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中國的稻盛和夫”為公司傾注全部心血的“央企掌門人”

原標題:宋志平:“中國的稻盛和夫”,為公司傾注全部心血的“央企掌門人”

【編者按】從田間作坊到市值百億的企業,從中關村的街頭到納斯達克的舞臺。從改革開放初期“敢為天下先”的第一代企業家,到如今世界互聯網領域“追風逐浪”的第五代企業家。英雄輩出的中國企業家,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助力中國經濟的前行與發展。

作為國內領先的門戶網站,搜狐網及搜狐財經始終在關注和報道中國企業及中國企業家的動態和故事,見證他們的進步與創新。

11月13日,2019搜狐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中,“搜狐財經2019十大年度企業家”榜單正式發佈。入選的十位優秀企業家有很多共性,他們履行社會責任、敢於擔當,積極投身國家重大戰略,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本文為“搜狐財經2019十大年度企業家”系列報道第一篇,關注企業家為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建材集團原董事長宋志平。

2010年春節,宋志平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太太問,你發什麼呆呢?他說在想中國建材以後十年的事情。太太笑道:也不想想自己什麼時候退休,還想十年?

那年宋志平53歲,正是一個企業家年富力強的時候。他曾從銷售員做到廠長,帶領北新建材廠扭虧為盈,也曾把負債累累的中新集團拖出泥潭。他執掌的中國建材更是一腳踏入毫無優勢的水泥行業,發起“颳風式”併購,兩三年裡重組了100多家企業。

就當宋志平在建材領域風生水起之時,國務院國資委任命他為國藥集團董事長。一人身兼兩家大型央企的董事長,這項前所未有的人事安排,是對他企業經營能力的最好認可。

之後的十年,他帶領兩家央企先後進入世界500強,被譽為“中國的稻盛和夫”;化身佈道者,提倡“央企市營”、“國民共進”理念;就連他筆下的日本見聞都成了“爆款熱文”,人們驚訝,一家央企的董事長也可以寫出如此接地氣的文章。

2019年11月13日,那次春節思考的近十年後,年滿63歲的宋志平卸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他留下的,不只是這家年營收3480億元、利潤總額207億元的世界第一建材企業,還有關於國企改革、企業家精神的諸多思考。

把200多平的優惠購房轉送員工

“我把大半生的時光都交付給了企業,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濃厚的感情。”宋志平在他的一部著作中寫道。

1993年初,宋志平接任北新建材廠廠長。那是建廠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沒有流動資金,還要向銀行交滯納金;員工都處於冷漠狀態,大家覺得企業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反正幹多幹少一個樣。

上任後,宋志平首先對員工渙散的作風進行整頓。他每天第一個到工廠記錄出勤,6天時間,遲到人數從280多人減少到0人。出口到韓國的礦棉吸聲板上面有一個腳印,他自罰500元,接著把主管生產廠長、車間主任也都罰了。

但宋志平更清楚,改革要掉調動員工積極性。當時銀行拒絕給北新貸款,他帶頭和全體員工一起集資,東拼西湊400萬元用於購買原材料,企業才得以正常運轉。一年後,員工如數收到了本金和利息。

為了激勵士氣,宋志平還在廠裡掛了兩個大氣球,飄帶上面寫著“工資年年漲,房子年年蓋”。就這樣,原本連1000萬平方米石膏板都生產不了的企業,第三年的產量就達到2000萬平方米。

後來,上級沒少用優惠價給宋志平獎勵房子,但他都拱手送了出去。一套260平方米的房子轉給當時的常務副總,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分成兩小套,獎勵給技術創新人員。“企業的事情是大家做的,我只不過是一個領頭人,有好處應該先考慮大家。”宋志平說。

在宋志平的帶領下,改制後的北新建材於1997年在深圳上市,員工人均年收入也從1992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2000年的2萬多元。

兩大奇招奠定中國水泥行業格局

如果說宋志平任職北新期間,多是在發揮管理的智慧;那麼在此後的工作生涯中,他縱橫捭闔的經營方略則逐漸顯現出來。

2006年初,徐州海螺投產,它擁有當時全世界僅有的7條萬噸生產線之一。而中國建材在徐州的產能較小,效率很低,根本無力抗衡。彼時中國建材的水泥總產能不到海螺水泥的五分之一,主要分佈在淮海經濟區。失去徐州,意味著全盤皆輸。

但宋志平出人意料地發起了“蛇吞象”的收購。原來兩家開打價格戰,徐州海螺的利潤也大受影響。中國建材上市剛融到20多億元,願意拿出近一半來收購徐州海螺。有人認為中國建材虧了,宋志平卻說“如果我們買的是老母雞,確實下蛋,就要多給別人幾個月雞蛋錢”。

