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金海陵王完顏亮與前秦天王苻堅,在血緣上應該沒有關係,時間上也相差了近八百年,但是兩人的經歷卻驚人地相似。

完顏亮與苻堅的諸多相同之處。


  • 完顏亮與苻堅,都是王朝的第四任君主,都是開國皇帝之孫。
  •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少數民族氐族。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第四位君主,前秦開國之主惠武帝苻洪之孫。金海陵王,即金廢帝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少數民族女真族,金朝第四位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

  • 兩人都是為了自保而發動政變,登上最高統治者之位。
  • 前秦第三位君主苻生殘忍好殺,苻堅為了自保發動政變,殺了苻生取而代之。海陵王也是這樣,金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好殺宗室,完顏亮為了自保,通過政變殺了金熙宗登上金朝皇帝位。他們倆的政變,除了自保之外,他們個人也都是具有雄才大志的。

  • 兩人政變所殺的對象,都是自己的堂兄。
  • 苻生的父親苻健,與苻堅的父親苻雄是親兄弟,苻堅殺了他的堂兄苻生登上前秦最高統治者之位;而完顏亮的父親宗幹,與金熙宗完顏亶的父親宗峻是親兄弟,完顏亮殺了他的堂兄而登上金朝皇位。

    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安徽壽縣古城牆

  • 兩人登上最高統治者之位後,都積極推進漢化改制,打擊其本族貴族的阻撓。
  • 苻堅政變時,前秦正處於急速擴張期,其國內的社會生產關係、民族關係都處於劇烈的矛盾衝突中,氐族守舊貴族反對社會和政治變革。苻堅上臺後,積極任用以王猛為代表的漢人官僚,興太學,打擊氐族貴族對漢化改制的阻撓,其後前秦社會生產恢復,人口滋生,經濟發展,整個國家呈現初步興旺的態勢。苻堅還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

    完顏亮面臨的局面也非常相似。女真人的快速擴張,金國內的人口、生產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矛盾尖銳,國家必須改革才能繼續發展。完顏亮延續了金熙宗的漢化改革,調整了政治制度,積極任用渤海、契丹、漢族等人才,以擴大政權的基礎,鞏固統治;在這個過程中,完顏亮打擊女真貴族的手段比苻堅更甚,以消除舊貴族對漢化改制的阻撓。在南伐之前,金朝社會經濟生產已經初步恢復。

  • 兩人都一心要消除南北之分,統一天下
  • 苻堅和完顏亮兩人都是在南北分裂割據時代的北方政權最高統治者,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南方漢人政權與北方政權的分界線,基本都在淮河沿線。苻堅和完顏亮興師伐國的軍隊規模都在百萬級別(號稱),聲勢震天。

    公元383年,前秦發動百萬大軍,南下伐晉。苻堅本部軍隊到達河南項城時,其涼州出發的軍隊才到陝西咸陽,四川的軍隊剛開始順長江而下,從河北出發的軍隊才到今天江蘇的北部。史稱“東西萬里、水陸並進,誠中國戰史上罕見之大舉也。”

    公元1161年,金完顏亮兵分四路,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意圖統一天下。金軍一路自海道進攻臨安;三路自陸路南下,其中一路由完顏亮親自率領。史載金軍“眾六十萬,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遠近大震。”

  • 兩人都是在安徽遭遇了慘敗,而且兩地相隔不遠。
  • 苻堅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軍隊打敗,前秦軍隊潰散;淝水古戰場位於今天安徽省壽縣東南部。完顏亮在採石磯水戰被南宋打得大敗,採石磯戰場位於今天安徽省馬鞍山市。兩者的直線距離在150公里以內。

    安徽,竟然成了檢驗北方政權實力的考場了。

    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淝水古戰場與採石磯直線距離

  • 兩者所處的大分裂時代時長也幾乎相同。
  • 從220年東漢滅亡,到589年隋朝統一中國,中國經歷了369年的大分裂時期。而從907年唐朝滅亡到1279年元朝統一中國,這段時間中國境內始終存在多個政權,可以稱為廣義的分裂時期。這次大分裂時長為372年。這兩段時間長度也非常有意思,幾乎相等,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這裡。

    為什麼苻堅與完顏亮都沒能成功統一中國?


