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前被称为“神医”,死后更将其奉为“医神”,至今香火不断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名医,他的名字叫做:陈登铠。

此人相貌堂堂,声若洪钟,有一缕赛过关公的美髯,堪称“民国美男子”。陈登铠自幼对医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拜入郑景陶名下学习医术,在学业有成后响应北洋海军号召,登船担任上等军医一年有余。后来,因陈登铠家中尚有老幼需要照料,便辞职返回故乡,在榕城开设医馆。

此人生前被称为“神医”,死后更将其奉为“医神”,至今香火不断

医寓坐西朝东,为三间排二天井,南侧墙外花厅一直的古民居。临街有二间店面,正门外的店面作轿房。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福州中医公会成立,方澍桐任会长,陈登铠是12人的会务成员之一,曾任第二任会长,并义务兼职全闽中西医院院长。

年老之时,他被聘为福州陆军医院三等军医正,并且,还授予其五等文虎勋章。由于,陈登铠的医术极其高超,且医德极好,所以,他的声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时人以“以医自娱,岁活人甚多,治疗之余,检押经论,编辑诸科学,存救世之苦心,以济千古也”赞颂他。

从福州城内乃至远郊小镇,时常有病人求其出诊。每逢出诊,陈登铠都会乘坐自家的轿子,有时在行医之余,陈先生还会绕路到周遭的乡镇,为乡民们免费医疗。因为陈登铠德高望重,倍受赞誉,在其生前人们称其为“神医”,在其死后百姓将其奉为“医神”,其灵位前香火不断,时常有百姓来此膜拜求医。

此人生前被称为“神医”,死后更将其奉为“医神”,至今香火不断

随着西方宗教在中国盛行,教会在中原大地开设了一家又一家的西医馆,西医一度碾压中医成为了一时的热门。

有些三脚猫大夫靠着一知半解,佯装西医骗取钱财,有些则因中医晦涩难懂而改学西医。此时此刻,中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弘扬祖传的中医文化,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陈登铠先后出资创办了三座“传医所”,邀请各方知名中医在医所中任职,这是闽地乃至中国最早的中医学校之一。

这座学校当时在社会上倍受赞誉,学生们在学成出师后往往会在出诊单上写下“三山医学传习所毕业”一类的文字,既增加了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增加了传习所在医学界的地位。而传习所的毕业生,大多成为榕城当地的知名医生,也有一部分投身二十世纪初的中医学社从事教育工作,以传承中医文化。

陈登铠不仅是我国近代知名的临床医生,还是在医学事业上颇有建树的理论家,更是著述丰富的教育家。为了弘扬中医文化,他对每本教材都力求亲力亲为,亲自参与编著。1911年左右,陈登铠已完成了包括诊断学、调剂学、生理学等多部底稿,且出版了包括《病理学》在内的多部中医理论书。

陈登铠在其自序中,这样提到:“此书集内经所论者十之九,引伤寒金匮十之一。”

此人生前被称为“神医”,死后更将其奉为“医神”,至今香火不断

那么,倡导中医的陈登铠对西医的看法如何呢?

不同于当时其他固守教条的中医工作者,陈登铠对西医亦有一定涉猎,且提倡中医吸取西医之长处,以长补短。在《中西生理论》这部著作中,陈登铠明确表示:“我曾在北洋海军中与一位西方医生相处十多年,据我观察,这位医生在研究人体形质上确有独到之处,在理化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因此,陈登铠一再提倡“中西结合”。

《最新卫生学教科书序》的作者林杨光指出:“卫生、生理这两部著作在中西医领域做到了尤能一贯,诚要书也。”研究医学史的现代学者则认为:“陈登铠先生的著作中,融合了大量中医学及西医学中的生理知识,对中西结合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堪称‘中西汇通学派的鼻祖’。”

陈登铠先生在晚年时,依旧坚持创作,每天白天外出行医,晚上则专心著述。陈登铠先生八十岁时,仍写下了《活人宝鉴》、《百病玉液》、《药物分治》等珍贵的著作。由于,当时抗日战争正进行到白热化,所以,这三部珍贵的著作并未及时出版。

由于这三部书融合了陈先生一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所以,这些著作极具临床应用价值。可惜的是,陈先生的大多数著作都遗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未能流传于世,实属憾事。即便如此,当今医史学者仍然认为:“清末民国福州名医,著书嘉惠后学,最有成就者当属陈登铠与郑奋扬。”

此人生前被称为“神医”,死后更将其奉为“医神”,至今香火不断

那么,学者为什么会将陈登铠与郑奋扬相提并论呢?

郑奋扬的家学渊源深厚,他的祖父医术精湛,又著有多本著作,并将其医术传于郑奋扬的父亲郑景陶,郑景陶继承其父高明的医术,加上他废寝忘食的钻研医理,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郑奋扬在医术方面的造诣可谓合祖辈三人的经验精粹,并且超过了其长辈。

他在30多年行医中,还潜心钻研中医古籍,总结临床经验,著有《重订鼠疫汇编》、《痘征慈航》、《疹证宝筏》、《伪药条辨》、《霍乱论新编》、《增订验方别录》等书。其中,《重订鼠疫汇编》被收录在《中国医学人名志》和《中国医学史》中。可见,此人对中国中医的贡献之大。

此人生前被称为“神医”,死后更将其奉为“医神”,至今香火不断

当然,除了行医之外,陈登铠先生的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

据说,陈先生闲时喜欢书法、绘画,对音乐亦颇有涉猎。当时,三坊七巷中颇有名气的“小潮音俱乐部”,陈先生便是创始人之一,而该俱乐部,就设在陈先生医馆的花厅中。每逢闲暇之时,陈先生都会邀请好友共同弹唱自娱,有时亦会在亲朋好友家中有宴席时前去助兴,乐在其中,好不快活洒脱。

1945的时候,陈登铠病逝于福州,享年84岁。

【《最新卫生学教科书序》、《神医陈登铠》、《陈登铠与郑奋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