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我漲價了!玉米:不能吃獨食!——豬價上漲引玉米價格爭論

豬肉價格漲下來,玉米價格也應漲上去,這是不少人所理解的邏輯。但是,近期豬肉價格倒是一發不可收拾,但是玉米價格並沒有迎來真正的上漲。而且,隨著東北地區玉米大量上市,玉米當前行情並不樂觀,春節前或許會迎來一波跌勢。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22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3.78元/公斤,雖然較11月1日的豬肉平均價格52.40元/公斤有明顯回落,但依然較5個月前及年初豬肉價格漲了超一倍多,5月22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0.51元/公斤,1月2日為18.92元/公斤。

豬肉:我漲價了!玉米:不能吃獨食!——豬價上漲引玉米價格爭論

豬肉價格近期回落,利益於國家和各地採取的相應措施,多措並舉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同時促進禽肉、牛羊肉、禽蛋全面增產,確保市場供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豬肉供應偏緊的局面。1-10月份,全國累計肉雞出欄同比增長15.5%,產能達到歷史高點。另一方面,通過加大肉類進口、儲備肉投放上市,解決供給不足問題。

12月23日,海關公佈的10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肉類進口同比大增,其中水產品進口41萬噸,同比增33.3%,豬肉進口17.7萬噸,同比增113.9%。今年前10月我國水產品進口總量353萬噸,同比增長28%;豬肉214.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9.4%,另外,牛肉426.2萬噸、羊肉99.2萬噸、凍雞104.9萬噸,分別較去年同期增54.5%、18.7%、49.2%。

雖然豬肉價格近期下降幅度明顯,但是隨著春節臨近,仍有再度上漲的可能。業內專家預測,豬肉價格出現較大“拐點”,或至少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之後。

豬肉:我漲價了!玉米:不能吃獨食!——豬價上漲引玉米價格爭論

再來說玉米的行情,很多人說豬肉價格漲了,玉米價格就該漲了。因為玉米是豬飼料的主力,且今年玉米總量來說產不足需,需求量大了供給不足,沒有不漲的道理,並在網上引發爭論。其實沒有這麼簡單,生豬養殖的恢復常年狀態需要一定的週期,對玉米價格行情的拉動也不會立竿見影。同時,還有臨儲、進口玉米以及替代品作補充,價格隨行就市,太貴了企業也不會收購。而今年10月份我國進口玉米也已達到396萬噸,每噸平均價格1495.56元,低於國內市場均價。

另一方面,由於生豬的飼料轉化率是3.5:1,而肉雞、肉鴨的飼料轉化率不到2:1, 2016年禽肉已取代豬肉成為全球消費的第一大肉類。有關專家建議大家多消費禽肉,“吃禽肉更有利於健康,也更經濟”。未來,肉類的消費或更趨多元。

此外,在稻穀去庫存時,一些陳稻也會進入飼料領域。要知道,玉米去庫存雖然成效明顯,但稻穀庫存還是高企的。

因此,玉米飼料消費並非因豬肉價格上漲就能水漲船高,相反因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存欄量大幅度下降,進而波及到了飼料消費及玉米產業,玉米消費量反而走低,需求量下降玉米價格就缺乏上漲的基礎。

不過,利好政策密集出臺,生豬養殖在不斷恢復。近年來我國年生豬出欄頭數在7億頭左右,按照正常的生豬飼料配方中平均65%玉米計算,生豬玉米消費量還是巨大的。即便是禽類飼養,玉米飼料消費也是主力,隨著禽類產能的增加,也將間接提振玉米飼料消費。預計,我國年飼用玉米數量仍將達到1.57億噸左右。

豬肉:我漲價了!玉米:不能吃獨食!——豬價上漲引玉米價格爭論

除此之外,影響玉米行情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進口替代品。進口大麥、高粱等替代品因性價比要比玉米高不少,同時不存在進口配額的限制,曾受到飼料企業的追捧,導致了飼料企業對國產玉米的依賴度有所下降。但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大麥進口528萬噸,同比減少19.6%;高粱進口73萬噸,同比減少79.9%。往年留下的進口大麥、高粱這部分市場缺口,也將一定程度上利好國產玉米消費。

同時,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經營形勢也在好轉,玉米工業需求的潛力也會逐步釋放。有關部門11月份預計,2019/20年度我國玉米總消費量為27796萬噸,同比增加503萬噸,增幅1.8%。2019/20年度玉米市場產需缺口達1656萬噸,缺口同比擴大529萬噸。

總之,諸多有利的因素擺在那裡,玉米會出現階段性行情,但價格不可能差到哪兒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