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小確幸”裡的“大民生

尋找“小確幸”裡的“大民生

編前語: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現如今,民生領域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個又一個普通百姓的“小確幸”正在幸福上演。讓我們通過5位受訪者的講述——

別了我的老“夥計”

關鍵詞:出行

講述人:王元世

3月9日,經不住老伴的一再嘮叨,王元世終於狠下心來打算賣掉“老夥計”。

“老夥計”是一輛飛鴿牌自行車,歷經歲月洗禮,現在的它已經辨不清原來的顏色。王世元家住銀川市金鳳區滿城北街閱海社區,距城中心驅車將近半小時。40多年前,還沒有四通八達的公交車,王世元每次進城都靠步行。1980年,夫妻倆花費180元買了一輛28型號的飛鴿自行車,當時王世元一月工資30元,為了這輛“飛鴿”,攢了整整半年。

2005年前後,一條柏油路修到了家門口,嶄新的公交車停在咫尺。進城坐上了公交車,一路風景一路歌。

有了便利的交通工具,那輛老式“飛鴿”,真正失去了用武之地。

而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又有多少人和王元世一樣,與城市公交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8年,銀川市用3臺解放牌卡車開通了第一條城市公交線路——公交1路,從此進入公交時代。“當時車上的人太多,司機要到後車門使勁推乘客,硬往車廂裡塞。”李漢壽1964年進入銀川市公交公司,他的一席話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

“1959年,松花江牌大轎車取代了老式的解放牌大卡車,銀川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公交車。當時的運營路線有3條10輛車左右,1960年車輛增加至15臺,職工77人。”1999年退休的公交公司老職工談永貞如數家珍。60年前,銀川的公交車報站靠喊、趕車靠跑、上車靠擠,每一次乘車,都像是參加一次“鐵人三項賽”。

1987年,售票員陳亞萍剛滿18歲,據她回憶,那時的公交車四面透風:“尤其冬天跑車,回來渾身冰冷,手腳都失去知覺了。”現如今,銀川運行的公交車基本全部安裝了空調,硬件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2006年4月18日,銀川開通了第一條豪華空調車線路101路,結束了銀川公交無空調車的歷史;2005年至2007年,共購買新車491輛,新闢線路23條,總投資1.6億多元,是當時銀川公交投入車輛最多、開闢線路最多的三年;2012年從快速公交上線開始,銀川的公交車逐漸轉變為無級變速空調車,乘坐更舒適、運行更平穩;2015年10月,銀川公交626臺清潔能源公交車,分4個批次陸續上線運營,公交高檔豪華空調車佔到現有公交車的一半;2018年6月底,銀川市100%實現公共交通綠色出行;2019年11月21日,銀川公交實行了61年的人工售票成為歷史……

一串串數字後面,是銀川公共交通便利化、便民化的具體體現。如今在銀川,通過換乘公交,可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王元世那段騎車進城的往事,也早與“飛鴿”一樣,塵封於歷史之中。(寧夏日報記者秦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