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重疾險告別“獨大”,長期醫療險嶄露頭角,健康險市場醞釀變局

近年來,針對健康險的“續保“問題,監管層曾多次發文警示消費者,如今,這一爭議終於迎來解決契機。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瞭解到,銀保監會近日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關於長期醫療保險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明確長期醫療保險產品可以調整費率,但首次費率調整時間應當不早於產品銷售之日起滿3年,每次費率調整間隔不得短於1年。

專家表示,長期健康險費率調整,可滿足當前消費者希望獲得“保證續保”承諾的最大訴求。不過,除關注“保證續保”外,消費者還應重點關注各家公司針對費率調整設定的觸發條件和程序,保護自身權益。


關注|重疾險告別“獨大”,長期醫療險嶄露頭角,健康險市場醞釀變局

供圖 今日頭條

滿足“保證續保”訴求

根據此前發佈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保險公司可在保險產品中約定對長期醫療保險產品進行費率調整。為規範此類產品開發銷售行為,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監管層制定了徵求意見稿。

“之前費率調整由於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保險公司在設計開發醫療保險時只能開發短期醫療保險產品,用停售老產品、升級新產品的模式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醫療通脹。”慧擇保險網壽險產品中心副總經理王寅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新規明確允許對費率進行調整,實際上是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保障期限更長、為消費者提供保障程度更高的醫療保險產品。同時,徵求意見稿還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制定費率調整辦法、費率調整的觸發條件、內部決策機制和工作流程以及費率調整時間和間隔,不僅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續保權利,還提供了靈活的長期健康保障、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醫療健康保障需求。

“長期健康險費率可調整,是《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一大看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朱儁生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過去,監管層沒有明確健康險費率是否可以調整、如何調整,保險公司很難開發‘保證續保’的產品。但目前來看,‘保證續保’正是消費者的最大訴求之一。”

“如果無法保證續保,投保人一旦發生健康問題,此前購買的健康險或將無法繼續提供醫療保障,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風險暴露。但另一方面,由於科技、醫療衛生條件不斷變化,保險公司運營長期保單的風險也很大。”朱儁生進一步指出,“隨著長期健康險費率可調整,消費者和保險公司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未來,保險公司可探索保證續保的產品,為消費者健康風險提供更完善的保障;與此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允許調整費率,也緩解了險企長期經營的風險。”

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長期醫療險費率可以調整,將進一步增強險企開發保障期限更長、保障程度更高的產品的意願,推動健康險產品向多元化發展,從而解決短期醫療險產品同質化問題,進而能更靈活滿足人們對醫療健康保障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

“綜合來看,費率調整對消費者和險企都是利好。”上述負責人表示,“對消費者來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鎮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愈發趨於剛性。在政策推動下,消費者對長期醫療險的需求有望得到滿足。同時,隨著市場上保險產品的選擇更多元化,消費者可搭配組合‘長期健康險’和‘短期醫療險’,更全面保障自身健康。值得關注的是,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公司銷售費率可調的長期醫療保險產品,應向投保人提供產品說明書,列明費率調整的依據、流程、間隔時間和調整上限等;進行費率調整時,應將費率調整情況在公司網站上公示,同時必須以適當的方式通知投保人。因此,在購買相關產品時,消費者務必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並關注保險公司對產品費率的階段性調整。”

“對於險企而言,長期健康險費率調整放開,提供了應對長期醫療通脹等賠付風險的制度保障,解決了先前不敢嘗試開發長期產品的問題,將推動健康險產品結構向創新多元、長期化方向發展。同時,相信高端醫療險的需求也會得到快速釋放。”上述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考驗險企風控能力

長期健康險的“遊戲規則”生變,對險企而言不僅是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長期健康險費率可調整對行業影響較大,或使未來健康險的產品形態發生變化。”朱儁生認為,“目前,我國健康險以重大疾病保險為主導。統計顯示,2018年末,重疾險佔比超過50%以上;醫療險的佔比為34%,且以一年期‘百萬醫療險’居多。但重疾險的壽險屬性較強,同時件均保費較高,保障額度相對較低,保障看病費用的功能存在一定侷限性。費率可調整後,越來越多的險企將開發保證續保的醫療險,重疾險‘獨大’和醫療險以短期為主的情況都將有所改變。”

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醫療險的經營將更加考驗保險公司產品設計、運營乃至健康管理服務等各環節的精細化程度。“因為涉及對健康險風險更精細化的研究和分析,要對未知的風險配備更精良的管控能力以支持長期醫療險產品的運營,因此風險管控好的公司會更有競爭力,這將影響市場競爭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們的需求從‘事後理賠’轉向‘事前預防’,健康管理‘治未病’的理念越發被人們所重視,之前健康管理‘增值’服務將逐漸變成‘標配’。在科技賦能下,未來的醫療險將圍繞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需求,跨界融合大健康產業各個鏈條,實現更為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一站式的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務。”上述負責人表示。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