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首富的牛奶出川記

世人都說蜀道難,不知不覺錦官城的牛奶股上市快一年了。

劉首富的牛奶出川記

大唐天寶三年,一位士子風塵僕僕來到長安,趕往賀知章府上投遞行卷詩作,以便在接下來的科舉中能得到照顧。


不巧,當日正逢賀知章醉酒,士子黯然而歸。而酒醒後才看到詩作的賀知章,交口稱讚士子為“嫡仙人”。


至此,“詩仙”李白正式走入大唐文壇,讓賀知章都要拍案叫好的那篇作品,就是李白18歲寫的《蜀道難》。


而蜀中的劉首富,應該是孰知這首詩的。畢竟,旗下剛剛上市快一年的乳業公司,上市之路比蜀道還艱難。

1

2001年,拍板決定搞乳業的劉首富,還沒意識到自己將遇到連綿十八年的風雨。


那時候的他,剛被胡潤福布斯富豪榜評選為中國首富,說話帶笑,聲如炸雷。


2001年,也是中國乳業發展新格局的起點。


當年,培養出牛根生的伊利教父鄭俊懷,在職工代表大會上啟動了股份制改革,宣佈市政府對伊利高管的股權激勵計劃。這被看作是他慾望膨脹、乃至於2004年下臺的先兆。


而咬牙成立蒙牛兩年的牛根生,卻用2000年大部分利潤,投入上海和深圳兩個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在這兩個城市功登頂奶業銷量冠軍,打造了民營乳業發展的蒙牛神話。


同樣,王佳芬帶領的光明乳業,在那一段時間繼續高舉中外合資的大旗,不斷跟海外乳業巨頭展開合作,樹立自己國際化乳業集團的形象。


而擁有麥當勞在中國全部權益的三元乳業,在2001年改制成股份公司,為港股上市公司成員企業迴歸A股市場做準備。


……


在那個年代,排名榜首的伊利並非高不可攀,尤其是蒙牛的崛起,頗有一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風範。


牛根生就靠著300萬的起家資金,利用市場槓桿,通過輸出服務、管理、品牌和技術,整合全國各地的地方乳企,最終建立了衝勁十足的蒙牛軍團。


劉首富的牛奶出川記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首富起了進軍乳業市場的心思。


畢竟,可能在他看來,擁有養殖業上游飼料資源以及大量資金的自己,採用牛根生已經成功的發展思路,再造一個“蒙牛”奇蹟應該沒什麼問題。


因此,他就毅然決然揮舞著支票殺入了乳業市場。


2


劉首富的支票面額是10億元。


有時候,錢不是問題,花錢反而是問題。


2001年成立的新希望乳業,其實更像一家投資公司。


劉永好在2001年曾表示,新希望要組建 “聯合艦隊”,而不是單打獨鬥。他希望新希望乳業利用投資10億元,拉動20億至30億元的存量資產,最終使得乳業產品的銷售額達到50億到60億元。


到了2002年,首富的指示被落實。


新希望乳業抓住國企改革機遇,通過併購四川華西、昆明雪蘭、杭州雙峰、河北天香、鄧川蝶泉等國內十多家區域型乳企,正式宣佈進軍乳業市場。


一時間乳業市場頗有“狼來了”的呼聲。


但也有人認為,新希望的動作太快了會出問題。


一語成讖。


理想和災難之間,有時就隔著一層窗戶紙。


新希望乳業掉進了資源整合的陷阱。


劉首富的牛奶出川記

被收購的地方乳企大多數都是國有企業。因此收購後的人力優化和裁員,往往會造成員工動盪,甚至引發了上訪事件。


而且,這些企業與新希望這樣的民營企業文化不同,規模也不一樣,在整合的過程中,如何高效落實整體化的經營戰略也成了問題。


各個地方的乳企,不少都有在當地市場知名的品牌,例如華西、雪蘭、雙峰等,從維穩角度出發,地方政府並不同意取消這些老品牌,改用統一的新希望品牌。


因此,2010年,經過八年發展,新希望乳業只有14億元的收入,而且除了2009年,其他年份都處於虧損狀態。


甚至連統一的新希望品牌都沒能完全形成。


而2002至2008年,號稱中國乳業的第一個高速發展年。經過這7年發展,伊利和蒙牛年收入都逼近200億,新希望拉大了與這兩家頭部企業的距離。


劉首富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3


趕了晚集的劉首富,看到新希望乳業的財報估計心裡在罵娘。


你們,真特麼讓我不省心。


老闆失望不要緊,關鍵是資本市場不能失望。


因此,在2010年成功上市的新希望集團,向資本市場講述的“農牧業全產業鏈”故事中,只有豬肉產業鏈和禽類產業鏈,卻摒棄了乳業產業鏈。


上市前的公告顯示,集團剝離了乳業板塊。


這也標誌著新希望乳業自2002年揮舞著資本大旗在乳業跑馬圈地的步伐,從此告一段落。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而就在新希望乳業最低谷的時候,第四任總裁席剛走馬上任。


