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唐朝后期藩镇造成的割据势力,严重消弱了

中央集权的力量,不仅仅在经济上有所体现,而且军事控制权也被削弱。各藩镇节度使掌握着本地税收,军事上拥有自己独立强悍的武装力量,将士世代相承,严重削弱了唐朝中央的集权统治力量。最终,唐朝为藩镇所灭,自此进入了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时代。

经“陈桥兵变”后,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依赖藩镇割据和武将专权,最终导致覆国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最著名代表事件的就是“杯酒释兵权”,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宋太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此后几十年,宋太祖陆续消减了各地节度使的实权,将权力收归中央,并结束了唐末开始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一、宋代的经济发展

因唐朝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经开元盛世,使得唐朝曾为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经过数百载的财富积累,为宋打下了坚实的财富基石。而且宋朝城市商品经济及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宋朝在城镇经济方面,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界限,商业交换品的种类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雇佣关系也随之出现,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世界上最早钱币交子出现并得以推广,整个对外对内的贸易,整个社会的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葛金芳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

的发展可以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按照历史学家的统计,宋朝中国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技术基本上达到了顶峰,超过10万人的大型城市,在宋朝超过了50座。宋朝的经济达到了超前的繁荣,真正的实现了藏富于民。据史书记载,北宋财政收入大约1.5亿两白银,南宋大约1亿两白银,整个宋朝时期平均财政收入大约是明朝的10倍,因此其财富能力可见非同一般。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宋代百姓商业活动

靖康之难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北方强大辽金等崛起带来的压力剧增。南宋的岁贡压力增加。为此,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与周边国家及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交流,为南宋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二、宋代的军事管理制度及利弊分析

自宋以来,宋朝就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原因就是武将出身的宋太祖,其皇位取得的原因就是其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从后周夺取政权。因此宋太祖登基为帝后,对武将也极为忌惮,因为害怕历史的重演,可以说这是宋军事力量薄弱的源头。

为了将军事管理权

集中在皇帝手中,宋太祖将实力最强大的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统领,但调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之权的分离,这些举措有利于加强了皇帝对兵权的控制,同时,三衙各有职守,不相统属,“举天下内外之兵皆属侍卫司”。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在军事管理方面,不仅仅在调兵权和统兵权方面实现了分离,还实行了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将领并不跟随军队调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另外,挑选各地方的精壮士兵入选禁军,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这些措施虽然免去了武将专权的威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病。

由于兵权过于分散,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在不同的人员手里,因不同人员相互掣肘,主帅没有实权,只能按照皇帝既定的政策指挥,对快速作战十分不利,造成调兵速度较慢,上层指令传达慢、作战速度远远不及等问题。在兵贵神速的时代,贻误了战机,也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

同样,由于宋太祖对于武将过于忌惮,便下令士兵每三年更换一次将领。这一措施虽然降低了武将篡位的可能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却也造成了宋朝军队“将无常师,兵无常帅”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惨淡局面。直到宋神宗知其弊处,进行相应的变革,然而这也是在中央集权下变革的小水花。因其根深蒂固的防止武将专权的思想,并未改变这种局面,未抓住事情的本质,为后期的兵弱埋下了隐患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三、宋代的军事战斗力--百万“熊兵”

纵观整个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内外相制,强干弱枝”;具体的措施如下:

1、分割军权,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设安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军事力量布防及布置体现了最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目的,最终集中军权于皇帝手中。

2、分割宰相权力,防止大臣专权,为了加强皇权,选择削弱臣权,而削弱臣权的最好办法就是分权,同一职位由多人担任。这样直接导致宋朝出现了官僚机构臃肿,人员冗余、偷奸耍滑、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所谓的“冗官”。

3、重文轻武

,北宋时期科举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考试科目减少,录取名额比唐朝大为增加,科举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数量剧增,以文臣御武事。

