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什麼基本都是北方最終統一南方?三大因素至關重要

自秦軍事征服齊、楚、燕、趙、魏、韓東方六國,建立大秦帝國,完成華夏版圖一統後,統一成為中國歷史不可逆的潮流與趨勢。無論是漢人建立的大漢王朝,還是蒙古族建立的大元王朝,或滿族建立的大清王朝,都會不懈追求中華歸一。

在中國歷史上,有分裂,有統一,分裂與統一交替上演。但大一統的時間段遠遠超過分裂時間,分裂是暫時的,統一則是分裂時期強者消滅弱者所追求的必然目標。

中國古代,為什麼基本都是北方最終統一南方?三大因素至關重要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大必然規律。而輪到“分久必合”,從分裂走向大一統時,基本都是北方統一南方;而由南方統一北方,歷史上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元朝一次,而且這次統一很勉強,因為強大的元朝並沒有覆滅,只是撤出了中原,回到了蒙古高原,依舊威脅著明帝國。

而近代,源起南方的國民政府,雖然有過北伐,但從未真正完成中華之統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北打到南,挺進大西南、解放海南島,才基本完成全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那麼為什麼基本都是北方統一南方呢? 而不是南方統一北方呢?

中國古代,為什麼基本都是北方最終統一南方?三大因素至關重要

其一:北方武力值高於南方

不得不承認,在古代,一般情況下,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力是要高出南方漢民族戰鬥力的。

北方漢子從小喝奶吃肉,發育不錯,長大後體格健碩,身材高大,加之從小就在馬背上射箭狩獵,打小可以說就是弓馬嫻熟,武藝高強。

而南方漢子,除了燕趙大地的漢子體格較為健碩外,一般個頭不高,體質偏弱,加之受儒家思想影響,典型的文弱書生。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最具戰鬥力的兵種,對於北方遊牧民族而言,不缺戰馬,每個人都是天生戰士。而對南方王朝而言,缺乏養馬場所,騎兵不足,更多時候只能依靠步兵。步騎對戰,步兵幾乎是處於完全劣勢的。

長城,是中原王朝所必須依賴的。依山就勢,依靠地形防守騎兵,是不得已,但有是最好、最具消費比的措施。

而一旦長城防線被突破,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毫無遮擋,中原王朝基本處於被動防守局面。

而到了江南地區,靠一幫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抵禦入侵之敵,別開玩笑了。

中國古代,為什麼基本都是北方最終統一南方?三大因素至關重要

其二:北方政治影響力要強於南方

不可否認的一點,由於歷史慣性,北方的政治因素影響力要遠遠強於南方。

作為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黃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華的政治中心。夏、商、周、秦、漢、隋、唐、元、明、清,中國歷史上的主要王朝都選擇定都北方,沒一朝定都南方。

雖然從西安一帶轉移到洛陽一帶,再轉移到北京一帶,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從未有所動搖。

從文化角度講,北方才是華夏文化的主要源頭與核心區。南方直到東晉、三國時,還處於矇昧、未開化狀態。連文明都談不上,談何政治?

南方地區,在分裂時,還有一定發言權。但一旦北方地區興起一股強大勢力,要完成統一時,南方的政權,更像是割據勢力一樣。

中國古代,為什麼基本都是北方最終統一南方?三大因素至關重要

其三:北方經濟實力強於南方

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除軍事、政治、文化佔優勢外,與南方相比,北方的經濟勢力更為強大。佔據中原,便有了統一天下的強大物質基礎。

諸葛亮為什麼要勞民傷財,不顧國力進行北伐?諸葛亮並非蠢,因為以攻為守,或許還有取勝希望,但如果與曹魏一樣搞休養生息,只會死的更快。放當時背景下,四川盆地雖有天府之國美譽,但怎麼都不可能與曹魏中原富庶相比。魏國與蜀國同時發展,兩國差距只會越拉越大,最後蜀國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中國經濟中心自東晉時,才開始南移;到南宋時,隨著南方開發,蘇湖熟,天下足,

南方才有了對抗北方的實力。南宋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與幅員遼闊的強悍大元帝國硬抗幾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