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生於氣,因氣而得的失眠,何以解憂?

《內經》雲:“百病皆生於氣。”朱丹溪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

如精神抑鬱,情志失調,致使氣機鬱滯,鬱久不愈,由氣及血,變生多端,可引起多種病證,其中失眠便是。蓋心主神明,肝主疏洩,兩者關係密切。

百病皆生於氣,因氣而得的失眠,何以解憂?

在生理上,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可表現為精神煥發,思維敏捷,肝氣舒展,不鬱不亢。肝的功能正常,則氣機條達,氣血和平,情志舒暢,心藏神的功能亦隨之無恙。反之,如若數謀不決,肝失疏洩,氣機不宣,或暴怒傷肝等,皆可擾動神明,使神不能藏。臨床除見鬱悶不樂等情志抑鬱外,可伴見心神不寧的失眠病變。

此說肝有邪,魂不守舍,影響心神不安而發生不寐,又脾主運化,藏意,主思,若肝鬱乘脾,脾失健運,或思慮過度,氣機不暢,以致氣血化源不足,不能養心安神,亦致不寐。

所以失眠因氣而得,臨床並不少見。所以舉失眠從氣論治驗案兩例介紹如下:

(1)肝氣鬱滯失眠

陳某,女,34歲,1979年3月14日初診。3個月前,曾因分娩一男嬰死亡,情懷不舒,胸脘脹痛,進而夜不能寐,甚則通宵不眠。經服西藥鎮靜劑,中藥硃砂安神丸、柏子養心丸等,見效不顯,食納不下,噯氣頻作,舌紅苔白,脈弦。

百病皆生於氣,因氣而得的失眠,何以解憂?

證屬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心神不寧而失眠。治遵《內經》“疏其血氣,令其條達”的原則,投以逍遙散加減,疏肝解鬱,調暢充分。

柴胡,白芍,茯苓,當歸,薄荷,制香附,木香,綠萼梅,青皮,陳皮,白朮,山梔,夜交藤。

服藥3劑,胸脘寬舒,夜寐安寧,通宵不眠之象已消除。但眠之易醒,多夢善驚,守原方續進5劑,失眠告愈。

按:肝為剛髒,稟春木之性,性喜條達,該患者緣由情志不舒,遂使肝氣鬱結,肝脈布胸脅,經脈氣滯而脹痛;肝藏血,主疏洩,肝氣久滯,神明受擾,心神不寧。本例失眠乃因肝氣鬱結所致,故以逍遙散加減,發其鬱遏之氣,氣機暢達,諸症均可減輕或消失。方中又加入夜交藤,以寧其心神。

(2)肝鬱脾虛失眠

單某,男,40歲,1978年7月26日初診。曾因弟兄吵架,遂致脘脅滯痛,腹脹便溏,夜不能眠,幾乎通宵達旦,徹夜不眠,屢服鎮靜催眠藥,收效甚微。時已一月餘,倦怠疲乏,納食無味,口乾少飲,舌淡苔白,脈象弦緩。

百病皆生於氣,因氣而得的失眠,何以解憂?

證屬情志不舒,肝氣乘脾,脾氣虛弱,心神失養,而致失眠。治以疏肝健脾,寧心安神

柴胡,白芍,枳實,甘草,佛手,木香,太子參,炒白朮,茯苓,夜交藤。

服藥5劑,夜能入睡4小時之多,胸脘舒暢,大便成形,食納增加。守原方繼進5劑,藥盡病除,未再復發。

按:本例罹患失眠月餘,脘脅滯痛,腹脹便溏,進而失眠。分析此例,由鬱怒傷肝,肝氣鬱結,脾氣虛弱,心神失養所致。故選用四逆散、四君子湯加味,以疏肝理脾,條達肝氣,使氣機疏通,脾氣得健,失眠自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