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華僑城為何頻頻“賣子”?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9日電(張燕徵)11月28日,據重慶產權交易所信息披露,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擬轉讓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底價為40.54億元。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華僑城今年第一次掛牌轉讓子公司的股權了。據中新經緯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華僑城還掛牌轉讓了包括深圳、上海、海南、南京、西安、重慶、成都等地的多個公司股權以及債權。僅在今年11月,華僑城已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轉讓底價超90億元。

  華僑城為何頻頻“賣子”?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入,為了減負增利,房企逐步剝離虧損業務,因此開始變賣股權。此外,從資金鍊安全的角度來看,華僑城適當收緊銀根,可以迴流部分資金,有利於企業穩健經營。

一個月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華僑城為何頻頻“賣子”?

  華僑城擬轉讓重慶子公司100%股權

  11月28日,重慶產權交易所信息公告顯示,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擬轉讓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底價為40.54億元。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此次轉讓為近年來華僑城集團最大的一次掛牌轉讓。

  據悉,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該子公司於2019年成立,註冊資本2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紀、企業管理諮詢等。

  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標的公司的營業收入為0元,營業利潤虧損165.42萬元,淨利潤虧損165.42萬元,資產總計38.02億元,負債總計168.34萬元,所有者權益約38億元。

一個月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華僑城為何頻頻“賣子”?

  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轉讓股權公告 來源:重慶產權交易網截圖

  此外,於評估基準日2019年7月31日,經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核准,標的公司賬面價值的資產總計約38.02億元,負債總計110.8萬元,淨資產380052.65萬元;對應的評估值為38.05億元。

  Wind資料顯示,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並於當年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總市值為567億元,經營範圍包括旅遊、房地產及酒店開發經營等。2018年總營收為481.42億元人民幣,其中房地產收入佔比58.25%,法定代表人為段先念。其中,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7.01%為最大股東。

  華僑城集團官網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華僑城集團運營和管理景區60餘家、酒店50餘家、旅遊演出23臺、旅行社5家,參與規劃和建設的特色小鎮及美麗鄉村40餘家。實際上,華僑城集團的業務不僅限於旅遊酒店及房地產,產業還包括康佳集團主導的電子產業、華僑城資本投資管理公司為主的金融業體系等。

  11月已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華僑城還掛牌轉讓了包括深圳、上海、海南、南京、西安、重慶、成都等地的多個公司股權以及債權。僅在今年11月,據不完全統計,華僑城已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掛牌底價金額約為90.41億元。

  除擬轉讓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權及債權外,今年11月,華僑城還擬轉讓雲南世博華兆置業有限公司50%的股權及4.04億元的債權、昆明萬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50%的股權及19.3億元的債權、東莞保華置業投資有限公司60%的股權及8.44億元債權及雲南栢昇商業管理有限公司45%的股權等8家子公司的股權及部分債權。

一個月掛牌轉讓9家公司股權,華僑城為何頻頻“賣子”?

  歷年財報數據顯示,近年來,華僑城的房地產收入佔比不斷增加,而旅遊綜合收入佔比則在持續下滑。如2016年至2018年財報顯示,房地產收入佔比分別為53.54%、55.38%、58.25%,而旅遊綜合收入則為45.24%、43.93%、40.83%。

  11月8日,華僑城曾表示,股權轉讓是公司圍繞加快週轉的具體舉措,是一種正常的經營行為,有利於公司進一步聚焦主業,保證公司有更多精力和資源集中到文旅產業的開發建設中,不斷提升文旅核心競爭力,通過資源優化配置,為消費者開發與建設更優質的文旅項目。

  華僑城A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華僑城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利潤總額89.2億元,歸屬於淨利潤6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6%、25.2%和26.8%。據瞭解,華僑城A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已連續兩年告負,2017年和2018年數據分別為-79.14億元和-99.8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9月30日,華僑城A的總負債為2801.88億元,資產負債率76.89%;而2018年年底的負債總額為2170.0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3.77%。以此計算,華僑城A在今年前三季度總負債增長了631.83億元,其中短期借款比年初增加98.83%,公司稱主要是新項目的拓展及開發增加借款所致。

  華僑城為何頻頻“賣子”?

  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雖然華僑城一直自稱是一家文旅企業,其從收入和利潤結構來看,實質上絕大部分歸屬於包括旅遊地產在內的地產開發。“目前,華僑城的主題公園和景區收入佔比還不到7%,從華僑城今年大規模的股權轉讓可以看出,其在房地產領域已經開始逐漸收縮,可能是企業意識到,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以高槓杆開發房地產存在比較大的風險。”周鳴岐稱。

  周鳴岐分析道,從2016年起,華僑城的資產負債率一直以每年增加3%至4%的速度快速增長,目前可以說已經到了比較危險的程度。從資金鍊安全的角度來看,華僑城適當收緊銀根,可以迴流部分資金,有利於企業穩健經營。

  “華僑城曾經引領了中國主題公園潮流,為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迴流的資金能如華僑城所言是為了聚焦文旅主業,非常期待近期能有新的文旅項目推出。”周鳴岐稱。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華僑城頻頻出售旗下子公司的股權及債權,或與其財務狀況有關。

  “從現金流情況看,雖然華僑城當前期末現金流為398.7億元,但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自2017年以來一直為負,現金流依賴籌資活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華僑城有經營壓力。” 王小嬙稱。

  王小嬙認為,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入,為了減負增利,房企逐步剝離虧損業務,因此開始變賣股權。“華僑城稱是為了聚焦文旅,可能也是一方面原因,近兩年文旅地產逐漸走熱,在市場環境嚴峻的背景下,各大房企均在探尋其他儘可能盈利的業務。”王小嬙稱。(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