    1、苻堅和完顏亮發動統一戰爭時,北方社會均處在民族融合過程中,各民族的矛盾衝突還較激烈,社會沒有融合成一股合力。這是二者不能成功的共同之處。

    在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鮮卑族等相繼崛起,與漢民族經過了長時間的共同生活之後,民族融合也進行到了一定的深度。因此,北方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完成了力量的重新凝聚,直至隋朝終於形成了政治高效、經濟發達、軍事力強、人心一致的局面,此時統一南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苻堅的前秦帝國時期,北方民族融合還缺乏深度與廣度,人心不一,族群之間的隔閡與不信任依然較深,社會處於脆弱的平衡狀態。

    首先,苻堅對征服的國家實施懷柔政策,但未能有效地使原本敵對的民族真心臣服。當時的北方政權,多是依託民族建立。比如慕容鮮卑的前燕、拓跋鮮卑的代國、相對獨立的羌族,等等。前秦滅前燕後,前燕國主慕容暐被封為新興侯,前燕重臣慕容評被任命為給事中,“燕之諸王悉補邊郡。”像慕容暐與慕容評君臣,一個是昏主,一個是權臣。尤其慕容評,在前燕時嫉賢妒能,貪婪暴虐,已經盡失人心。而苻堅依然重用這樣的人,這就是司馬光說的“愛一人而不愛一國之人”。這樣原來前燕地區的人,不會真心地擁護前秦。

    其次,苻堅還把前秦立國的根基氐族人分散到前秦各地,意圖讓他們鎮守四方;但是,這在當時民族間還缺乏信任的前提下,這無疑毀了前秦根基。氐族人本來就少,25萬戶,還要分散到遠離首都的四處。這麼做可以減輕苻堅推行改革的阻力,但這是自毀根基。氐族人臨走時說:“遠徙氐人留鮮卑,一旦出現緩急應當告訴誰!”這說明,當時在各民族普通人心中,根本沒有消除民族區別,對異族沒有什麼信任,民族間的信任度依然很低。

    第三,苻堅向關中移民充實京畿,無意中遷來了大量的慕容鮮卑、拓跋鮮卑、羌、羯等少數民族群眾,這本意是讓這些民族遠離本土、削弱其力量,但客觀上卻增加了長安周圍的異族力量,尤其在民族間互相不信任、不融洽的情況下。

    京城的情況是氐族離開、異族填充進來,苻堅這就是在給自己挖坑。後來前秦淝水戰敗,脆弱的社會族群平衡立刻被打破,前秦對異族民眾失去控制力,羌族、鮮卑族人紛紛反叛自立,最終導致苻堅和前秦帝國的徹底失敗。

    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前秦滅亡後北方又陷入各國紛爭狀態

    金伐南宋時,其國內的民族和社會矛盾情況相對複雜。

    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北方的沙陀族(突厥的一支)與漢族基本沒有什麼區別,而有明顯區別的是契丹族、党項族。但契丹族安於北方,力量並沒有深入中原腹地,因此與漢民族的融合非常少。西夏的情況也類似。就這樣,遼、西夏、北宋各自安於現狀,沒有進行過長期激烈的戰爭,因此北方的民族融合就遲遲沒有展開。直到女真迅速崛起,短時間內掃滅了遼和北宋之後,北方中原地區的民族大融合才開始。

    但是,完顏亮南侵的時候,北方初步安定不過30年時間,此時金朝國內交織著多重矛盾。

    首先是女真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女真貴族希望繼續維持其傳統的奴隸制社會,把北方的人民都變成奴隸,但老百姓們不幹。

    其次是民族矛盾,女真族、契丹族、漢族為主體的北方人口,在社會地位、生產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和矛盾,需要磨合;還存在著女真征服民族與被征服民族群眾之間的財產糾紛問題。

    雖然完顏亮延續了金熙宗的漢化改革,但是整個北方恢復生產的過程不過30年;其間還穿插著北方蒙古人多次入侵的戰爭、完顏亮窮奢極欲的浩大工程等重大影響,北方的民族融合遠遠沒有達到人心劃一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完顏亮犯了與苻堅一樣的錯誤,把表面的繁榮當作了真正的各族人心凝聚,把高壓下勉強拼湊起來的軍隊當作仁義王師。

    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宋軍演練

    2、在絕對實力上,前秦綜合國力強於東晉,苻堅的失敗要歸因於顯著的偶然因素。

    在古代,決定王朝力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數量。依據上海師範大學王育民教授《中國人口史》的考證,東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1年),北方人口約309萬戶,再加上豪強隱匿的戶口,實際數字遠超與此。我們按400萬戶、每戶5口多人進行估計,北方人口依然有約2100萬人。東晉的人口,王教授考證最盛時(376-396年的太元年間)是335萬戶、1700萬口。我估計其在淝水之戰時約1600萬。從人口數字也就是綜合國力上看,前秦強於東晉。

