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應對經濟變化政策要有穩有活

近年來,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疊加外部環境詭譎多變、風險上升,在2020年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來臨之際,面對經濟形勢,變化政策如何應對,備受關注。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提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週期調節工具。

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宏觀層面而言,不只關注經濟總量增速,也要注重經濟發展質量,最近關於明年GDP增速能否“保6”的討論不少,多認為不必要過度關注“6”這一數字關口,更重要的是關注就業等民生問題是否解決好的經濟發展質量。從微觀層面看,既要知曉部分傳統行業下行的現實,也應看到新興產業不斷崛起的趨勢。

相比如何看待經濟形勢發展變化,更重要的是政策層面如何應對。

眾所周知,貨幣政策對經濟影響至關重要,宏觀層面,決策層近年不止一次提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搞“大水漫灌”。這是因為,過去信貸寬鬆環境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其負面影響不斷顯現,如企業槓桿過高;且以流動性寬鬆刺激經濟近年開始邊際效用明顯下降,由此帶來的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升,還一定程度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央行行長易綱日前撰文《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亦提出,未來幾年還將繼續保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在總量適度的前提下,微觀層面需要靈活運用貨幣政策精準支持實體經濟。易綱上述文章把精準滴灌作為下階段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著力點之一。即引導優化流動性和信貸結構,支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這幾年,央行不斷創新和豐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設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支農支小再貸款等,優化流動性的結構和佈局。從結果看,在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的信貸政策出臺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未來,需要對一些一時陷入資金困境但又具備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予以甄別並特定支持,助其渡過難關。而對於豬肉價格上漲這樣的特殊原因導致的短期通脹,不應影響貨幣政策走向。

與貨幣政策同樣重要的是財政政策。近年為應對經濟下行,政府一再強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具體包括持續減稅降費激發經濟活力、合理利用地方政府債務穩投資穩增長以及加大財政資金對於就業等民生領域的支持。

不過,財政資金對行業企業的支持應該適時調整,稅收優惠也需要清理,以確保最需要支持的行業能及時獲得支援,減少不合理的財政資金浪費。同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在減稅降費導致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甚至減少的背景下,應減少不必要開支,開源縮支,確保財政政策對經濟作用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其他與經濟相關的政策同樣如此,既要保持宏觀層面的總體穩定,也應留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空間。

總體而言,2020年很重要,但目前來看,中國經濟面對的內外複雜環境短期難有根本性轉變。為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宏觀層面政策應穩定增強企業與居民預期,微觀上靈活變化以適應內部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