同时,宋太祖时期规定,若有流民,便将流民收编为军队。若有叛乱,便将叛军收编为军队。宋太祖的这一规定,宋整个军事力量必然会出现老弱残兵、质量参差不齐、素质低下等情况,造成冗兵,军费支出增多,军费压力增大。同时,新的将领与士兵总是会有磨合的过程,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明显下降。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南宋时期,宋实行士兵招募制收编流民的招兵政策,“人给二顷(田),出甲士一人,及三顷者出战马一匹”。又使得宋朝要汲取社会财富来供养士兵。军费的大量开支,加大了宋庭的财政压力。另外军费自上而下经过层层分拨,再经过边镇将领及官员的贪腐和克扣军饷,使得士兵的战斗装备及补给不足,严重落后于周边兵强马壮的金国、辽国。除此之外,冷兵器时代,钢铁锻造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宋当权者鼓励农桑,对牛马的养殖及训化,战马数量远远比不上畜牧民族的金辽,作战过程中,骑兵的战斗力相对来说稍弱。

据史料记载,宋建立之初,朝廷直接管辖的禁军数量只有19万人

,此后几十年间禁军增加到82万人,加上地方厢军,总兵力达到125万,百万兵力,实际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以数量补充质量差距的想法终究是空谈。因兵额增加及官员的中饱私囊,军费不足,军队中便允许经商,此风气一长,军队训练荒废,对西北小邦的战争也屡战屡败,宋庭又再增兵,经费不足再让各军经商,结果造成兵越多国力军力越弱的局面,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靖康之耻的结局,数千皇族被俘,百万熊兵的称谓由此而来。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四、宋百万兵力战斗力弱的分析

宋朝在数百年同辽、金和元的对峙与战争中,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军事能力软弱,我认为宋代空有百万兵力而战斗力极弱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军队疏于军事力量训练,宋初军队的训练十分严格,史称宋初“禁军黥面营处,衣食公上,早教日阅,无得番休”。赏工制度在北宋前期应用的相当普遍。然而后续的军事训练过程中,存在着只重形式的缺陷。宋朝官僚机构腐败,更戍法废除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存在疏于训练偷安的现象。

2、募兵制的弊端,虽然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但是由于官僚机构的腐朽,增加了宋的财政压力,但软弱的军事实力归根究底是军队人员的多而滥。“赢疾老怯者又常过半

”,“战则先奔,致勇者亦相牵而败”。

3、重要的还有当权者支持以文臣御武事,在军事策略上实行不同的“将从中御”。朝廷在不适当地干预前方军事的部分情况。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4、在军队中掌握实权的不是将军,而是一些文官

,这些文官固然文学素养较高,然而并不代表这军事才能的突出,军队管理上也会有不足之处。南宋高宗时期,秦桧专权,任用无能庸将治军,武将权力被削弱,军事训练无人问津,也出现了士兵怠惰的局面。整个庞大的宋军队伍中,缺乏真正有真才实干的骁勇将领存在也是兵弱的关键因素。

北宋时期的“将从中御”、“内外相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策略中也体现出了皇权对将权的防范和牵制。南宋时期的文臣御武事, 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了相权对将权的束缚于贬抑。这完全是宋朝当权者过分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也是宋当局者自己造成的。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五、总结

国弱就挨打被欺的情况在历史很是常见,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压下,以及宋消极防御的的战略下,据史料记载,澶(chán)渊之盟后,以宋庭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为条件,这极大增加了宋的财政压力。这样的岁贡压力,也为宋朝当权者鼓励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宋朝一改历朝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地位,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来减轻岁币的压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宋朝并未放弃对于“小农经济”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的经济繁荣。然而富饶的经济也会遭到周边国家的觊觎,通过战争获得利益,以此陷入循环。

当然,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些骁勇善战历经腥风血雨成长起来的将军,协调统一指挥

,集中兵力,这样的军事战略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两宋时期皇权和相权对将权的牵制就注定宋军军事力量的不足与积弱,宋军往来行动迟缓,战法呆板,分兵又造成处处挨打被动,却不愿集中兵力,统一指挥,这也是宋太祖以来“兵威不振”的重要原因,也直接的造成了宋代百万“熊兵”国富而兵不强的局面。

综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宋代国富而不强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

1、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得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

2、《宋史》卷190《兵志》四《乡兵》一

3、《武经总要.前集》卷1卷2

4、《宋朝兵制初探》王曾瑜

5、《历代名臣奏议》卷220吕景初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