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城郊:農村環境靚 脫貧致富忙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毛寧)近年來,桐柏縣城郊鄉立足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廁所革命為契入點,千村萬塘治理為線,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助力脫貧攻堅。

找準廁所革命點。摸清家底,對全鄉所有農戶廁所進行排查,登記造冊,按照連點成線,擴線成面,全面實施的思路,先易後難,重點選擇群眾使用率高、投資少、見效快的戶進行改造,高標準完成衛生廁所改造909戶,其中2018年724戶,2019年185戶。佔總任務數的56.7%,改造衛生廁所的同時,將整治垃圾堆、柴草堆、臭水溝同時整治,做到廁所改到哪裡,環境整治到哪裡,讓“廁所革命”成為鄉村振興的驅動力。

畫好千村萬塘治理線。對全鄉功能衰退、環境惡化、汙染嚴重、水質較差、還有些變成堆放垃圾的幹坑、塘堰全部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責任到人,逐個整改銷號。已登記造冊問題塘堰48處,完成整改12處,村莊依勢造景,建成小公園、小景點14餘處,疏浚溝渠23公里,其中2處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荒廢坑塘已完成了“華麗轉身”,變成了群眾休閒娛樂的場所。初步形成了“溝渠為線、坑塘為點、點線相連”的生態水網。不少坑塘實現了水清、坡平、岸綠、景美,同時,加強治後管護,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設立坑塘負責人,建立坑塘巡查長效機制,杜絕隱患,防止死灰復燃,力爭到2020年完成全部任務。

擴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打好“生態牌”,念好“山水經”,堅持“治管並重、屬地管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因組施策。將農村垃圾治理寫入《村規民約》,逐步引導群眾養成垃圾源頭分類的好習慣。劃分衛生治理責任區,落實包保責任,村裡定期進行垃圾清理評比,對衛生打掃較好、落實包保責任到位的農戶、公益崗,可獎勵相應的積分,農戶可用積分在“同心超市”兌換物質獎勵,激發群眾做好垃圾清理的內生動力,提高群眾參與度。落實網格化管理,明確到人,重點治理村組周邊主要道路兩側、河邊橋頭、坑塘溝渠、村內排道、房前屋後等地方堆積的垃圾及雜物,確保每村每天產生的垃圾,全部實現日產日清日運。

如今的城郊鄉 “廁所革命”、“千村萬塘”、“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果初顯,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遊玩,讓村民、遊客聽得見蟬噪蛙鳴,看得見荷塘月色,親身感受美麗鄉村的魅力,群眾也切實感受到環境衛生整治帶來的獲得感,為脫貧攻堅加油助力。

桐柏城郊:农村环境靓 脱贫致富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