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街道干部沉下去 倾心解民忧 9年从“进不了门”到亲如一家人

干部沉下去 倾心解民忧

——仙林街道获评全国“机关党建创新成果”金奖第一名的背后

仙林街道干部沉下去 倾心解民忧 9年从“进不了门”到亲如一家人

仙林新村“送岗进千家”招聘会现场。 戚轩摄

“我叫孙金娣,是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10月31日,深圳,身材瘦小的孙金娣,走上了全国第二届“机关党建创新成果”评选展示现场。

在播放《干部沉下去,服务送上门》的短片后,年逾五旬的孙金娣用一口南京话,回答了专家评委“干了10年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基层如何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提问。

2个问题,4分钟应答,最终,作为现场“级别最低”的机关单位,仙林街道不仅获评最高奖6个金奖之一,且总分位居第一。

本月7日,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栖霞区委机关工委书记王应松说:“全国报送的324个案例,经层层选拔,最终30个到现场‘PK’。一周前才接到展示方式调整的通知,准备的时间太短了,我们都很紧张。”

一旁的驻街单位代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常务副校长张治平笑着说,:“你们不是准备了一周,你们已经准备了9年。”

9年:从千户上访到“零上访”

2010年9月,就任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不久的孙金娣多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你们200多个居民,正堵着区政府的门呢。”

“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对不起了。‘家丑不外扬’,有什么话我们回家说。”孙金娣顶着巨大的压力,终于把他们带回了街道。

会议室里,面对着两三百位居民的抗议,孙金娣下定了决心,“政府和群众,不该是这样的关系。”

仙林新村是街道唯一的拆迁安置房小区,1617户居民多是昔日仙林农牧场的原住民。针对拆迁安置、“4050”人员就业、改制职工托管等遗留矛盾,很多居民踏上了上访之路。高峰时,这里的上访户逾千人。

“要想好,大做小”,下沉到居民身边触碰“火药桶”。孙金娣带着街道、社区的干部,一头扎进了小区。

当时的仙林,高峰时有千余辆“黑车”在非法营运,其中700多辆是仙林新村居民开的。栖霞区和大学城管委会集中整治非法营运车辆期间,街道干部忙得连轴转,四处托人帮“黑车”司机找工作。

社区主任宣锋找到一家公司反复“说情”,最终让一位居民成为老总的司机。宣锋说:“靠‘堵’不能解决问题,大学校车、公交车、洒水车、垃圾车,只要有开车的活儿,我们就上门请求优先录用仙林新村居民。”

非法营运车辆消失了,街道又张罗帮年纪较大的居民找工作,先后推荐180多位居民担任保安、保洁、保绿员,月收入都是3000多元。

张治平还记得有一次接到孙金娣的电话,“学校物业还缺人啊?仙林新村有两个居民家庭困难,请帮帮他们。”两个月后,学校物业终于空出两个岗位,张治平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孙金娣。他说:“仙林大企业大公司少,找工作不容易。居民找不到工作,街道工作就不好做,学校当然要全力帮忙。”

娃儿读书最缺课外辅导,街道找到南师大,专职教师每天下午走进仙林新村,免费“一对一”辅导50多名小学生。从2013年3月至今,“免费家教”已坚持了6年半。

2010年,孙金娣在推进党建引领“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之初,住在办公室里半年多,直到当年街道实现“零上访”。

去年,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在江苏调研时指出,仙林连续9年实现“零上访”的创新做法,是新时期城市版“枫桥经验”。

9年:从“举目无亲”到“万名黄马甲”

2011年4月19日,是正团职转业的徐骏到仙林街道报到的第一天。当天,他就与同事一道加班,直到坐晚上11点半的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昨天,他对记者说:“孙大姐永远是街道最后一个回家的。我跟她拍胸脯说,‘大姐你在一天,我肯定顶一天’。”

徐骏报到时,正是仙林街道制定推行“网格化”的关键一年。街道把辖区划分为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社区为单位,二级网格根据地域面积、小区和人口数划分,三级网格具体到驻街单位和楼栋。街道共设立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1786个三级网格。大到高校,小到个体户,悉数纳入网格,“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今年66岁的邹小美退休后随儿子从南昌来到仙林。“真是举目无亲。”邹小美说,“网格员走访时,我忍不住抹泪,说起自己30多岁时爱人因公牺牲,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的艰难。从此,我就多了一大群‘家人’。”

