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貶官流放之地到現在的最幸福城市、浙江這個城市的滄桑鉅變

台州市,是浙江省地級市,地處溫州和寧波中間,其土地面積比溫州和寧波要小,而它的海域面積則多達80000多平方公里,2018年,台州實現生產總值4874.67億元,是浙江沿海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位於浙江省中部,是沿海城市,連續幾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從古代貶官流放之地到現在的最幸福城市、浙江這個城市的滄桑鉅變

台州古代是貶官流放的地方,由於歷史原因,比較低調,長時間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人們只知道溫州人做生意厲害,其實台州人做生意也很厲害,由於特殊的原因,台州人養成了隱忍,不原意張揚的個性。

在古代漫長的歲月裡,台州因地理位置比較偏,就像是一個被大山和大海包圍的獨立山國,史料記載,南朝大詩人謝靈運在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七月,出任永嘉太守,在途經台州赴任途中,因山高路險,便招了幾百民夫上山伐木,一路焚燒叢林,才“日走三里”,由於謝靈運他們一路砍燒林木,以至於當地的台州官員以為是匪徒滋事,前去阻攔.....台州因為交通不便而引起的故事還有不少。

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台州被朝廷貶官流放的人員很多,僅唐代朝廷高官、學者文人被貶謫居於台州的就有多起,如初唐四傑之一的詩人駱賓王在永隆元年(680年)被貶為台州臨海縣丞,高宗時的宰相來濟被貶為台州刺史,代宗時有詩書畫三絕之稱的廣文博士鄭虔,於乾元元年(758年)被貶到台州任司戶參軍事等。

由於這些被貶的官員經常奮起反擊朝廷,所以台州在歷代朝廷的眼裡,是個須打壓的地方,台州在之後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裡,就沒有一個“台州”的中心城市,古代統治者心目中的台州是貶謫之地,沒有人想把台州培養成一個有團結力量和象徵意義的中心城市,讓台州像一盤散沙,是當時統治者的目的,所以台州也就長期沒有知名度。

1958年,台州修過一條與外界通行的公路,但因要翻越括蒼山被司機們視為畏途,天氣晴朗時,去一趟省城,需要天沒亮時出發,黑夜才能趕到杭州,如遇雨雪天氣,由於山道險惡,誰也不敢出門,不然汽車途中一旦被險情所耽擱,呼天不應叫地不靈。大雨來時,道路幾天不通是常事。

解放後,台州仍有30多年沒有一箇中心城市,1994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台州市,將椒江、黃岩兩個縣級市一起改為現在的台州中心城區,至此,台州市才結束了有州(市)無大城市的歷史。

從古代貶官流放之地到現在的最幸福城市、浙江這個城市的滄桑鉅變

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使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性和創造力爆發出來,各地人民群眾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創造出一個個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台州模式”等等,在神州大地上風起雲湧。“台州模式”一時聲譽鵲起。

改革開放初期,台州雖處東南沿海,卻還是一個封閉、落後、貧困的農業區,因地處海防前線,國家、地方在臺州的建設投資很少,有規模的工業企業也很少,集體的鄉鎮企業也還沒有起步,這裡山多田少,農民人均耕地少。

台州當時的優勢在於台州有800公里長的大陸沿海線,有大片的山場,更有幾百萬吃苦耐勞的人民,這是台州最重要的資源,體制改革把上百萬農村勞動力從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來,將勞動力優勢和地理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儘快完成這個轉化,成了台州經濟加快發展決定性的一步。

在完成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的農村體制改革後,台州不失時機地提出組織農民向荒山、荒灘、荒水進軍,大力發展山區水果種植,海洋水產養殖。水果、水產品增加了,興建罐頭廠、冷藏庫,開展就地加工,這個“兩水一加”很快取得了成效,為工業化累積了資金,同時,台州各縣幾十萬青壯年農民走向全國各地,做豆腐、彈棉花、賣眼鏡等,台州人紅紅火火地幹起來,台州人有一支專幹建築工程的勞務隊伍,從清理下水道、開挖汙水溝,逐步進入了上海、杭州、深圳、武漢等大中城市的建築市場,台州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找到了出路,實現了人力與自然資源優勢的結合,迅速完成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為後來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台州人經過幾年艱苦打拼,民營經濟有所壯大,但是企業要發展,首先需要的是要投資興業,辦工廠,不是甘願當小商小販,台州人對製造機械情有獨鍾,生產抽水機、電動機、縫紉機....人們辦廠的積極性高漲,自願組合,合夥聯戶辦廠,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台州聯戶、合股辦廠形成了熱潮。

如今,台州已經形成眾多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組成的工業和製造基地,組成一個個產業集群,以大企業為龍頭,一批中小企業與之配套,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有的基地在臺州市、浙江省佔有領先地位,有些企業已成為全國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新世紀到來,台州有吉利汽車、錢江摩托等著名品牌,有20多個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一,成為全國五大摩托車製造基地之一,全國化工原料藥重要生產基地,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出口基地,上市企業也很多,是最大閥門、水泵基地,這些企業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有現代化廠區,設備先進,管理完善,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台州經濟騰飛的主要力量,也是“台州模式”的特色之一。

從古代貶官流放之地到現在的最幸福城市、浙江這個城市的滄桑鉅變

“台州模式”與“蘇南模式”“珠三角模式”等發展模式競相出現,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縮影,“台州模式”已經成為踐行“實事求是”,尊重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創造精神的典範,具有普遍示範和借鑑意義,溫州和台州為中國經濟發展探索出一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營之路。

這就是台州人,喜歡辦廠做實業,勤勞勇敢、敢為天下先。

台州近年獲得榮譽很多,現略舉一二

2015年11月,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11月,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8年12月,被評為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

2019年11月25日,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從古代貶官流放之地到現在的最幸福城市、浙江這個城市的滄桑鉅變

2019地級及以上城市幸福感調查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寧波、西安、廣州、長沙、溫州、台州、銅川、徐州,這已經是台州第3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與瞭望智庫共同主辦,是目前中國極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累計推選出60餘座幸福城市,使“城市幸福感”概念深入人心,集中展現城市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就,台州是一座充滿幸福感的城市,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新時代,台州正加快城市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再上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