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因為這首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近千年來,李白一直都被人們視為“懷才不遇”的代表人物,但熟悉歷史的朋友知道,李白的才華其實僅限於詩才,其政治、軍事才能其實非常侷限。如果真讓李白這樣的人執政一方,反而容易產生很大的亂子。

在年輕時,李白是個響噹噹的“憤青”,他渴望像戰國名將樂毅、劇辛一樣,得到皇帝的重用,“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但現實卻讓李白頭破血流。

李白因為這首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為了實現理想抱負,李白拿著自己的文章,周遊於帝王將相身邊,希望能夠有人賞識自己。這些人對李白是非常賞識的,但僅限於他的詩才,最後,被弄得煩不勝煩的唐玄宗,給了李白一個翰林職位,其實就是個沒有實權的閒職。

顯然,這並不是李白所渴望的,於是沒過多久,李白便掛冠而去。下野後,李白一直在等待機會,上天還是眷顧李白的,沒過多久,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到蜀地,永王李璘率領幾萬大軍坐鎮江陵,招攬四方豪傑。

李白得知消息後,立刻前去投奔。永王李璘對其十分重視,徵辟李白為自己的幕僚,也就是參謀軍師。

李白因為這首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但讓李白沒想到的是,永王李璘坐鎮江南,不僅不積極剿滅安史叛軍,反而覬覦起了皇位。史書如此記載他的想法:“以為今天下大亂,惟南方完富,璘握四道兵,封疆數千裡,宜據金陵,保有江表,如東晉故事”。

李璘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佔領江南全境,以金陵為都,如東晉小朝廷一般割據一方。按照道理說,作為李璘的幕僚,李白應該早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但可笑的是,反應遲緩的李白,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他仍然認為,李璘是“唐朝的救世主”。

至德元年十二月,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李璘派出大軍進攻江南重鎮廣陵,叛亂序幕正式拉開。但李白對這一切恍然不知,仍然十分喜悅,他甚至還寫了一首非常愚蠢的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李白因為這首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祖龍巡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這首詩用了3個典故,簡單來說,就是把李璘南征比作秦始皇營建海中橋、漢武帝樅陽射蛟龍、唐太宗李世民渡遼河徵遼東。要知道在當時在李璘上頭還有兩個皇帝呢,這首詩把唐玄宗和唐肅宗放在何處?

李璘此人志大才疏,很快便失敗,因為這一首詩,李白差點被朝廷定罪殺頭,但最後因為顧及他的詩名,加上大將郭子儀請求以自己官職為李白贖罪,,這才放了他一馬。

李白因為這首詩,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後人對於李白這一首詩非常不理解,甚至還有人認為,這首詩並不是李白寫的,因為實在太過於愚蠢了。

宋代學者楊齊賢就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偽贗之作”。元朝學者蕭士贇也認為,這首詩“用事非倫”,引用典故和比喻都不倫不類,認為很可能不是李白寫的。

但懷疑歸懷疑,他們也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目前只能以《全唐詩》等權威記載為準,這首詩仍被確定在李白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