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投机性需求被抑制,可以修房子的地还多,但是需求已经不够用了。

房地产生态链即将开始对行业参与者进行绞杀,商品意义的房子快要结束,产品意义的房子才开始

你擅长的是货品,而不是产品

打开若干楼盘的资料,不乏满纸的优点。但是迄今为止,行业所擅长的还局限于“货品”概念,不管显得多么突出,一切以数据和指标所描述的,皆是货品的语境。

货品语境举例

3开间:

指户型的面宽拉长后,其中一面同时有3个以上的房间,甚至做到4个开间。

大面宽:

相同户型面积,进深短面宽大,可得到的采光面很大,比如重庆万科17英里的140平T4产品,面宽做到了19米。

大间距:

低密度高层产品,密度控制在20%以下,得到大中庭和无敌视野。

横厅:

客厅与餐厅相连,白天活动时享采光面。

得房率:

过往指偷面积给客户更大的使用面积;现在偷面积管得严了,特指在公区动线的良好利用,减少公摊,如电梯直接入户。

这些全是“货品”的概念,仅仅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空间取舍,并无好坏之分,因为各有优缺点,且还常常冲突,只能二选一,而不能兼得

大横厅与多开间不能兼得:如果你想要得到大横厅,就得不到多开间,开间做得多,只能选择竖厅或L厅。

大间距和类别墅不可兼得

:别墅是亲地的,所以密度高,大间距就需要房子往天上修。

得房率和气派不可兼得:得房率是减少公区,增加实用面积,公区体现气派。

如果这是你家楼盘的卖点,那么需求下降后的生态链绞杀,可能直奔你的楼盘而来。

只要找到角色

同一个户型,可以变成截然不同的产品

做产品,要牢记一点:货品本无优缺点,是人在打分。所以我对产品的定义,是“货品+人”。

只有看得出货品对客户的针对性,你才能将其视为“产品”。

刚好看到一个案例,是同一个户型,也就是尺寸比例完全一样,但是作者针对不同的客户角色,做了8种产品出来。

原始户型图:

这是一个面宽18米,进深16米,建筑面积260平米的3套房户型,除了位于端头,三面采光之外,在260平米这个量级中,指标优势非常普通。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研究户型产品,我也一贯喜欢和室内设计师交流,因为他们得一个个业主交流,懂得客户的角色和需求,这和建筑设计师不太一样,毕竟他们要完成7天出图,并且也不在售楼部和客户聊天。

方案1

惯出国度假的三口之家。

2床6区,针对子女成年的两代三口家庭。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场景1:生活质量很高,两个卧室的衣帽间和卫生间的面积,比床区面积更大。

场景2:引入了度假场景,多处设置绿植,并将绿植引入室内,且浴缸外开放,符合度假酒店的体验。

方案2

董事长不叫加班,因为回家也在上班。

除了两个套房之外,家基本上就是董事长的办公室了。两个卧室的面积均被压缩,更多的时间希望家人从卧室出来,所以设置了非常多的白天活动区,一共有7个区域。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场景1:社交功能的餐厅,带西餐台的10人餐位,说明董事长经常邀请伙伴来家谈想法。

场景2:董事长会议室。房地产人可能以为在家开会很奇怪,但家用投影仪卖得很不错,说明需求存在,并且,这也符合董事长们喜欢周末谈工作,下班时开神仙会的习惯。

场景3:书吧和红酒吧,董事长不加班,只是他们经常回家也在上班,为什么要设置书吧,因为董事长的思考,都在晚上,白天的办公室里,无法静心思考。

方案3

成功的人难守住家庭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事业成功者家庭很难好,人只有一个,给了事业,就会伤害家庭。也许他们30多岁就从婚姻里走出来,并且看透了婚姻。那么,你给他一个260平的4房之家,就是不道德的。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场景1:没有门。除了入户门之外,所有的区域都没有门,和爱情住在一起,当然不会有晚上裸睡被家人看到的尴尬。

场景2:泳池、按摩浴缸和SPA,干蒸、湿蒸乃至床前有喝一杯的水吧台。让身体完全放松保持活力和青春,家庭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场景3:社交功能被极致压缩,客厅大约只是给自己白天用的,不太欢迎朋友来访, 证据就是厨房虽然很大,但餐厅只有两张椅子。

方案4

夫妻皆成功的社交化家庭。

社会学家早就发现,降低人类生育的最佳方式,是提高妇女的教育程度。当女性开始追求人生价值,那么自然会不愿意生与育。所以很多人未必能理解这个户型,直到身边见到女人变成强者。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场景1:豪华主卧套房,同样,卫生间和衣帽间的面积,大于床区二代面积。

场景2:酒吧社交区,有吧台,有长条桌,有散座,还有两个带化妆区的公卫。

场景3:没有正规的厨房,没有传统的餐厅。

方案5

谁说户型大就不是刚需

刚需不是指户型小,真正的刚需定义是床的数量多。所以市场上的多数大户型还是刚需产品,设计师在原户型3套房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修正。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场景1:4个套房,都标配了卫生间,当然最豪华的还是主卧,不仅衣帽间完整,还贴心的配了床前的坐区。

场景2:非常贴心的在客厅切割了一个小书房。毕竟不读书的家庭,是没有未来的。

场景3:全尺寸餐桌、厨房、玄关,还配置了洗衣房。

虽然有5个卫生间,但因为场景问题,这个260平的房子瞬间掉入了改善这个坑,推开多数中产阶级的家门,你能想到的,里面都有,里面也绝不会出现你想象之外的。

方案6

传统的3口之家。

要想生活质量好,一定要生得少。这个户型看得出主人还是很传统,但是因为家庭人少,只有两张床,所以白天的场景多起来,有了豪宅的样子。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场景1:带书房和全尺寸衣帽间的主人套房,同样,床区的面积还是小于衣帽间和卫生间。

场景2:双客厅。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客厅为什么要两个,你想,一个要看新闻联播,一个要看货币战争,不得有两个么?

