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後裔,清朝名將嶽鍾琪戰功赫赫,最後結局如何?

楊健


嶽鍾琪一生戰功赫赫,為國家民族殫精竭慮,身為岳飛後人,他的事蹟彪炳史冊。與年羹堯相比,在立下赫赫戰功後,嶽鍾琪依然能不驕不躁,守住自己的本心。在為國家奉獻了一切後,他得到乾隆帝高度評價,賜諡襄勤,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嶽鍾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遊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準噶爾部入擾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奪橋渡江,直抵拉薩。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隨年羹堯徵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今青海貴德),斷敵退路。次年正月,授奮威將軍。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雍正三年(1725年),接年羹堯任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次年,奉命將雲貴兩地"改土歸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師出西路,會北路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備攻準噶爾部遊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誤國負恩"等罪被奪官拘禁。

乾隆皇帝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總兵啟用,復授四川提督。參與大小金川之戰,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13騎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東)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鎮壓陳琨時,病卒於四川資州,享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嶽鍾琪一生軍事指揮才能出眾,文學藝術造詣頗深,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書法也很出眾。

嶽鍾琪的書法作品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靜,派門人張熙致信嶽鍾琪,曾靜的書信中對雍正帝極盡責罵之詞;又以岳飛抗金的事蹟激勵為作為岳飛後裔的嶽鍾琪,勸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洲人,為宋、明二朝復仇。嶽鍾琪假裝同意,騙出口供,反過來抓捕二人,引發呂留良案。事後雍正帝褒獎嶽鍾琪忠心,並由于軍事需要,仍舊對他委以重任,加封寧遠大將軍,少保,但是,由於雍正皇帝生性多疑,這也為嶽鍾琪的仕途埋下了禍根。

雍正表彰嶽鍾琪

雍正十年(1732年),嶽鍾琪因為平叛不力,遭到張廣泗和鄂爾泰合力彈劾下,當月雍正就下詔將嶽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 嶽鍾琪被捕入獄以後,在等候兵部的判決,一直等了整整兩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的判決才下來,判決居然是“斬決”。雍正帝接到兵部議奏摺子,左右權衡,最後,念及其當年進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斬決”為“斬監侯”,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雍正對嶽鍾琪奏章的硃批

乾隆二年(1737年),嶽鍾琪和傅爾丹同被釋放,貶為庶人,回成都。嶽鍾琪在成都郊外百花潭浣花溪畔結廬居住。他取名“姜園”。平日裡,他一身布衣木履,粗茶淡飯;清晨早起,在愛閒亭中打幾路拳腳,舞幾套刀劍,然後牽著他心愛的戰馬,沿著浣花溪畔溜達;茶餘飯後,喂一餵雞鴨家禽,或者走出姜園,漫步於鄉間田埂,或聚集老農於樹下閒話桑麻。晚來掌燈,他這才伏於几案,或揮毫吟寫田園詩;或秉燭夜讀《楞嚴佛經》。嶽鍾琪對佛家教義也漸漸青睞,常常入寺拜佛聽法。一天嶽鍾琪回到金堂縣老家,在城南十五里的龍尾寺拜佛,盤桓晚了,便留宿寺中,於是寫下了《夜宿龍尾寺》。

嶽鍾琪的畫像

嶽鍾琪一生波瀾壯闊,在人生巔峰時期,戒驕戒躁,為國家鞠躬盡瘁;在人生低谷時,不氣不餒,當國家再次需要自己的時候,馬上挺身而出,不計較個人得失,在痛失愛子時,身體不好的時候,為了國家,依然奮不顧身,甚至最終犧牲在出徵的路上。他這種英雄事蹟,值得後人萬世景仰!


