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淘“宝”风险高还担责 为啥还有人乐此不疲?

疏浚河道,清理淤泥,让许多久不见天日的河道来了个“底朝天”。此时,有人借此机会,在淤泥中,淘起“宝”来。近日,在姑苏区望星桥北堍叶家弄一带,这样的人有不少。

河道淘“宝”风险高还担责 为啥还有人乐此不疲?

河道底朝天有人组团来“淘宝” 日夜乱挖居民担心驳岸被挖塌

昨天(11月22日)中午,记者来到望星桥上,从桥上望去,抽干后的河床一览无遗,两名清淤工人正在用高压水枪冲洗残留的淤泥。

环卫工陈师傅说:“这两天来了好几个人一起来‘淘宝’。除了铁锹,有的人还拿着个‘大圈圈’,戴着耳机。听说昨天有人一个早上挖到了好几枚古钱。”

清淤工人徐师傅告诉记者,工地在很多位置安放了禁止下河挖宝的告示,可这群人根本置之不理。“河里的淤泥其实很危险,我们也劝过他们,但没人听,要说‘宝贝’,我清过好几条河了,除了些破烂什么也没有。”

附近小区的居民刘阿姨则说,这些人晚上还绑着头灯,不停的挖。有人甚至把本来垒的整整齐齐的驳岸条石给翻得横七竖八,打着手电看缝隙里有没有东西。“这几天我们发现沿河的路出现了裂缝,要再这么挖下去,驳岸塌了怎么办?!”刘阿姨说。

河道淘“宝”风险高还担责 为啥还有人乐此不疲?

淘“宝”人装备专业 有人挖到清代钱币

正在附近凉亭里休息的几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人身着防水服,穿着长筒雨鞋,裤腿上沾满了泥浆,有人一手拿着铁锹,一手拿着专业的金属探测仪,他们正在相互聊着今天捞到些什么东西。

有一名男子见记者好奇,便主动走过来,拿起手中的金属探测仪说:“小伙子,你看看这个,和电影里的探雷器一样,遇到金属就会‘嘟嘟’报警,我们就知道那里有‘宝贝’了。”随后,他从袋子里摸出几枚清代古钱币说这就是自己一上午的“战果”。

另一名男子满脸失落地从河道里爬上来,抱怨着说,找了一上午,就捡到几块破瓷片,一个老搪瓷杯。“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值几个钱?”他的话引得其他几人一阵哄笑。

过了一会儿,几个人收拾完工具,骑上电动车,往干将路方向走了。

河道淘“宝”风险高还担责 为啥还有人乐此不疲?

专业考古人员:别挖了,河里没宝贝! 破坏了河道驳岸要担责

河道里真能发现宝贝吗?如果河底下真的有文物,能否允许这样私自挖掘?

对此,记者咨询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孙明利,他说,根据他们从河道管理处了解的情况,包括临顿河、山塘河等在内的市区主要河道,多次进行过大规模清淤活动,而且历史上记载,市内河道清淤的工作经常进行,所以现有河道内基本不可能会有价值珍贵的文物。

假设真的有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孙明利同时强调,如果在淘“宝”时破坏了沿河河道和驳岸,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了。

(苏报融媒记者 吴涛 图片由市民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