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次“还都”擦肩而过,西安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废都”的?

西安,古称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城市,人言称“十三朝古都”。中国前两千年的历史,几乎都是围绕当时的西安,也就是长安展开。至唐代时,西安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城区人口达百万之众,一度形成了万邦来朝的景象。然而自唐末以后,西安就与中国的首都挥手告别,再也没能找回当初的城市地位。回看历史,其实西安至少有三次机会能“还都”于此,可惜机缘不合,一一错过。

与三次“还都”擦肩而过,西安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废都”的?

西安钟楼(来源Wikipedia)

第一次是北宋建国后不久。虽然定都开封,但赵匡胤一直想西迁。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上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上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上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上不答,王出。上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上即为宋太祖赵匡胤,王是指其弟晋王赵光义。赵匡胤想先迁都洛阳,再迁往长安,遭到赵光义强烈反对。于是西安没能自五代十国之后重返国都的地位。

与三次“还都”擦肩而过,西安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废都”的?

大明宫遗址公园(来源Wikipedia)

1368年,徐达攻陷元大都,明代拉开大幕。虽然定南京、开封为南北都,但明朝仍没有忘记中国还有个千年古都,西安。据《明史》(卷一百一十五)记载,御史胡子祺上书称,西安“有殽函、终南之阻”,“泾、渭、灞、浐之雄”,“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明太祖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太子朱标前往考察。朱标回到南京后还与朱元璋商讨过西安建都之事,谁料之后竟然一病不起,最终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而建都西安之事也就此作罢。西安自此彻底告别了古代中国国都的地位。

与三次“还都”擦肩而过,西安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废都”的?

民国时的西安(来源Wikipedia)

时间来到1932年,因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从南京迁到洛阳办公。3月5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中央确定行都与陪都地点决议案》,决定以长安为陪都,改名西京,欲将西安规划建设成现代化的首都,并组建了“西京筹备委员会”。可不是说说而已,这个西京筹委会真干活了。有关资料显示,西京筹委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地形测量、筑路修桥、水利建设、城乡绿化、古迹保护等工作,光修路就修了近千里。可惜的是,因为当时的国内形势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西京计划不但没能实现,在随后的战时首都遴选中,西安也不敌重庆。

贾平凹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废都》,设定的故事发生地为西京城,不用猜大家都知道西京城指的就是西安。再结合历史,西安“废都”的名号就此坐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