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朝代的皇帝被骂的最多,殊不知,这一朝代的皇帝情商却最高

历代被骂惨的皇帝中,应该是宋代最多。这一时期,君臣关系其实是历来最和谐的。但是,在外人看来,皇帝都好“窝囊”,而大臣的话,就那么能听得进,果真如此?就说宋神宗,一位挺有抱负的皇帝。上来没多久,就开始变法,然后,这个朝廷就成了“过家家”,一会改革派唱两句,一会保守派骂几声。

而且,边境的战事还不断。

这一朝代的皇帝被骂的最多,殊不知,这一朝代的皇帝情商却最高

候延庆在《退斋笔录》中,写了这么一件事:“神宗时,以陕西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漕臣,就是负责水道运粮食的官员。在战事中,如果,因军需误了军机,就该当斩。结果被大臣们拦下,理由很是“充分”——士不可杀,士不可辱。皇上听了,只是用了一句“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来表示不满。

然而,大臣更牛,还直接顶上了:“这种快意事,不做也罢。”于是,此事屡屡被人拿来分析,当时的君权是不是被制衡的很严重。或者说,这个时期的皇帝,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其实,宋代的皇帝,情商更高。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人告了。作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被人告了,此事可是关系重大。结果,苏轼只是被贬,好在性命却无恙。有人分析道:这是皇帝在“施恩”。以前,祖宗的话那真正就是“法”,因为,自赵匡胤开国之后,就说了:“除了叛逆谋反罪外,不得杀大臣。”

苏东坡是北宋的一位大文豪,也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位文学全才,但是,他却时运不济,仕途坎坷。当时,宋神宗准备把苏轼调往湖州去担任当地的知府。一般的官员在遇到调任时,都会向皇帝写一些诗词文章来表示圣恩眷顾。当然,苏轼也写了。

这一朝代的皇帝被骂的最多,殊不知,这一朝代的皇帝情商却最高

当时,苏轼写下了《湖州谢上表》: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 ...

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然而,苏轼在作这首诗的时候,除了表达了对宋神宗的感激之外,还不小心隐晦地抒发了对当时推行新政的牢骚。本来是一件小事,谁知却被有心之人知道,便放大了苏轼的牢骚,让宋神宗以为苏轼对自己大力推行的新政极为不满。于是,苏轼便被下诏入狱,“乌台诗案”正式爆发了。

其实,让苏轼锒铛入狱的仅仅就是这么一句诗:

治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句话大意是说:“自己已经年老,比不上那些新入官场的锐意革新之人,应该回家种田。”对于苏轼来说,也许这只是一点小牢骚,但是,在宋神宗看来,却是苏轼对整个新政的不认可。

这一朝代的皇帝被骂的最多,殊不知,这一朝代的皇帝情商却最高

苏轼只不过是在他的诗中“反对”新政罢了,而宋神宗也并不是真心想要他的小命,只是想给他一个“警告”而已,不要乱说话。都知道,先前的变法并不理想,宋神宗想再探索一条新路,结果,这位大文豪却在唱反调。放在现在,苏轼就是一个“网络大咖”,一言一行,后面的拥趸者无数。

神宗不想看到有人反对他的新政,于是,得找个消灭舆论的好方法,其实,苏轼只是被他用来“试刀”了。看看皇帝对他的惩罚:不得擅自离开黄州,而且,无权签署公文。架空了权力,其实,就是对其社会地位的打压。神宗这一招,其实很是漂亮。

苏轼入狱后,先前同一战队的那些人都躲了,反倒是“敌人”替他说话。可见,当时的朝政,大家更多的只是“谋利”,宋神宗能看不清这一点么?只是多年的积弊,不可能以“快刀”的形式消除,这样只会激发更大的矛盾,所以,改革走进了黑暗胡同。

此时的宋神宗对于保守派的“妥协”,其实,是想在二者的力量较量中,找到一种更符合现实的道路。但是,“非是即非”的大臣们,并没有给他机会。就算他是皇帝,没有支持,一样寸步难行。

这一朝代的皇帝被骂的最多,殊不知,这一朝代的皇帝情商却最高

再来看看其他的皇帝,宋孝宗。他有个棋友,叫赵鄂,向他讨官,他说:“不行啊,大臣恐怕不会答应。”并且,还给赵鄂出了个主意,说:去找一下“熟人”。结果,还是碰了壁。

有人说:这是皇帝甩责任。

其实,这个故事更是凸显了当时君对臣的尊重,并非皇帝的“打哈哈”,封一个官对皇帝而言,就是弹弹指头那么简单,为何还要兜这么一个弯?直接说大臣不同意,将责任就全都卸了。

而这也显示了这位皇帝的智慧,一个真实案例比口说更具有说服力,也会堵住更多其他人的想法。

还有一位皇帝,说到宋朝,都会拿出来批批,他就是宋徽宗。任用一个会踢球之人,后被看做是大昏君的证据,尤其是因为他喜欢奇石,结果,导致百姓苦不堪言。这位皇帝,才是真正的“意气用事”。他重用的那些大臣,虽然,在字画上颇有些建树,但是,更多的是会“哄人”。

皇帝开心了,当然可以满足一些“要求”了。

分析这些历史上“重量级”人物,更多是要放在一段时间背景中去评述,如果单独拧出一件事,真正就是仁者见仁了。皇帝更多的是要权衡大局,很过事情也只是“点到为止”,而后人看来就是“寡断”或者“无力”。再者,以他们的背景,是不会从自身权力的“天然缺陷”去分析,只会赋予这种权力更多的自由。


这一朝代的皇帝被骂的最多,殊不知,这一朝代的皇帝情商却最高

当然,皇帝的很多意思,是需要臣子领会并表达出来的。

为何?

这是君权的需要,是一种权力被证明并强化。看似是皇帝在向大臣征询意见,其实,他要的回答只是“是”或者“不是”而已。有人总喜欢用皇帝的这套办法,来套一些现今的事情。要知道,宋代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乎没有内廷干政的朝代,这不是大臣厉害,而是皇帝知道如何共建君臣平衡。

看似任性的行为背后,其实,藏有更多的用人哲学。只是这个朝代的失败,让人更多关注到了统领者的自身缺陷。

【《东坡事类》、《宋史·神宗本纪》、《宋朝事实类苑》、《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