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基本都是北方最终统一南方?三大因素至关重要

自秦军事征服齐、楚、燕、赵、魏、韩东方六国,建立大秦帝国,完成华夏版图一统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不可逆的潮流与趋势。无论是汉人建立的大汉王朝,还是蒙古族建立的大元王朝,或满族建立的大清王朝,都会不懈追求中华归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分裂,有统一,分裂与统一交替上演。但大一统的时间段远远超过分裂时间,分裂是暂时的,统一则是分裂时期强者消灭弱者所追求的必然目标。

中国古代,为什么基本都是北方最终统一南方?三大因素至关重要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必然规律。而轮到“分久必合”,从分裂走向大一统时,基本都是北方统一南方;而由南方统一北方,历史上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元朝一次,而且这次统一很勉强,因为强大的元朝并没有覆灭,只是撤出了中原,回到了蒙古高原,依旧威胁着明帝国。

而近代,源起南方的国民政府,虽然有过北伐,但从未真正完成中华之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从北打到南,挺进大西南、解放海南岛,才基本完成全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那么为什么基本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呢? 而不是南方统一北方呢?

中国古代,为什么基本都是北方最终统一南方?三大因素至关重要

其一:北方武力值高于南方

不得不承认,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是要高出南方汉民族战斗力的。

北方汉子从小喝奶吃肉,发育不错,长大后体格健硕,身材高大,加之从小就在马背上射箭狩猎,打小可以说就是弓马娴熟,武艺高强。

而南方汉子,除了燕赵大地的汉子体格较为健硕外,一般个头不高,体质偏弱,加之受儒家思想影响,典型的文弱书生。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最具战斗力的兵种,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不缺战马,每个人都是天生战士。而对南方王朝而言,缺乏养马场所,骑兵不足,更多时候只能依靠步兵。步骑对战,步兵几乎是处于完全劣势的。

长城,是中原王朝所必须依赖的。依山就势,依靠地形防守骑兵,是不得已,但有是最好、最具消费比的措施。

而一旦长城防线被突破,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毫无遮挡,中原王朝基本处于被动防守局面。

而到了江南地区,靠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抵御入侵之敌,别开玩笑了。

中国古代,为什么基本都是北方最终统一南方?三大因素至关重要

其二:北方政治影响力要强于南方

不可否认的一点,由于历史惯性,北方的政治因素影响力要远远强于南方。

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的政治中心。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王朝都选择定都北方,没一朝定都南方。

虽然从西安一带转移到洛阳一带,再转移到北京一带,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从未有所动摇。

从文化角度讲,北方才是华夏文化的主要源头与核心区。南方直到东晋、三国时,还处于蒙昧、未开化状态。连文明都谈不上,谈何政治?

南方地区,在分裂时,还有一定发言权。但一旦北方地区兴起一股强大势力,要完成统一时,南方的政权,更像是割据势力一样。

中国古代,为什么基本都是北方最终统一南方?三大因素至关重要

其三:北方经济实力强于南方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除军事、政治、文化占优势外,与南方相比,北方的经济势力更为强大。占据中原,便有了统一天下的强大物质基础。

诸葛亮为什么要劳民伤财,不顾国力进行北伐?诸葛亮并非蠢,因为以攻为守,或许还有取胜希望,但如果与曹魏一样搞休养生息,只会死的更快。放当时背景下,四川盆地虽有天府之国美誉,但怎么都不可能与曹魏中原富庶相比。魏国与蜀国同时发展,两国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最后蜀国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中国经济中心自东晋时,才开始南移;到南宋时,随着南方开发,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才有了对抗北方的实力。南宋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与幅员辽阔的强悍大元帝国硬抗几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