场景3:中西双厨,和全尺寸的餐厅。重视一家人的交流,毕竟吃完饭,可能各去各的客厅了。

留下一个细节问题,为何设计师没有给他们留洗衣房?

方案7

当你老了,想隐退了

董事长不也得退出江湖,那时儿女都已成家,留下一间房,只是个念想。但是见惯风雨的人物,怎么可能在心里唱《常回家看看》。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就像退休的任志强一样,社会职务卸去,但阅历和思考并没有退去。也常常高朋满足,往来随心。

场景1:艺术长廊,是回家的长动线,也是客人来访时感受主人胸襟和审美的必经之路。

场景2:3人座的长条桌。长条桌是气派的,偶尔能加到10人,但是位置只有3把,为何呢?有的时候,它是那种将资料一字铺开的大案台。

场景3:茶区和打坐冥想区。只有活到一定程度,才懂得生命在于不动。相比之下,客厅的面积就大大降低。

场景4:超豪华主人房。尽管退隐江湖,毕竟也是一方霸主,审美的格局还是在,床在那么大的空间里,胸怀不够大的晚上根本压不住。

方案8

重艺术和时尚界的人士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艺术家和时尚界大佬,都不怎么重视家庭,一生都在谈恋爱。但是喜欢艺术和时尚的人,都想要两个孩子。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这个房子,没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完全压不住,但从3张床来看,真不是艺术家。而是眼界非常宽的高收入人群。

场景1:作者将其命名为“扎哈风”,家里面找不到一个圆角,如果不是为了摆床和柜子,可能连直线都没有。

场景2:还是超级主卧套房,卫生间的面积大过床区,能在浴缸旁边坐下喝杯东西,思维都很活跃。

图片来自于拓者设计吧,作者我不认识,但非常有才华,作为教案,非常感谢。

找这套图纸与各位分享,一套户型,因为“角色”不同,而变成完全不同的产品。

我想,足以让人明白“产品=货品+人”的意思。

货品不针对角色,永远是货。

诸位都是高周转的受害者

货品是物理基础,所以做产品的有趣之处,是发现不同的角色和需求。

按理来说,每个买房人背后,都是一部时代的电影。房地产业,要比任何行业都能够出产品。

但是多数楼盘,提供的还是货品,乃至是货品不分南北的复制。

因为,诸位都是高周转的受害者。

当每个人都被迫接受类似碧桂园7天出图的要求,实际上我们就没法观察身边的社会分工和角色了。

证据很明显,只要你的工作是“闭环”的:事件从内部发起,满足内部要求,接受内部考核。你就与世隔绝了。

70%的房子只是货品,而不是产品!当然不好卖

做运营做管控的:不如说你就是做流程的,只要满足内部流程,利用管控手段,也不管骨头汤3分钟能不能熬熟。

做产品做定位的:不管地是什么条件,市场是什么环境,要满足集团立项要求就行了,从不能满足集团要求,直到满足集团要求。

做营销做推广的自己当领导,就做符合自己观念的;自己不是领导,就做领导喜欢的。

这是一个“闭环”,强大到让你不离开办公位的电脑,就能加班到凌晨1点,完成一件件工作,且日复一日。

世界发生了什么?恩,也只能从朋友圈这个闭环中去了解。

需求下降,一轮针对房地产的绞杀正在开始。首先闭气的,必定是在闭环里的人。

这不,室内设计师能拿着一张户型图,做8种以上的产品出来。

而我们从120平到260平,只能做一种产品,要么是紧凑的,要么是宽松的,不是三房就是四房。

对没有性经验的人,说不清楚高潮

很多时候,我无力解答读者的具体实操问题。当大家知道“画面”、角色,希望落地于自己项目,进行实操时。

我已经给了社会生命周期,以及每个人的四大角色(家庭、社会、社交、内心)这套方法论,用它去解读每个人,就能找到需求,从而创造不同的产品,去赢得市场的尊重。

我们明明知道二胎政策相应者少,但是我们的改善户型还是在做4房2孩的逻辑。

我们明明知道,不仅孩子不希望和父母住在一起,今天的父母也不愿意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我们还是理所当然的加上了双套房。

我们明明知道,有多套房的更有购买力,但是我们还是在拼命生产首置产品,然后通过架空层绿化去强拉首置产品的价格。

我们明明知道,70和80是主流的改善者,但是我们用的产品逻辑,还是60后的。

我们已经知道全中国都是100-120平米的产品,新楼盘定位还是往红海里跳,你终究会血淋淋的。

我们明明知道未来的市场是改善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我们依然用着投资品的手段。

诸如类似种种。

想要将货品找到对象,首先你得知道社会有哪些角色吧?

我没有抱怨谁,因为我知道,大家都活在“高周转的闭环”中,时代已经大变,人群模样越来越多,产品经理的春天来了。

但是,毕竟有过深入社会的行为和体验,才懂得高潮到底是怎么回事。

写这篇文章,只为唤醒那些沉溺于高周转闭环中的地产同仁,不论你是高管还是底层。你应该知道,客户量已经大为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