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一般认为,都督制度发展于广义上的三国时期,都督是一方地区的军事长官,蜀汉有四个比较重要的常置的都督,分别是庲降都督、永安都督、汉中都督以及江州都督。这四个都督中,前三个位置都算是前线或者朝廷控制不足的地区,设置都督来镇守十分有必要,而江州都督比较特殊,它是设置在四川平原腹地的,南有庲降都督,东有永安都督,北有汉中都督,没有太多的军事上的压力。那么蜀汉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个江州都督,历任的江州都督都是谁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江州都督的意义

在军事方面,江州都督的意义自然不能和永安都督和汉中都督相提并论,和庲降都督比估计也够呛。毕竟庲降都督面对的是经常发生叛乱的控制不足的南中地区,战事还是挺多的,只不过没有对曹魏那样激烈。但江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交通的便捷。在江州这里有一个水路交通枢纽,向东可以通永安,向南到南中,向西北更是水路纵横,交通极其发达。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我们看刘备消灭刘璋的时候,刘备第一批先入蜀,就是沿长江入川到江州,再沿垫江北上到涪县,与刘璋相会;等到刘备和刘璋正式决裂,诸葛亮、关羽、张飞从荆州支援、配合刘备,也是先到江州,先把江州拿下,然后沿着水路三路并进,一路向南到江阳、犍为;一路向北到巴西;一路向西北到德阳。曹操初定汉中,当时刘备正在南郡和孙权顶牛,也是赶紧回到江州,派张飞北上击败了来捣乱的张郃。诸葛亮打算北伐的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李严也从永安迁移到了江州,作为诸葛亮的后继。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至涪。”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军还江州……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於瓦口,破郃等。”

《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由此可见江州虽然没有位处前线,但是由于其交通便利,可以随时支援永安、南中、巴西、汉中、涪县、成都等各个地方,在江州设置一个防区,既可以填补蜀汉在四川平原东南部的空白,也可以将这些地方都连接起来,如果有情况可以迅速进行支援。小编以为,江州都督设置的意义正在于此。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蜀汉历任江州都督

费观

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费观是第一任江州都督,具体的时间不太明朗。费观原先和刘璋有亲戚关系,他是荆州江夏人,来投靠刘璋,算是所谓的“东洲集团”的人。刘备和刘璋决战的时候,他和李严受刘璋的命令扼守绵竹,结果这两个没有节操的就投降了刘备。后来刘备让费观当巴郡太守和江州都督,算是军事政治一手抓。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由于蜀汉史料匮乏,没能够立传,只有《季汉辅臣赞》后面的一个小传,比较可惜。不过他有一个族子比较厉害,就是大名鼎鼎的“蜀之四相”之一的费祎了。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华阳国志·巴志》:“刘先主初以江夏费观为太守,领江州都督。”

李严、李丰

上面的内容也提到了,原先李严是永安都督,后来诸葛亮要北伐了,丞相府要移到汉中了。本来诸葛亮想让李严带兵来汉中,加强前线的防御,但是李严不爱过来。可能是综合了一下,让李严从永安到江州,可以利用水路迅速向汉中支援。这个时间是建兴四年(即公元226年),而在建兴八年(即公元230年),曹魏的大将军曹真顶替了曹休的大司马的位置,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就打算主动去打蜀汉。蜀汉这边也得到了这个消息,积极地去做防御的准备。诸葛亮感觉不放心,把李严和他手下两万人叫到了汉中。为了安抚李严,诸葛亮只能忍着恶心让李严的儿子李丰当江州都督,接管李严的工作。不过这场仗没打成,下雨了,曹真光在子午谷泡澡了。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李福

后来在建兴九年(即公元231年),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本来打得挺顺的,但是由于下雨,后方的李严送不上粮食,只好退军。诸葛亮一回来,李严又装傻充楞,说自己这边没问题,是诸葛亮“伪退”。诸葛亮再也忍受不了李严了,把李严撸掉,又把李丰从江州调到丞相府。李丰走了,下一任的江州都督叫做李福。李福也没有个人的传记,只是附在《季汉辅臣赞》的后面。后来李福又被调到朝中当尚书仆射。按《益部耆旧杂记》中的记载,诸葛亮病重的时候,刘禅派李福来问过后事,这个时候李福已经在朝中的了,可见李福在江州都督的在任时间当在建兴九年到建兴十二年之间。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亮怒,表废平为民,徙梓潼;夺平子丰兵。”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李福)为江州督、杨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邓芝

邓芝担任江州都督的时间存疑,按《三国志·蜀书·邓芝传》的说法,是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绝不超过延熙六年(243年);按《华阳国志·巴志》中的记载,邓芝担任江州都督在延熙年间,延熙年号始于公元238年。

不管以哪种理解方式,邓芝都不是直接从李丰那里接任的,可能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没有被记载在内的江州都督。

邓芝在任期间,涪陵郡曾经发生过一次叛乱。具体时间存在争议,按《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以及《邓芝传》的说法是在延熙十一年(即公元248年),《华阳国志》的说法是延熙十三年(即公元250年)。毕竟《三国志》是正史,就按照延熙十一年为准。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涪陵郡有一个叫做徐巨的大姓造反,原因不清楚,据推测可能是因为兵役的问题。诸葛亮就曾经从这里征集三千人组建连弩兵。不过这一点小编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费祎执政的时候,费祎是有名的反战派,他执政时期也没有进行太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只给姜维一万人而已,理应不必太过于征兵。不管原因是什么,反正这里的造反了,邓芝率军成功平复叛乱,用诸葛亮治南中的方法,迁徙涪陵的豪帅,从中吸取兵源。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延熙十一年)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

《华阳国志·巴志》:“延熙十三年,大姓徐巨反,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

在延熙十四年(即公元251年),邓芝去世。这一年距离蜀汉灭亡尚且还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没有下一任江州都督的记载,或许也是失事不传。另外赵云也有做江州都督的可能,刘备去打东吴,赵云出言相劝,于是刘备不带他玩了,让他督江州,随时准备支援东线的战场。不过这一点存在很大的疑问。

一是这件事不见于正史,出自《云别传》,很多人认为《云别传》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二是这个时候蜀汉可能还没有设立江州都督这么一个常置的官职,赵云督江州可能是一个临时性质的任务。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云别传》:“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蜀汉为什么设置江州都督,历任都督都有谁?

小结

相比于其他几个常置的都督,江州都督位处腹心,所面临的军事压力自然比较小,也没有“兴势之战”、“永安之战”这样的比较著名的战役,比较默默无闻。不过江州都督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汉中曾经从涪陵征兵,诸葛亮也建议李严征调江州兵到永安充入“白毦兵”,可见江州都督对其他防区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也体现出蜀汉设立江州都督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中国历史地图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