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煤矿赶大集,冬天革家嘎哈啊就琢磨吃呗,买不买也去凑凑热闹


北风一刮,赶紧老实儿革家一趴;太阳出来,麻溜儿出去找晒……在东北,只要不刮风,冬天还是挺可爱,尤其接近中午,那大暖阳明晃晃的,像一个巨大的浴霸,晒得脑瓜顶鼓热鼓热嘚,这天儿,就得去逛大集啊,有合适的买点儿,没有拉倒,权当溜达了。

这些楼房都是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面积不太大,40--70平左右,因为住的都是原来的老邻居,所以除了把大家伙摞起来外,生活模式还是沿袭了以往的:串门,互相端好吃的送,结伴遛弯,结伴洗澡啥的,电话都省了,一般在空地一嗓子嗷唠两声,目标就会在几十秒后在你身边聚拢……

男人们相对内敛,不太互相嗷唠集结,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撂下饭碗自发地区楼角能晒太阳的地方报到,兜里揣盒好烟发一发,怀里揣着保温杯,泡不泡枸杞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叶乎,从最初的茉莉花茶,如今也迭代出了红茶、龙井、普洱等新宠,有的其实喝不惯,纯属为了炫耀。


咱们开始正式逛吧,首先在大集的入口处会有两到四家卖烟叶子的小摊,有旱烟也有烟丝,完了配套的烟袋锅和卷烟纸、打火机都有,还卖一些看不懂的雪茄,也算旱烟周边吧,喜欢的就蹲那挨个尝尝,闻不了烟味儿的则快步通过。

这位朝鲜族大娘已经卖了很多年小豆腐和干菜了,她的小豆腐很少涨价,几块钱一份,手艺相当了得。另外,她晒的干豆角、萝卜干、雪里蕻咸菜也整得比别人家干净,我每次去都买点儿。

不是不会写,而是这么写简体版的受众更广……朝鲜族骨子里就爱干净,我们家那边的朝族人家,就算家徒四壁,那四壁也给你擦得锃亮,就算泥土地,也能给你夯平,打扫地光可鉴人,所以我爱买朝族人做的吃食。

东北特色粘货:江米粘豆包、大黄米粘豆包、白的黏耗子、黄的黏耗子,黏耗子是满族特色美食,就是外头裹了苏子叶蒸出来的XS版粘豆包,别小看一片苏子叶,它独特的清香威力着实不容小觑,可以让整个口腔里都盈香,半晌不退去。

瞅着跟漂白的马粪蛋似的,就是黏耗子本尊了,这东西没吃过的一定嫌弃它不够美观大方,但凡被其味道征服过的灵魂,一定过而不错,坚决要买几个尝尝,每一家的口感都不太一样,有的偏甜,有的贼黏,找到一个最佳口感也是吃货探索的乐趣所在。


现在让农家乐给整出病了,啥好东西都叫“笨”的,有小笨鸡、笨鸡蛋、笨猪肉,卖个小烧也叫笨酒了,笨做小烧,意思就是用笨粮食,传统工艺,不怕费工夫,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物。但你一看那价格,又感觉不太像“笨”的,太便宜。

这种大集上人们的衣服以黑灰蓝为主,冷不丁出来个花花绿绿的水果还挺打眼儿,现如今一年四季都能买着草莓,虽然体型越来越大,但味道却连野草莓的一半都赶不上。

东北特色杂粮煎饼,经过老百姓的口味筛选后,依然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有两种煎饼:苞米面的,小米的……其它的诸如大米的、黄豆的、两掺的都不如这两样经典。大集收摊前,老年人最多,因为这时候东西都便宜卖,爷爷奶奶专长之一就是捡漏儿……

每个湖南人心中都有一碗中意的粉;每个台湾人心中都有一碗中意的牛肉面;每个鸡西人心中都有一个中意的煎饼摊,赶上他们出集,一定要买一沓,搁家里,没事儿卷点儿大葱香菜大酱的,可主食也可零食,东北人家离不开它。

这一个个白色冻得刚刚硬的是啥知道么?不是缩小百倍的飞碟模型,而是东北人爱吃的黏货的胚子,我们叫它:黏面子,和好的黏面团,回家直接缓开就可以包成粘豆包或黏饼子,只需自己动手整点儿小豆馅就行,黏饼子上锅用油一烙,趁热吃,能抻老长,想想都馋银。


夏天人人防晒脸,冬天相反,扬着脸在阳光里走走,感觉身上厚重的棉衣都被太阳晒鼓了,闭上眼睛,能看见红色的光,身边的嘈杂乡音让人有安全感,脸上的汗毛好像起了静电,有点儿刺挠,抖搂抖搂手上的塑料袋子,嗯,满载而归,回家吃黏耗子去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