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杭州都市圈第一年 衢州黃山“圈”出這些小確幸

融入杭州都市圈第一年 衢州黃山“圈”出這些小確幸

11月26日,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新聞發佈會上,衢州和黃山是最特別的兩個發言單位。

在去年10月,杭州都市圈首次從杭州、湖州、嘉興、紹興4城擴容為6城:衢州、黃山二市成為新成員。這既是杭州都市圈的首次擴容,也讓杭州都市圈打開了西進南拓大通道,成為長三角跨省都市圈。

融入杭州都市圈滿第一年,衢州和黃山在交通、產業、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帶來了不小的驚喜。發佈會為兩個新成員專門設置了發言環節。來自衢州協作中心和黃山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圈”出了這些小確幸。

衢州主打“融杭接滬”

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副中心城市”

融杭一年,衢州與杭州的有形大通道加快連接。

作為衢州建市以來總投資最大的戰略性項目,杭衢高鐵今年3月28日實現開工動員,目前正圍繞2022年建成通車的目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衢州還培育數字經濟綠色新引擎,亮出了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副中心城市”的目標,阿里巴巴、中興克拉、金瑞泓微電子硅片等高端市場主體都有了新進展。

衢州協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衢州與阿里巴巴簽訂了第三輪合作協議,聯手打造未來社區衢州樣板,創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聯合實驗室和大數據應用研究推廣中心。

同時,衢州還與華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華為衢州智慧城市創新中心、華為(衢州)ICT學院、全球培訓中心衢州拓展基地,充分發揮華為在5G等方面的絕對優勢,打造國際化的智慧城市衢州樣板。

無形大通道持續拓寬。無形大通道即杭衢山海協作升級版,在交通、能源、水利、生態、文化、旅遊等領域,杭衢合作不斷。

“飛地”作為杭衢產業合作的主平臺、主戰場,實現了無縫對接。目前,衢州已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建立衢州海創園、柯城科創園、綠海飛地等3個創新“飛地”平臺,並積極探索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推進企業扶持政策、人才政策、產業承接、要素配置、財政結算體系“五個打通”。

飛地內註冊在杭州的企業實行同城待遇,享受餘杭區人才、項目、金融等政策。目前,餘杭區已向衢州市兌現稅收返還1194萬元。

黃山主打“全方位、深層次”

杭黃第二高鐵通道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黃山發改委副主任吳濤表示,加入杭州都市圈一年來,黃山市圍繞在杭州都市圈的五個功能定位,更高水平打造都市圈生態安全屏障、文化旅遊示範、綠色產業新地、健康宜居樣板、西進南拓戰略支點,全方位、深層次融入杭州都市圈。

在生態安全屏障方面,黃山市以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為抓手,累計投入資金146億元,完成干支流主要河道綜合整治123公里,建成生態公益林535萬畝。“近日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杭州市千島湖配供水工程9月29日正式通水,相信在座的許多杭州媒體朋友已經用上源自黃山的潔淨原水。”吳濤說。

在文化旅遊示範方面,合作打造都市圈文化旅遊新線路。1-9月黃山市接待長三角地區遊客3232萬人次、增長14.6%,其中杭州都市圈遊客451萬人次、增長15.2%。

在綠色產業新地方面,黃山市積極參與杭州都市圈產業分工與協作,1-10月份,黃山市簽約杭州都市圈項目59個,協議投資額68.1億元,到位資金13.2億元。

在健康宜居樣板方面,推進民生共建。杭兩市簽訂《推動養老事業發展共建協議書》,黃杭兩地20個社區開展城鄉社區結對共建,黃山聖天地頤養公館、市老年公寓分別與杭州市金色年華金家嶺退休生活中心、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結為友好單位。

在西進南拓戰略支點方面,黃山全面推進鐵路、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暢通杭州都市圈西進南拓通道。高鐵方面,通過共同爭取,杭臨(績)黃鐵路規劃聯合上報至國家發改委,黃(衢)金鐵路已納入《浙江省鐵路網規劃(2011—2030年)》。

公路方面,黃山至千島湖高速公路已經完成施工前準備,只待土地批覆即可開工建設;黃山市首條跨省區域公交線,黃山市歙縣三陽高鐵站至臨安(昌化)即將開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