    在國力佔優勢、戰場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前秦卻失敗了;很明顯,一些顯著的偶然因素髮揮了決定性作用。

    從國勢上看,當時的前秦,是內部雖有矛盾但發展正盛的漢化氐族政權,而東晉則是一個表面和睦但卻趨於腐朽的士族政權。在軍事力量、前鋒實力上前秦都超過了東晉,因此兩軍對陣時智勇佔優勢者勝。顯而易見,符堅失敗於驕傲和戰場策略上的錯誤。

    苻堅連戰克捷,短時間內統一了中國北方,兵鋒正盛,銳氣正足,而且前秦軍隊數量又遠遠大於晉軍,這都助長了苻堅的驕傲輕敵心理。當兩軍隔著淝水對陣時,史載,“堅眾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可惜,驕傲輕敵的苻堅竟拒絕了這一萬全之策,下令後退以讓晉軍渡河時半渡而擊;他輕信的東晉降將趁前秦軍隊後撤之機大喊“秦軍敗了”,接著就是前秦兵敗如山倒的局面。苻堅只能眼睜睜看著即將到手的勝利化為烏有。一個臨時決策的偶然失誤,導致了戰爭的全面失敗,以至於前秦國家亦因此分崩離析並很快覆滅。

    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淝水之戰還原

    3、與前秦相對於東晉國力佔優不同,金的綜合國力弱於南宋,再加上其內部爆發政變,金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首先,此時北方人口即綜合國力相對於南宋完全不佔優勢。據王育民《中國人口史》統計,金朝人口在完顏亮伐宋時不過1900萬人,而南宋此時人口為2420萬人。

    其次,完顏亮急於伐宋,在金國內部完全採用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戰爭準備。

    1160年開始,完顏亮開始打造兵器、製造戰船,為伐宋做準備。同年八月,還在金國各地萬分火急地徵集軍隊,在女真、契丹、奚等胡族中,限令20歲以上、50歲以下的,不許留一人,共徵集了24萬人,按照正軍與副軍的方式,編練成正軍12萬人。在漢人、渤海人中徵集兵員,編成正軍27萬人。完顏亮從中選出身強力壯、善射者5千人,組成自己的護衛親軍。這期間,完顏亮還在民間徵用了56萬匹民馬,3萬名水手,並向百姓強徵了數年的賦稅糧食。這種在高壓下組成的力量,屬於竭澤而漁,難以得到民心支持。

    第三,金朝的武器戰具也比南宋要差。金軍的戰船都是小船,南宋的戰船全是大船,在採石江面大戰時,幾乎不需要接戰,金的小船就被宋的戰艦撞翻幾百艘。在東海石臼島的金宋水戰,也以金水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

    此時,金朝內部發生了政變,完顏雍自立,消息傳到前線導致軍心大亂,眾將士都無戰意。完顏亮此時不是順應軍隊無心戀戰的情況、立即與南宋停戰返回國內奪取帝位,反而強逼眾軍出戰、限期取勝,終於導致兵變發生,完顏亮身死。

    完顏亮與苻堅有太多共同點,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採石磯

    結論:苻堅失敗於顯著的偶然事件,完顏亮失敗於實力不足


    前秦綜合國力和軍隊實力軍強過東晉,但是一個顯著的偶然因素導致了前秦的失敗。苻堅的偶然失誤,不但使前秦帝國毀滅,還導致了中國南北統一的時間推遲了二百年。金的實力弱於南宋,雖然統治者的戰鬥意志強於南方,但是在內有政變軍心不穩、對南宋又戰爭失利的情況下,軍人終於不堪忍受而譁變,最後導致完顏亮敗死,宋金得以恢復維持和平的局面。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相同之處頗多的完顏亮與苻堅,其失敗之處卻是大不相同的。

    實際上,苻堅與完顏亮兩者還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似乎都只是想依靠威勢來懾服對手,而忽視了對具體戰略戰術的精心謀劃。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以勢震人者,其傾必速;震之而不震者,其守必堅。後來的歷史發展分別證明了王夫之的說法。

    但是,古人說成敗不足以論英雄。符堅統一中國失敗,但不影響他依然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之一。完顏亮讀史為苻堅嘆息,一心要統一中國成正統,但是他卻比苻堅更加驕躁,失敗得更慘似乎也理所應當。完顏亮與苻堅,他們的成與敗既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有底層的不同因素,這些值得研究者注意。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