街道社区的大小活动,网格员都拉着邹小美参加。她很快就穿起“黄马甲”,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防、志愿服务、扬尘管控,邹小美成了“顶梁柱”。从2016年至今,她所在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从10多人发展到千余人。

儿女落户南京,来自五湖四海的父母也随同前来,自然“举目无亲”。68岁的喻小萍2012年退休来仙林后,除了带孙子,心里总是“没着没落的”。

刚刚当上社工的潘家燕在杉湖路社区认识舞剑锻炼的喻小萍后,问她“能不能参加小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没想到这一问,“问”出了一个仙林街道“万家欢”志愿服务队总队长、全国最美志愿者。早上4点起床,巡查9个工地,组织志愿者开碰头会,走家入户探访……喻小萍微信运动步数天天超过2.5万步,仙林的“黄马甲”超过1万人。

2016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仙林调研时,称赞仙林模式是“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中的一种集中、典型的体现”。

9年:从“进不了门”到亲如一家人

2018年11月1日,仙林街道在当月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宣布:成立12支水治理突击攻坚小分队。

仙林有12条河道、352个排口,涉及全部的12所高校、60个单位、35个居民小区。这次治理,不仅要动员高校、单位、开发商掏钱,还要解决好群众矛盾和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驻街单位和高校投入资金已达4970万元,正在全面推进各单位和高校内部雨污分流工作。

“最初拜访高校时,很难‘进门’。”街道主任欧立祥说,“高校和小街道,级别差太多了。”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街道开始一家一家做工作,解决高校实际困难。

南大和园小区居住有教职工4492户,从帮独居老教授安装坐便器扶手,到跟踪4年化解一起邻里冲突,再到中秋节组织教授院士们品尝“百家宴”,街道的服务赢得了高校的认可。

如今已当上和园社区书记的潘家燕说:“2017年环境大整治时,我见到了南大校长在文件上的批示:‘按仙林街道的要求办’,感动极了。”

从2013年起,街道发动南大、南师大、泰康鼓楼医院等46家单位,成立“仙林一家亲”协会。截至目前,成员单位累计出资526万元,表彰奖励了6524名“最美仙林人”。去年年初的南京暴雪,收到街道发出的求助信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3000多名学员第一时间奔赴街头,确保“一夜雪无”。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视察仙林街道时点赞道:“你们真正实现了群众工作群众做。”

9年:从“六化融合”到“常青树支部”

本月10日上午,仙林新村小区内热闹非凡,小区每家每户都派出代表,参与“千家志愿大扫除”活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常青树”,仙林新村每个单元入口,都贴着这样的标语。居民吴云发说:“回想起当初指着工作组成员鼻子骂的情形,真是过意不去。”

时间回到2017年,当时仙林新村的1000多户居民,已“占据”1056个地下室多年,开麻将档、出租住人、建小冷库……多次发生火灾,环境脏乱差。那年,街道下决心清理地下室,迎来的当然是抵触。

考虑到吴云发的儿子没有工作,街道帮他找到了保安特勤的岗位;居民董芳是公交司机,得知她身体不好,孙金娣带队到公交公司,请单位给予关心……

攻坚10个月,老百姓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夸赞,没有一户上访,“地下室顽疾”彻底消灭。其间,仅孙金娣一人,就跑了百余户居民家庭。

2018年春节前夕,仙林街道召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仙林新村家家户户党员群众大会”,2200多位居民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

除了点赞,孙金娣还指出了小区民风社风存在的问题。69岁的老党员于文宝说,孙金娣每指出一条居民中的不良风气,就弯腰给“叔叔阿姨”们鞠躬一次,6条“建议”,她6次鞠躬……

“做最好自己、做最美党员、做最美家庭”的民风社风,由此逐渐融入居民的一言一行。

坚持党建引领,街道以网格化为机制、信息化为手段、社会化为支撑、群众化为基础、法治化为保障、精细化为目标的“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攻破了基层治理的一个个难点。

32.67平方公里的仙林,有35个居民小区、23万常住人口、1243名直属党员,街道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18个。

去年夏天,街道在小区、商业街区、建筑工地等成立了24个由党员居民骨干担任书记的“常青树”党支部。今年,伴随着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街道“常青树支部”将继续扩容,扩展到每个小区、每个街区、每个建筑工地。

今年7月25日,中央主题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组长于迅在仙林检查指导工作时说:“仙林(大学城)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出经验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