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宁波的城市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建国初期

18.3平方公里发展到345.5平方公里,从灵桥到杭州湾大桥;从高铁到国际机场,宁波从百废待兴发展成为一座经济大市。

70年来,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伴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变并不断改革,直至发展成为现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70年中,宁波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居住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50年代至90年代 住房改革前

50-60年代

50、60年代的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刚刚立国的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建设。居民住宅建设资金紧张,加上本身基础太差和人口迅速增长,住宅建设严重滞后,居住条件普遍差。大部分人都还是住的解放前留下来的草房、土房。50%-70%的城市居民还居住在低矮的破旧平房之中,不少居民祖孙三代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

最具代表性的孝文街91号老宅(伏跗[fū]室),是至今为止保留较好的明清官宦住宅建筑,也是是浙东现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的藏书楼。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70年代

这个年代,宁波很少有3层楼的,最基本的就是平屋和2层小楼。主要的结构是由粗大的木头支起,再由再由楔子拼接,其他部分由砖头砌成。到了台风天,风力大的时候,一些房子就会被风吹的歪歪斜斜的。

那时宁波有和北方的四合院类似的住宅——老墙门。南方的老墙门都是古时的大宅大院,后来就成了几户人家“拼居”的场所,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多了乐趣,也更多了点人情味。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旧城改造前的院落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70年代住房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1974年的月湖-余德富先生摄

80年代

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城市居民开始享受集体福利房,也就是单元房。宁波江东和海曙高塘两块地开始新建一种新的住宅形式:新村,如工人新村、高塘一村等。

一直到90年代初,以”新村“命名的新型住宅区在宁波(特别是江东地区)开始遍地开花,如白鹤新村、黄鹂新村、紫鹃新村、凤凰新村,还有80年代中期的王隘社区等。虽是向公家租房,但优良的居住环境和明亮宽敞的房间内部,足以满足当时人民的生活所需。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80年代单位福利分房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1985年的甬港饭店-余德富先生摄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80年代初繁华的东门口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1982年的江夏桥-余德富先生摄

90年代至今 波澜壮阔的房产黄金时代

启蒙期(90年代末)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住房的一个重要

分水岭

1998年是一切的起源——中国房地产的全部光与暗都是从”这里“开始。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开启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在新中国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走向终结,就此,商品房时代正式来临了。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1991年的中山西路-余德富先生摄

当时,虽然国家颁布住房改革法令,可市场却没有像设想那样一下子爆发。

自98年房改至20世纪前期,市场生命力薄弱,个人买房者还不具备足够的购买力,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在集团或单位消费状态,个人买房不足以撑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宁波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房地产市场几近萧条。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90年代的三江口

在94年左右,像李惠利医院旁边的蓬莱里的房价大概在1400元/平米。再偏远一些,如今天的明楼、联丰等地方,有些房子甚至只需几百元每平。当然,那时候的几百元跟现在的几百元不是一个档次,即使有足够的金钱,可能有的人也没有买房的想法。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1998年的东门口

据《1999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999年宁波市总人口538.4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有121.99万。当时宁波市GDP为1070亿元,全国排名第12名。房地产投资45.5亿元,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9.11㎡,当时宁波房价约1000元/平。

发展期(2000-2007年)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宁波房地产开始突飞猛进,也进行了新一轮的周期性发展——期房开始进入历史的舞台,那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然而楼盘资源十分有限,普通老百姓想买到一套期房还真不容易!甚至要托关系才有机会买到房。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天一广场于2002年开业

2000年、2001年、2002年,宁波房价涨幅连续三年高居全国第一,当时的商品房均价为1781元/平、1864元/平、2357元/平。天一家园在2000年时单价为2200元/平,而世纪城在2001年时单价达到了4400元/平,这在当时被视作天价。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万达广场于2006年开业

2005年,在二手房市场最高卖到过5万元一平的昔日“宁波第一豪宅”——雅戈尔海景花园就在这年开盘。

这个时期的宁波房地产,多以本土开发商为主,楼盘开发也有了小高层、高层、别墅等多种产品形式,可供选择的户型面积也越来越多,可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短暂调整期(2008-2009年)

