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產:黃晞的高負債“臉譜”

第一次上市擱淺後,經過10年蓄勢,大唐地產重新開啟上市計劃。

11月29日,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大唐地產”)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大唐集團為中國綜合性物業開發商,專注於在選定經濟區域開發住宅及商業物業。大唐地產已將業務擴展至中國主要四大經濟區,包括海西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及周邊城市、京津冀經濟區及長江中游經濟區。

截至2019年9月30日,大唐地產擁有69個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物業開發項目,應占土儲面積778.97萬平米,包括51.53萬平米已竣工未售項目、523.35萬平米開發中項目,以及204.08萬平未來開發的物業。

臉譜背後的浮沉

這是一家特立獨行的房企,官網上,大唐地產對自己的定位是“國韻地產”——其品牌logo以四大國粹之一的臉譜,作為核心設計元素,臉譜的原型,是著名京劇人物、民間的民族英雄——藍臉的竇爾敦。

這一切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1984年,年僅32歲的創始人餘英儀,從美國回到臺灣,集結兄長餘英宗等青年建築師,開發“臺中大唐世家”。

不甘於偏安一隅。1994年,餘英儀把臺灣的資產全部清零,舉家搬遷廈門,與摯友張富掌(臺中人)、ERIKMEITZ(芬蘭人)開始耕耘大陸“大唐世家”。

在餘英儀看來,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獨領風騷,因此,他將公司取名為“大唐地產”,取自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大唐王朝,寓意豐美強盛、燦爛繁榮。商品名為“大唐世家”,同時用一個國粹京劇中的臉譜來代表企業形象。

2008年,大唐地產的開工項目高達70萬平方米。為了解決企業擴張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大唐地產曾計劃於次年在香港上市。如若上市成功,這將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陸臺資不動產企業。

然而,現實是,大唐地產幾乎在那一年遭遇了成立以來的最艱難時刻。

金融危機席捲,無數房企一時間陷入經濟困頓,作為一個西進大陸的臺資企業,大唐地產的融資空間相較於本土房企更為有限。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當年8月,大唐地產的掌門人餘英儀意外去世。

大唐地產就此陷入了風雨飄搖境地,上市計劃自然也就擱淺了。2009年,遭受重創的大唐接受了福信的併購,成為福信集團旗下地產品牌。經過10年的調整,大唐地產再次啟動了港股上市計劃。

招股書顯示,大唐地產上市前的股東結構中,控股股東為黃晞,持有77.79%的股份,吳迪則持有21.21%的股份。

大唐地产:黄晞的高负债“脸谱”

黃晞畢業後執教於廈門市杏林中學,擔任數學老師七年。直到1989年,黃晞進入福信集團,是與創始者陳章輝共同奮鬥的元老之一。2011年1月起,黃晞便將業務的持續經營及管理委託予吳迪。資料顯示,吳迪現任職福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同時,他也是中國民生銀行董事,亞洲拳擊聯合會副主席。

連續三年淨負債率超400%

大唐地產被福信收購之後,經過幾年整合後開始了“百億”戰略規劃,實施區域聚焦和產品聚焦,三年戰略滾動。

並有了新一輪的突破性發展:2017年大唐地產銷售過百億,開發規模位居全國行業排行第105名;2018年更是大唐地產的跨越之年,大唐以340億的銷售額位列全國房企77名,進擊全國房企百強。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大唐地產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76億元、40.19億元、54.96億元及25.26億元人民幣;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29億元、4.13億元、5.88億元及3.69億元人民幣;同期,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8.4%、24.0%、27.8%、15.9%及37.5%。

2019年,按綜合實力計,大唐地產在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發佈的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榜單中位列第74位。

經過高速的規模擴張,與其他中小型房企一樣,大唐地產同樣難逃高負債的窠臼。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大唐地產錄得的合約負債分別為54.80億元、79.08億元、114.7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45%,到了今年上半年,合約債務繼續擴大至146.57億元。

報告期內,大唐地產淨負債比率連續三年超過400%,分別為1085.3%、1087.9%、408.8%。

大唐地产:黄晞的高负债“脸谱”

而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2016~2018年176家房企加權平均淨負債率均不超過90%,其中,2018年這一數據為85.15%,較年初降低了3.95個百分點,54%的企業的淨負債率有所下降。而同期,大唐地產的淨負債率約為該數值的5倍。

2013年福布斯排行榜中,黃晞家族晉身廈門首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