村委會主任、公司法人汪廣斌介紹,借力“租金+股金+佣金”增收模式,大棚還為部分村民解決了就近就業問題。

同樣以李六坤為例,其共流轉土地2畝,每年可實現租金收入1600元;平均每個月可在大棚務工15天,每個月可再實現穩定增收1200元;待明年更多作物投產,還可以獲得可觀的股金分紅收入。

不僅如此,該村還在縣扶貧開發局等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以大棚為核心,實施了村級集體經濟飛地產業園區打造計劃,並著力打造山區鄉鎮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樣板。

其中之一,在明年建成面積50畝的農業產業觀光基地;其中之二,引進香菇菌種生產企業。目前,一家菌種棒生產加工企業即將在今年底投產,進而為帶動全縣香菇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以此為基礎,借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啟農旅融合進程。截至目前,新華村已借力位於國道351線旁的新華新村,鼓勵發展起6家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經營主體,並已配套建起休閒垂釣場所。同時,在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示範下,新華村村民已主動發展起250畝藤椒、100畝枇杷。

巩固提升有质量 增收致富能奔康

舉措:政策扶持全覆蓋

脫貧攻堅是一項龐大且複雜的系統性工程。2019年,為助力脫貧攻堅再戰再勝,更多立足鞏固提升、增收致富的政策和舉措,寶興再次實現了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

——“五抓五確保”。以抓精數據,確保就業扶貧“下準藥”;抓優服務,確保就業扶貧“施良方”;抓強技能,確保就業扶貧“增免疫”;抓牢載體,確保就業扶貧“強體魄”;抓好資金,確保就業扶貧“見實效”等為切入點,多管齊下促就業。

最終,成效顯著。建立完善縣鄉村“一庫五名單”,制定《寶興縣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扶貧專項2019年實施方案》,建立就業扶貧“月報告”工作機制,就業扶貧幫扶精準高效開展;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送崗位信息“進鄉入村”和用工企業入村活動17次,實現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937人,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就業91人;組織72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專項能力培訓,組織34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勞務品牌培訓;寶興縣石雕雕刻工種成功申報為專項職業能力工種,填補了多年來,石雕雕刻工鑑定的空白;縣內企業四川仁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就業扶貧基地。

強化資金保障,縣財政匹配就業扶貧資金,積極貫徹落實就業扶貧“十五條措施”,持續實施貧困家庭就業補助政策,同樣不可或缺。截至目前,寶興縣今年已為符合條件的1110戶貧困家庭發放貧困家庭就業補助110.97萬元,進一步有效激發了貧困家庭脫貧、增收、致富內生動力。

——全面發展集體經濟。寶興縣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產業發展思路、盤活資源資產資金、加強資金扶持力度等各項工作相融,助力脫貧攻堅再戰再勝。

支撐有力,以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為例,成立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各鄉鎮黨委書記為成員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和《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獎補辦法(試行)》等配套政策文件,並制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任務分解表》,構建起了領導牽頭負責、部門幫扶、鄉鎮主抓的“責任制+清單制”聯動機制,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均已達到人均6元以上。

資金扶持力度同樣必不可少。“按‘中省盡力補助、市縣適當投入’原則,寶興今年共對納入中央和省級扶持範圍的5個行政村,一次性分別補助發展集體經濟資金100萬元。”寶興縣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說。

巩固提升有质量 增收致富能奔康

綠色農業大發展

突出重點提質量

故事:問題整改有力度

“兩不愁三保障”是實現脫貧攻堅總體目標的核心指標。其中“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按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安排部署,自今年6月起,寶興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迎來關鍵一仗——以嚴實精神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確保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排查對象共分2類。一是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包含已脫貧戶和未脫貧戶),二是非建檔立卡特殊困難戶。該類困難戶在經村“兩委”和駐村工作組認真摸排後,經鄉鎮審定列入排查對象。

如何開展?從及時制定印發《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方案》《關於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問題整改總體方案》,到由安排部署、領導率帶、信息共享、力量組織、高壓督導、聯動抽查、逗硬整改等方面構建起的“七大機制”,都為該項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問題查擺。寶興縣在此次大排查中,發現10項共146個問題。其中,“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醫療有保障”問題3個,佔發現問題總數的2.05%;其他問題143個,佔發現問題總數的97.95%。

12月5日下午2點,寶興縣大溪鄉煙溪口村,忙碌了一個上午的楊勇坐在客廳茶几前,一邊吃著熱騰騰的飯菜,一邊看著電視裡精彩的節目。

但在今年7月前,她曾連續3個月收不到電視節目,因為農忙等因素,一直沒向駐村工作隊反映。7月初,大溪鄉政府按“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階段部署,啟動村與村交叉檢查,並在入戶走訪中獲知這一信息。

問題在排查當日即反饋至該鄉武裝部長、副鄉長向華勝案頭,並錄入“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即刻安排專業工作人員現場核實了問題原因——機頂盒故障。

至7月15日,經縣、鄉兩級有效銜接,楊勇通過換裝新機頂盒,解決了問題。與此同時,該村存在相似情況的其餘2戶貧困戶,也同步實現了問題排解。

這只是寶興縣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社會各界檢驗中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該縣大排查發現的所有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並按照程序全部銷號。

舉措:鞏固提升有保障

基礎設施方面,加強貧困村公路建設,建成通組硬化路18公里、新建橋樑4座;完成農村住房改造提升12戶;著力推進農網改造提升,實現貧困人口生產生活用電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入庫項目226個,總投資1.56億元。

同時,基於“8·22”特大暴雨災害中,全縣貧困村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實際,寶興縣迅速整合資金1425萬元。截至目前,已啟動3個貧困村通村公路恢復重建,2個貧困村文化院壩恢復重建,並在已恢復“8·22”影響飲水工程共238處的基礎上,完成了明禮鄉乾溪溝水毀堤防維修加固工程,蜂桶寨鄉民和村二、三組防洪堤工程建設。

產業方面,制定並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試行)》《2019年度特色產業發展工作任務推進表》,修訂完善《鄉村振興戰略特色產業發展獎補辦法》,調整優化三條產業帶沿線產業及品種結構,培育壯大“中藥材、食用菌、藤椒、藏香豬、犛牛”五個萬畝(萬頭)基地,新發展特色產業1.1萬畝、犛牛及藏香豬8000頭。

巩固提升有质量 增收致富能奔康

高山牧場上成群的有機犛牛

民生方面,探索“走教式”教育管理模式,設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780萬元,累計救助貧困學生2472人次,救助金額約445萬元;推行醫療救助“一站式”並聯審批、推進“貧困人口一站式醫療報賬”,設立衛生扶貧救助基金約516萬元,救助4633人次,累計發放救助金333.6萬元;落實低保兜底政策,設立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238萬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070餘萬元,設立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800萬元,基金使用約736萬元,使用率達92.09%。社會扶貧齊參與,持續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助學、助醫、就業幫扶資金累計達30餘萬元。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寶興縣將繼續以更科學、更有效的工作措施,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脫貧不返貧;繼續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堅持脫貧“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不斷提高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增強群眾自主脫貧意識,幫助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內生動力;繼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示範村建設等為重點,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值此歲末,更多為民舉措,已在路上。

雅安日報/北緯網首席記者 孫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