僅用一年時間,中國建材就收回了多付出的成本,而行業老大海螺水泥卻失去了把對手扼殺在萌芽中的最佳戰機。

2007年4月,宋志平做出了更為大膽的舉措。他將佔據浙江水泥市場半壁江山的四家企業的負責人,請到杭州汪莊飯店喝茶。這並非常見的談判方式,可他沒時間一家家攻克,這些企業正在被其他競購對手緊盯著。

由於惡性競爭導致的全行業虧損,四家企業當時都在尋求出路。為了說服他們與中國建材合作,宋志平端出“三盤牛肉”:“第一,價格公允,不強買強賣;第二,給民企留有一定股權;第三,老總們還可以繼續做企業的CEO。”

最終,中國建材以這四家企業為基礎,組建南方水泥公司。到了2009年底,南方水泥“加盟”企業超過100家,中國建材的水泥產能達到1.6億噸,將海螺水泥遠遠甩在身後。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民共進”

中國建材的大規模併購重組,引發了外界關於“國進民退”的質疑。亦有相反的聲音認為,這些溢價收購實際上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但宋志平均予以否認。他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國進民退”,也不是“民進國退”,而是要“國民共進”。

他舉例稱,中國建材開展重組前,水泥行業的利潤一年是80億元,2018年水泥行業的利潤是1546億元。這筆利潤,國資、民資、股民都有份。“就像一杯茶水,一加一大於二,可能水是國企,茶葉是民企,但混成一杯茶水喝下去,還要區分嗎?”

在上市及重組的過程中,宋志平摸索出了“三七模式”股權結構:中國建材持有核心上市公司的股份不低於30%,其他投資機構及流通股不超過70%;在股份公司所屬企業層面,國資持股70%,給機構投資人和原創業者留30%的股份。

當年參與“汪莊會談”的民企老闆張劍星,如今既是南方水泥的小股東,也是南方水泥的常務執行副總裁。在宋志平看來,張劍星們是天然的所有者代表,“在這些企業,如果你拿他一根燒火棍,他也會和你急”,這解決了一直困擾國有企業的所有者虛位問題。

“三七模式”股權結構,後來進一步被宋志平提煉為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成為了“央企市營”理念的核心內容。由於中國建材的重組經驗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該理念也被一併收入,譯為“Marketized SOE”(市場化的國企)。

除此之外,“央企市營”理念還包括規範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企業內部機制市場化、按照市場規則開展企業經營。宋志平堅信,央企的實力加上民企的活力就等於企業的競爭力。

推開國企改革的最後一扇門

即便擁有帶出兩家世界500強的顯赫標籤,獲得了《財富》CEO終生成就獎等重磅獎項,在任期的最後階段,宋志平仍未停止腳步。

不久前,宋志平向媒體回憶起一位下屬的告別。這位中層幹部在工作上很優秀,民企開了三倍的工資挖他。下屬很感謝中國建材的栽培,但因為有兩個小孩,靠現有的薪酬沒法養家,考慮再三決定離開。

宋志平感慨,如果沒有好的機制,國企的高端人才、科技人才會不斷流失。他有責任使用“新三樣”(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和超額利潤分紅權),推開國企改革的最後一扇門。

目前,中國建材已經在旗下公司推動“新三樣”改革。中材江西電瓷開展員工持股後,2018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0%。中聯水泥進行了超額利潤分紅權試點,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50%。

在民企中,股權、期權激勵早已深入人心。可國企一旦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就有可能被扣上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改革是艱難的,改革者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宋志平對機制改革的困難有充分認識,但並沒有退縮。

這位被下屬描述為“態度溫和”、“很少發脾氣”的企業家,究竟有著怎樣堅定的內心?“現在年齡大了一些,比較崇尚稻盛和夫,他是用了所謂敬天愛人利他主義的思想去經營企業。”宋志平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思想轉變。

而在上世紀90年代,宋志平是美國商界傳奇人物亞科卡的鐵桿“粉絲”。亞科卡曾被福特公司無故解僱,但在成為克萊斯勒總裁後,他讓新東家轉危為安。宋志平聆聽過亞科卡的演講,甚至還將偶像的簽名照壓在北新辦公桌的玻璃板下。

“我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付代價的午餐。我理解,不管遇到天崩地陷都要勇往直前。”多年以後,宋志平仍能背誦起印在《亞科卡傳》扉頁上的名言。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