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而有霸氣,邦東昔歸普洱茶

強勁而有霸氣,邦東昔歸普洱茶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秋月清奇。

大雪山東,風光秀麗。瀾滄江畔,洪波湧起。

昔歸普洱,得天之氣。回甘迅猛,水路細膩。

臨滄班章,茶氣高銳。柔中帶剛,典雅高貴。

聞之香顯,心曠神怡。飲之韻生,兩腋習習。

昔歸,臨滄邦東鄉邦東行政村,和娜罕直線距離兩三公里。屬於山區。

昔歸位於臨滄市邦東鄉邦東行政村,是典型的山區,離村委會12公里,距鄉政府16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200毫米。昔歸古茶園多分佈在半山一帶,混生於森林中,古樹茶樹齡約200年,較大的茶樹基圍在60~110釐米。其茶屬邦東大葉種,茶樹保護較別的村寨更好,茶質也一直極得認可,備受茶友和市場追捧,尤其是其茶口感極好,雖然大體上屬臨滄柔性茶品,但是昔歸的茶柔醇中隱含著一絲絲剛烈勁道的霸氣,茶氣厚,香氣足,回甘迅,和娜罕古樹普洱茶一起,被稱為臨滄老班章之稱。

清末民初《緬寧縣誌》記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這裡說的蠻鹿,現稱為忙麓,錫規現稱為昔歸。 1970年實行集村運動,忙麓山上的村民陸續搬到了昔歸村居住。從那時起,昔歸村每年精製100公斤昔歸茶上交縣上。當時茶農們稱之為“縣委茶”,縣裡之所以選中昔歸茶作為接待禮儀用茶,其原因莫不由此。

強勁而有霸氣,邦東昔歸普洱茶

當然,儘管昔歸茶只是近年來才成為普洱茶界的熱門,如同黑馬一般風生水起,但其茶之好其實是有歷史可證的。清末民初《緬寧縣誌》記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這裡說的錫規就是指昔歸。可見,昔歸茶的興起,有歷史淵源,當然更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土壤成份、氣候條件等密切相關。總之,昔歸茶確實有其獨異之處。

邦東古樹茶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比較明顯的個性特點:

一、有機生態。雲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滇西南綠珠”——臨滄大雪山即在邦東境內,瀾滄江又流經邦東,邦東的茶區多處於大雪山東、南麓的瀾滄江岸,有人把邦東比作一個巨人,說他“頭頂大雪山,腳踩瀾滄江”,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有機生態的地方名品邦東茶。邦東古樹茶沖泡出來的茶湯,一般都很有“內涵”——會有極細微的懸浮物在裡面,但不會有如油脂類漂浮物。

二、苦澀回甘。入口先覺苦澀﹙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隨之而來的是持久的回甘。

三、茶氣強勁。邦東古樹茶大多茶氣強勁而有霸氣﹙其中以昔歸忙麓茶為代表﹚,只有少數片區為香甜型﹙以“南國佳人”為代表﹚。

四、口感飽滿純正和諧。茶湯入口,口腔各個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種樂器合奏的樂曲,雖聲音的聲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極為和諧,細心品飲,恰如欣賞一曲動人的樂曲。

五、含蓄而富於變化。邦東古樹茶雖然茶氣強勁,但恰如一個極具修養的君子,雖茶氣強勁而毫不外斂刺激,而且極具變化性,從新茶到老茶,處在不斷的成長變化之中,其中也以昔歸茶最具代表性。不熟悉的,從新茶很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但擺上一兩年後即會發現有了令人驚喜的變化。因為如此,邦東古樹茶新茶參加評比,大多隻得銀獎、銅獎之類,但“老茶”卻因為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多得金獎。

六、富有文化意味。在雪山腳下,一些熱愛邦東和邦東茶的有識之士,自發組建了江雪文學藝術學會、邦東茶葉學會,文友們寫了很多謳歌邦東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和邦東茶葉名品的詩文,加之茶馬古道、新石器遺址等歷史文化,使邦東茶成為了雖地處邊陲而具有濃濃的文化意味的“有文化的茶”,這若在中原和江南等文化興盛之地,倒也無奇,但在祖國的西南邊陲,當屬不易。如,僅忙麓茶即有《夕歸茶賦》、《嘎裡古茶小記》、《忙麓茶長歌行》、《綠色吶喊》等詩文,謳歌邦東的賦即有《邦東賦》、《夕歸茶賦》、《碎鏡池賦》等。

“古茶之滋味,飲於喉吻而悅於心神;古茶之神韻,觀於眉目而縈紆夢寐。”即是描寫邦東古樹茶的兩句文句。臨滄市市委政府曾倡導“走茶馬古道,觀古茶神韻,品生態古茶”的生態特色旅遊,而邦東正是這樣一個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