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在二战苏德战争中,德军宁可投降也不撤退,除了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等少数将领战场抗命下令撤退外,其它将领基本都是拼死效忠元首,把进攻作为了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样式。那么,德军为什么不使用一些灵活的战略战术,为防御作战赢得机会呢?

进攻再进攻,二战德军自始至终都把快速打击作为战术首选,不成功则成仁

二战欧洲战场以德国闪击波兰开始,又以苏军占领柏林结束。虽然整个过程延续了六个年头,伤亡几千万人,但德军一直在灌输进攻的思想,哪怕在苏军攻占柏林期间,德军得到的命令仍然是进攻。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与德军的进攻相比,苏军在战争打响前,撤退基本成了常态,直到莫斯科战役才算稳住阵脚。德军为什么不允许以稍作后撤为条件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进攻战斗呢?这与德军的战争设想有很大关系。

1938年开始,德国的经济出现稳步抬升,军事力量也得到显著加强,由此元首的侵略扩张思想开始膨胀,也是从这时候起,德国举国上下出现了自信和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元首正是利用这个契机开始整肃军队,与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同盟,开始了称霸欧洲的战争准备。

如果说德国闪击波兰是对英法等国的试探,那么,德军闪击西欧以及占领法国就成了元首下决心进攻苏联的前奏。也是从闪击波兰成功开始,德军制定了快速打击苏联的策略,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进攻再进攻。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不准撤退的命令,伴随德军从进攻到防御的整个过程,这是德军能够抵御苏军强大反攻的基石

由于德军统帅部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就没考虑到会遭到失败,因此,当战争打响后,德军所有的战斗都是以进攻形式展开的,哪怕是防御战斗也都是以先发制人作为先导。

在莫斯科战役遭到失利以后,德军相继展开了多个进攻和防御战斗,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统帅部认识到快速占领莫斯科基本不可能,但是,如果此时下令让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突围,既对整个南方集团军群不利,还对整个全线德军造成恐慌。

那么,德军把防御当作进攻的思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德军的强大装甲力量有关。我们从苏德战争中上分析看出,德军在闪电行动中依赖的主要是装甲力量的超前性,在战争发起前,苏联并没认识到坦克在陆地战斗中的重要作用,直到莫斯科保卫战后,苏军才开始组建坦克集团军,到了1942年底,苏军的装甲力量才开始与德军抗衡。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直到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才认清战场形势对己不利,但这时候德军统帅部仍然把防御作为进攻来部署,而且还准备对莫斯科实施第二次进攻。

明知在后退仍然命令进攻,德军不想步历史后尘,进攻比防御更具欺骗性

翻开二战德军的防御战斗历史,除了诺曼底防线是提前为防备两线作战准备的外,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很少在后方建立稳固的防御阵地和新的防线,目的就是背水一战不留余地。

德军之所以广泛的使用进攻战术,主要原因是德军在防御战斗中缺乏有效的支撑。在历史上,只要是主力撤退的战斗基本都是以溃退收场的,尤其象苏德战争这样聚举国之力的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德军命令不准撤退,苏联还专门下发了227号不准撤退命令。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对于德军来说,首先面临的就是兵力不足的问题。在苏德战争的后期,德军常常因为战线太长而造成出现防御缺口,这为苏军迂回战术创造了条件。其次就是德军妄想用每一次的进攻收复前一次的失地。企图过大失望越大,不肯收缩战线,不愿意承认失败,这是德军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

第三,德军过份相信装甲打击力量的能力。无论是战争初期的闪电行动还是战争后期的防御作战,德军没有装甲力量就打不了仗,这与苏军的游击战和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形成鲜明对比。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后,为何把进攻作为战场上主要作战方法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德军缺乏防御纵深。从巴巴罗萨计划起草到战争结束,德军也都考虑过苏联疆域辽阔和后方战线太长的问题,但元首对此不屑一顾。在他眼里,德军占领区就是他的强大后方,所以,当苏军大反攻展开后,德军只能一溃千里。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