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1849年10月17日,波蘭大音樂家肖邦因肺癆於巴黎去世,他的絕筆如下:“由於咳嗽會讓我窒息,請務必把我的身體解剖,以確定我不會被活埋了。”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波蘭著名鋼琴家肖邦

  是的,你沒看錯,一百多年前,病人在活著的時候被活埋不是稀罕事。在18、19世紀,肖邦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活埋恐怖症的著名人物。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臨終幾小時前叮囑秘書:“把我葬得體面一點。我死後,至少要等三天才把我的屍體放入墓穴。”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描繪華盛頓臨終的繪畫

  建立諾貝爾獎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也有同樣的恐懼,他希望醫生在死後切斷自己血管,確保自己死亡。

  西方人的“活埋恐懼”,源於具有深厚根源的歷史。早在聖經時代就有活埋的記錄,眾所周知耶穌是死後三天覆活的,而當時的習俗是將屍體包裹起來埋在山洞中,幾天後有人會去檢查以確認他們是否復活。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19世紀比利時畫家的油畫《活埋》

  對此,今天的人們肯定無法理解,但在一二百年前,醫學仍然很落後,醫生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延續中世紀的放血、草藥、催吐、螞蝗吸血,那時沒有心腦電圖,醫生們還不能夠分辨死亡與嗜眠、深度昏迷之間的差別,所以當時的報刊上經常登載人們被活埋的消息。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死亡還是活埋一土之遙

  在大多數時間裡,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的唯一可靠方法就是將屍體放在戶外,看看它是否腐爛。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百年前的英國棺材

  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對被活埋的恐懼達到了頂峰,當時英國有個“預防活埋協會”,還有本暢銷書叫《如何預防活埋》。1896年,有個俄羅斯貴族別出心裁發明了一種“安全棺材”:特製的棺材裡裝上了機關,一旦屍體復活移動肢體就會觸發彈簧,地面上的鐵盒子會被彈開,空氣進入棺材的同時,鐵盒子會鈴聲大作,最後還可以通過鐵管子喊救命——如果還有那個力氣的話。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19世紀的“安全棺材”

  這種為躺在棺材裡絕望悶死的人提供活命的機械裝置,一下引起了轟動。成千上萬的歐洲人在遺囑中,提醒兒女要使用安全棺材。但是,這種棺材其實並不靠譜,有一次這個貴族在做公開演示時,他的助手在棺材裡死活也弄不響鈴鐺,差點活活悶死。另外,屍體腐爛過程中的腹部腫脹,也會誤觸鈴聲裝置。

為何那麼多著名人物擔心被活埋?

圖:被活埋是人類最大的恐懼之一

​  最後,這種價格不菲的棺材並沒有大賣,而且也沒有一個成功復活的例子。

  直到20世紀,隨著醫學的發達和火葬等新葬禮形式出現,西方人的“活埋恐懼症”才逐漸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