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盪之戰勇救韓世忠!

北宋末年,金國大舉南侵,女真鐵騎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只留下斷壁殘垣和滿地白骨,宋朝的徽、欽二帝昏庸無能,淪為階下囚,宋高宗則一路南逃,將錦繡江山拱手相送,在國破家亡之際,一大批的宋朝仁人志士奮起反抗,血戰金軍,譜寫了一首首保家衛國的壯歌!

在抗擊金國入侵的諸多義士中,有三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出家的僧人,他們不是少林寺的護院武僧,也不會武功,卻在山河破碎之際,挺身而出,組織義軍,保衛家鄉,還在黃天蕩之戰後期,主動出擊,迎戰金軍,勇救抗金名將韓世忠,留下千古佳話!

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蕩之戰勇救韓世忠!

電視劇《精忠岳飛》韓世忠形象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月,金軍第四次大舉南侵,建炎三年二月金將完顏撥離速和耶律馬五率領的一萬鐵騎逼近揚州,宋高宗急忙逃過長江,跑到杭州,金軍則一路追到長江邊的瓜洲渡口,因為缺少船隻,又趕上“天雨連降,平地水發,道路泥濘,馬步俱不能進”,就收兵北還。

金軍兵臨長江北岸的消息傳到江南,讓長蘆(今六合西南)崇福禪院的僧人普倫、普璉、普璉師兄弟三人坐不住了,他們意識到皇帝和朝廷都不可靠,下一次金軍說不定就會打過長江,到那時候,長蘆城恐怕難逃敵人鐵騎蹂躪。

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蕩之戰勇救韓世忠!

影視劇中僧人形象

普倫、普璉、普璉三人並非迂腐的僧人,他們知道佛法不能讓一路燒殺劫掠而來的金軍棄惡從善,從此放下武器、立地成佛,要想使長蘆人免遭屠戮,只有一條路可走:武裝起來,抵禦入侵!

三位僧人在當地傳播佛法,頗有威望,很快就組織起上千人的青壯年,分成三隊,在楊家洲(江心小島)操練自保。

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蕩之戰勇救韓世忠!

電視劇《精忠岳飛》宋高宗形象

韓世忠因為平定“苗劉兵變”功勞最大,被宋高宗封為為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浙西制置使,駐守鎮江(今江蘇鎮江)。

當時,宋軍將領大多時候都是各自為戰,缺少配合,很容易被金軍各個擊破,韓世忠聽說了三位僧人訓練鄉民自保之事後,派人與其聯絡,約定將來作戰時,互相策應。

韓世忠是朝廷正規軍,並沒有輕視三僧組織的簡陋民間武裝,而是主動放下身段與其聯合,這份見識,絕非一般將領可比。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金軍分兵三路,再次大舉南侵,其中,“四太子”完顏宗弼(兀朮)親率中路軍,連克淮西諸地,從馬家渡(今江浦縣南烏江鎮附近)渡過長江,於十二月攻佔杭州,並一直追趕宋高宗到明州(今浙江寧波)。

建炎四年三月,完顏宗弼在江南大肆搜刮劫掠後,回到長江邊,遭到韓世忠的攔截,於是爆發了著名的黃天蕩之戰。(戰役的詳細情況,請參閱之前的文章,這裡不再贅述。)

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蕩之戰勇救韓世忠!

電視劇《精忠岳飛》完顏宗弼形象

戰役後期,完顏宗弼在王姓漢奸的指導下,在無風之日,採用火攻,重創宋軍,韓世忠率領殘部後撤,而金軍則尾隨追殺,情況十分危險。

普倫、普璉、普璉三位僧人,得知韓世忠被金軍火攻打敗後,立即集合全部人馬,共千餘人,全部裹上紅頭巾,分駕數百隻小船,前來救援韓世忠。

完顏宗弼看到有人接應韓世忠,也不敢戀戰,退回建康,留下部分人馬駐守,企圖在江南安插一顆釘子,建立一個將來渡江南侵的橋頭堡,但岳飛率領的岳家軍趕到,殲滅金軍,收復建康城!

韓世忠從瓜步口(今六合東南)棄舟登陸,返回鎮江,收攏潰兵。

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蕩之戰勇救韓世忠!

影視劇中韓世忠和夫人梁氏形象

普倫、普璉、普璉依然返回楊家洲,以後的事蹟,史書失載。

三位僧人從此之後,沒有機會再與金軍交鋒,因為韓世忠在黃天蕩一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輕易渡江,就連名將完顏宗弼回到北方,都“每遇親識,必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幾不免”,金國朝廷只好把戰略進攻的重點放到陝西。(金人自是不敢復過江矣)

幾十年後,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侵宋,金軍才第二次渡江,卻在採石磯被虞允文擊敗,完顏亮被部下殺死!

三位僧人最後應該全是善終,他們抗金的功績遠不如岳飛、韓世忠、吳玠、吳麟、劉錡等將領,但三人在江山社稷風雨飄搖之際,登高一呼,組織鄉民抵禦外敵,並且主動出擊勇救韓世忠,就憑這一點,便遠勝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

韓世忠在黃天蕩圍困金軍之時,曾經上書,請求朝廷派遣部隊增援,一舉圍殲完顏宗弼,宋高宗任命張俊為兩浙西路、江南東路制置使,節制浙西宋軍各部,增援韓世忠,但張俊始終拖延,遲遲不肯出發,最終貽誤戰機,導致金軍反敗為勝順利北還。

當時,宋軍將領中,唯一率軍趕來的就是岳飛,但岳家軍此時只有數千兵馬,實力有限,在建康城外牛首山一帶與金軍激戰,殲滅三千餘人,並收復建康城。

三位僧人,組織義軍抵禦外辱,黃天蕩之戰勇救韓世忠!

抗金名將岳飛

如果張俊能夠率軍趕到,黃天蕩之戰的戰果會更大!

普倫、普璉、普璉三位僧人,慷慨俠義,是真正的英雄,令後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