小梁說歷史2019


嶽鍾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岳飛二十一世孫,岳飛三子嶽霖系後裔,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名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嶽鍾琪捐官做了候補知府。康熙五十年(1711年),嶽鍾琪棄文從武,作了四川松潘鎮中軍遊擊,從此踏上戎馬生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準噶爾部入擾西藏,嶽鍾琪奉命率兵入川,他作戰有勇有謀,使得當地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並最終幫助平定了叛亂。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徵藏大軍凱旋,嶽鍾琪以無可爭議的功績晉遷左都督;五月,升任四川提督;得賞孔雀花翎。康熙六十年(1721年),嶽鍾琪又率軍平定了郭羅克上中下三部落叛亂。當捷報到京城,康熙帝高興之極,授嶽鍾琪騎都尉世職。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隨年羹堯徵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今青海貴德),斷敵退路。次年正月,授奮威將軍。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噶爾丹策零七千人馬偷襲哈密。嶽鍾琪遣總兵曹讓等將士在二堡擊敵,又派副將軍石雲倬等將官趕赴南山口、梯子泉一帶設伏,斷敵退路。但是,派往斷敵退路的石雲倬竟晚了一天發兵,當該部到達指定位置時,準噶爾軍已離開設伏地點,準噶爾軍休息時的點火灰燼還有餘熱。但石雲倬沒有揮師追擊,致使叛軍劫持大量物資安然撤退。雍正帝降旨,治石雲倬、曹讓斬首示軍。嚴責嶽鍾琪"攻敵不速,用人不當"。受到雍正斥責的嶽鍾琪,又遭內閣大學士鄂爾泰彈劾,最終被捕入獄,等候兵部判決,而這一等就是兩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的判決最終下來,但竟然是是"斬決"。而雍正帝及其當年進西藏、平青海之功,又改"斬決"為"斬監侯",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乾隆二年(1737年),嶽鍾琪最終被釋放,貶為庶人。他回到成都,過起了田園生活。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由於大金川叛亂,使得乾隆帝又想到了嶽鍾琪,決意重新召回,先授予他總兵之銜,後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花翎,而這時候嶽鍾琪已經六十二歲。他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13騎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東)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併成功討平叛亂。乾隆十八年(1753年),嶽鍾琪的長子嶽浚病逝,嶽鍾琪心如刀絞,痛不欲生。

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最終病死在四川資州,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並贊其為"三朝武臣巨擘"。


鯨大叔學歷史


乾隆十九年(1754),重慶人陳昆,組織邪教,蠱惑人心,聚眾反清,其勢甚大,當地官府已無法彈壓,請派大軍征剿。嶽鍾琪不敢貽慢,披甲冑,跨戰馬,率領大軍趕赴重慶,清剿邪教陳昆。在他的指揮下,清軍在大巴山與邪教武裝展開了激戰。邪教武裝畢竟是一幫烏合之眾,很快便被剿滅四散。這時,嶽鍾琪的癆肺病進一步加重,在返回成都途經資州(今四川資陽)時病情惡化,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


九層望樓筆記


善終,封三等威信公,諡號:襄勤,乾隆評價“三朝武臣巨擘”


苟或


康熙五十年(1711),由捐納同知改武職,任四川松潘鎮中軍遊擊。五十七年,任四川永 嶽鍾琪彩像

寧協副將。五十八年,準噶爾擾西藏,次年,鍾琪奉命率軍隨定西將軍噶爾弼入藏,直抵拉薩,擊敗準噶爾兵。六十年升四川提督。雍正二年(1724),率軍隨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授三等功,賜黃帶。三年,兼甘肅巡撫、署川陝總督。奏請於河州、松潘及丹噶爾寺為互市所,以便各族人民進行交易。五年,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六年,湖南靖州生員曾靜使學生張熙投書嶽鍾琪,稱他是岳飛的後裔,勸他起兵反清。嶽鍾琪向朝廷告發,曾靜等被捕解京,構成雍正朝最嚴重的文字獄,殺戮慘重。雍正年間,屢徵準噶爾。官拜寧遠大將軍。後因剛愎自用,坐失戰機,致使準噶爾入犯哈密,劫掠牲畜,搶奪糧餉,被大學士鄂爾泰、副將軍張廣泗所劾,削爵奪職,拘兵部,後獲釋家居。乾隆十一年(1746)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師久無功,因鍾琪久官四川,以總兵銜啟用。不久,授四川提督。十四年正月,隨經略大學士傅恆參與大金川之戰,輕騎入勒烏圍,說降大金川土司沙羅奔,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書銜,還四川提督任,賜號威信。乾隆十九年,於鎮壓陳琨起義時,病死於四川資州(今四川資中)。諡襄勤。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 嶽鍾琪沈毅多智略,御士卒嚴,而與同甘苦,人樂為用。終清之世,漢族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唯他一人。高宗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作為清朝著名軍事將領、川陝總督嶽鍾琪,一生戎馬,平西藏,定青海,抗擊新疆準噶爾部的分裂反叛,鎮戍邊疆,功勳卓著,為維護國家統一、穩定西部、開拓西部做出了重大貢獻,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乾隆皇帝御製懷舊詩,列五功臣中,稱其“三朝武臣巨擘”。

將星使命

嶽鍾琪為民族英雄岳飛的第 21世嫡孫、岳飛三子嶽霖系後裔。生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其父嶽升龍為康熙時代的議政大臣、四川提督,當年隨康熙皇帝西征噶爾丹,頗有建功,康熙皇帝曾賜予匾聯“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勳在止戈”。嶽鍾琪頗受父親教益。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說劍論兵、天文地理、習武學射,樣樣精通。 當時的清王朝,雖然經營了已近半個世紀:西南平三藩,東復臺灣,東北收復雅克薩,通過《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邊界,西北三次派兵平定準噶爾與沙俄勾結的分裂反叛……,然而,西部仍然不太平。在此後的又半個世紀的歲月裡,不同規模的叛亂頻頻不斷,特別是準噶爾部的首領,繼噶爾丹之後,策旺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連續三代從未停止過其分裂活動,他們還同西藏少數上層反叛分子勾結,製造叛亂。其次,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也圖謀割據青海,以及大金川之亂等,這些都賦予了鎮邊將士們以平定叛亂、維護安定、制止分裂、維護統一的重任,同時,也提供了建立功勳的契機。重任與契機落到了嶽升龍的兒子——嶽鍾琪一代人的肩上。 嶽鍾琪 20歲從軍,便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至68歲病逝於平亂凱旋的途中,歷經近半個世紀的軍旅生涯。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戍邊元戎,從此將星殞落。