他也成了劉首富現在或許最應該感謝的一個人。


席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理清了市場競爭的思路。


在他看來,伊利蒙牛等頭部乳企已經在常溫領域建立了非常強的優勢,那麼對於新希望乳業來說,最好的競爭是差異化競爭


席剛在新希望乳業經常開會講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首先應該把自己的長板做長,而不是把短板補上。”因此,“新鮮”戰略成為新希望乳業這10年發展的基石。


在這樣的戰略下,新希望乳業所有控股公司,都不遺餘力加大低溫巴氏奶的產品研發,利用這樣的產品和定位搶佔市場。


這也說明,有時候認清自己比認清別人更重要。


而針對子公司多自有品牌的問題,席剛因為被集團外派到廣告公司三年,因此有了自己不同的解決角度。


他提出了雙品牌戰略。


就是在地方分公司品牌之上,增加新希望主品牌。同時,根據地域定製全國性的雙品牌產品。例如高端酸奶,他就在蘇州出品了蘇州印象,在上海搞出來上海印象,在北京還有北京印象……


這些產品統一外觀,統一主品牌,不同的是子品牌變化,最大限度利用子品牌的地方影響力和主品牌的全國聲譽,推動產品的迅速走紅。


也因此,2012到2013年新希望乳業經營好轉,年度複合增長率超過150%。


席剛功不可沒。劉首富當機立斷,正式升席剛為新希望乳業的董事長、掌門人。據說,劉首富在集團有話在先,新希望乳業人、財、權,都全權委託席剛來運營。


劉首富對新希望乳業的下一個目標,是上市。


4


新希望乳業最終還是成功上市了。


從2010年被集團上市剝離,到2019年成功單獨上市,中間這十年,其實新希望乳業就做對了一件事。


拋棄粗放式經營,穩健打好基礎。


這十年,劉首富幾乎淡出乳業的圈子,不再動不動揮舞支票嚇人。


而在新希望乳業這裡,整合成為常用語。


先是致力整合西南、華東、華南地區的區域乳企,試圖以收購的企業為基礎,在當地加強佈局低溫奶產業鏈,以低溫奶為依託與蒙牛、伊利的常溫奶爭奪區域城市的市場。


其次,各個城市型乳企規模化的奶源、牧場也就被整合到了新希望乳業的平臺裡,新希望乳業利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對原有落後的產能進行改造,解決了巴氏奶運輸半徑的問題。


同樣在這段時間,新希望乳業建立了完整的科研體系,也在國外收購了奶品企業,積累了國際化品牌運作經驗。


同時,這十年新希望乳業變化最大的就是管理。


對於管理,從業務、品牌、團隊、文化各環節,新希望乳業一項一項捋,一家一家分公司的過。寧肯慢一點,也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模式。


而摸索出收購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也是這十年的一大收穫。


也正因此,2015年新希望乳業重啟併購大潮,但並不像2002年那樣風起雲湧。


可效果完全不同。


席剛給新希望乳業併購定了個規矩,整合好一家再進行下一家,沒整合好就不繼續。


雖然本輪併購最終成型的沒有幾家地方乳企,但都在併購後不久就融入新希望乳業的整體表現,而像蘇州雙喜這樣的地方帶頭乳企,加入新希望後還帶來不小的市場驚喜。


並且,現在新希望乳業的戰略異常清晰,就是用低溫巴氏奶跟頭部企業競爭。在這樣的競爭戰略下,地方乳業企業也願意加入新希望乳業的團隊。


2001年到2009年這九年,新希望乳業高速擴張,資本為先,問題重重,最終成為集團的負面資產,不得不在集團上市前剝離。


而2010年後,新希望乳業最重要的戰略,是夯實內功。


有時候慢下來反而意味著發展快很多。


劉首富的牛奶出川記

前兩天不是上市公司的華為也發佈了半年報,可以看出,華為做到了每年的業績都在增長,甚至從2016年開始,每一年的營收都超過創業前20年營收的總和,而且越超越多。


華為的半年報說明,用時間去換空間,水滴石穿,聚沙成塔,現在還是一個真理。


只要方向對了,一步一個腳印,總有成功的那天。


2019年1月25日,就在新證監會領導上任前一天,新希望乳業在深交所敲鐘上市。


有人看到,劉首富現場深深吐了一口氣。

而上市快滿一年的今天,劉首富終於露出笑臉。

他開始誇負責乳業業務的女兒了。

也許,這說明劉首富的這口氣,真的出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