2008金融危机,宁波楼市交易量几近遭遇腰斩,房价在2008年-2009年间始终在低谷徘徊。市六区二手房成交套数从2007年的22000多套,爆跌至2008年的12000多套,关门的房屋中介店铺随处可见。2008年8月,万科金色水岸带头跳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奥克斯等一众开发商纷纷尾随。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2008年的东门口

2008年12月底,政府出台“26”条救市,20%首付,房贷利率7折。一系列组合拳打完之后,楼市明显回暖。次年2、3月,鄞州中心区的风格城事二期开出来9000元/平。

2009年宁波市六区(包括二手房)总成交73227套,同比增长114.84%;成交面积408.38万方,同比增长108%;成交金额430.95亿,同比增长149.78%,量价齐升

成熟期(2010年至今)

2010年,宁波市六区商品住宅总成交10036套,同比下跌了近70%;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403526.15㎡,同比下跌65.63%;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8722.04元/平米,同比上涨77%。房价短期疯狂上涨,一度冲到城市排名前十位。

2011年2月20日,政府限购政策出台:个人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转手交易的,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商业贷款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的,其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政策一出,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威慑力可见一斑。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宁波商会大厦于2011年建成

2012年,受限购令影响,宁波楼市仍不见回转。楼市萧条连带土地市场,开发商拿地热情大减,少有地王出现。一直持续到第四季度才有所好转。

到了2013年,

宁波房地产行业出现极度不平衡状态:有些楼盘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有些楼盘则无人问津,开发商一度打起了价格战。到了5月底,东部新城东方一品盛大开盘,彻夜排队买房的盛况再现宁波。

13、14这两年房地产的基调是“因城施策,去库存”。终于在2014年九月底,政府取消了限购政策。但是,限购没了,货币政策还在。有过商业贷款记录的,哪怕房子卖掉,还清贷款再去贷款买房,依旧按二套房执行6成首付,房贷利率上浮。如此,楼市还是没有很快复苏,购房者依旧持观望态度。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玉米楼”

2015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出台货币宽松政策,力图“挽救”颓靡的宁波楼市。营业税周期由5年改为2年,首付三成,贷款利率从惠,再加上大学生购房补贴和契税补贴,福利颇多,但市场依旧回暖缓慢。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宁波东部新城

2016年宁波相对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全国性大型房企纷纷落地,宁波的地价应声而起,地王不断,房价迅速抬升。宁波楼市一路飙高,新开楼盘无一不火爆。金茂府、宁波府、印江南等楼盘甚至出现了抢房潮。全年商品房住宅成交60389套,成交面积756万方,成交金额1058亿元,成交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9.45%56.3%,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经过春节短暂观望期,加上一二线城市影响,宁波火爆的房地产市场被再度点燃。从下半年开始,宁波楼市突飞猛进。从日光盘到几分钟就售罄,宁波房价再创新高:从2万不到的均价迈入3万+时代。

2018年宁波楼市像坐了一趟火山车,那叫一个刺激。开年时宁波落户政策出现重大调整,门槛大幅降低,范围不断扩大,加上开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宁波楼市水涨船高。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多地土地流拍,成交量也跟着下滑

房价走势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当年的住宅最高价是由东部新城的雅戈尔明州创造的,成交单价高达9.3万元/平,也是宁波有史以来成交单价最高的房子。

“甬”往直前,看宁波住宅70年变迁史

宁波奥体中心于2019年开业

2019年,楼市可以说是被调控的一年

,各种政策频出,楼市遇冷,调控;楼市过热,调控。目前市场还是过热,可见未来还会有持续大的调控,市场热度会慢慢降低,楼市或将进入横盘阶段,贯彻“房住不炒”政策。

70年,宁波从一个商埠小城蜕变成现代化国际港城,地区总产值从1949年的2.2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0746亿元,常住人口达到了820万!70年,变的是城市的样貌,不变的,是城市的风骨。未来还有无数个70年,宁波人将在这片土地上气定神闲,看潮起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