西藏平亂

康熙五十八年( 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遣將襲擊西藏,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當時的嶽鍾琪33歲,英姿勃發,文武兼備,智勇雙全,又宗飛祖遺風,軍紀嚴明,且與士兵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士氣高漲,銳不可擋。 嶽鍾琪率軍,日夜兼行,風餐露宿,刀光劍影。歷時兩年,整個操作過程複雜而殘酷,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艱難的生死考驗;每一場戰鬥,都是可歌可泣的音符;每一個勝利,都是大智大勇的結晶。有一次,嶽鍾琪帶600人,去撫定裡塘、巴塘的反叛,但當地長官達哇蘭堅持反叛立場,拒不接受安撫,於是,嶽鍾琪當即立斷,將其拘捕並斬于軍前,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此舉的威懾效果使得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當地叛亂很快平息。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這年已經是進軍西藏的第二個年頭了,定西將軍噶爾弼令岳鍾琪帶4000人為前鋒,先行到達昌都待命。 嶽鍾琪率軍到達預定地點後,獲悉,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以阻擊清軍西進。昌都距叛軍駐地600華里,中間隔著怒江天險,三巴橋則是進藏第一險,敵若斷橋,則守隘難於飛越。在新的情況下,請示上奉遠在千里,勢必貽誤戰機。進,又軍令如山。 兩難之下,嶽鍾琪果斷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遂令懂藏語的士兵30餘人,穿著藏族服裝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當夜擒5人,斬數人,聞者莫不震驚。於是,借勢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進軍拉薩鋪平了道路。 西藏叛亂平定後,嶽鍾琪師還四川,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等。

撫定青海

雍正元年( 1723年),37歲的嶽鍾琪又奉命撫定青海。當時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奏請皇上,要求嶽鍾琪隨軍參贊軍事。 嶽鍾琪率6000精兵,經過了雪域行軍,克服了高原嚴重缺氧的不適應,一路西行,撫定上詩東策卜、下寺東策卜、南川塞外郭密九等諸番部。第二年便授嶽鍾琪為“奮威將軍”,繼續進軍青海,出師15天,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 青海事平,雍正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及御製五言律詩二首: 其一 岷峨稱重鎮 ,專閫賴干城。 舊著寧邊略,新聞奏凱聲。 風霆嚴步伐,雲日耀麾旌。 三捷成功速,歡騰細柳營。 其二 一掃攙槍淨,師旋蜀道中。 錦成休戰馬,玉寒集飛鴻。 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 丹書褒偉績,還與錫彤弓。 雍正又賜金扇一柄,書御製詩一首: 星馳露布自遙荒,青海西頭武烈揚。 帷幄由來操勝算,風煙早已靖殊方。 遠宜王化金湯固,丕振軍威壁壘張。 風送鐃歌聲載路,鼎鍾應勒姓名香。 嶽鍾琪以38歲的年齡佔盡了人間風華。第三年,雍正又命嶽鍾琪為甘肅提督兼甘肅巡撫。 這年四月,年羹堯被解兵權,改授杭州將軍,雍正命嶽鍾琪為上奮成軍印,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除上述平西藏、定青海、進擊準噶爾三大軍事行動外,在這同時,自 1719年至1732年間,尚有康熙三十年(1721年)討平郭羅克三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平羊峒、雍正元年(1723年)平南川塞外郭密九部、莊浪邊外謝爾蘇部、雍正四年(1726年)平烏蒙和鎮雄土司、雍正七年(1729年)平雷波土司的叛亂等。13年間,嶽鍾琪兵不解甲、人不離鞍,他成為邊無愧於維護國家統一、穩定西部、開拓西部的先驅。

地方建設

嶽鍾琪作為大將,除以武功著稱外,在相繼兼任甘肅巡撫、川陝總督期間,對地方政權建設,也有建樹,其中不少措置,德澤延續數百年甚至今天。 雍正三年( 1725年)為發展經濟,方便牧民,嶽鍾琪奏請恢復河州、松潘互市;新開西寧塞外丹噶爾寺市場;為消除四川雜谷、金川、沃日諸土司爭界仇恨的根源,將年羹堯令金川割給沃日的美同等寨歸還金川,而以龍堡三歌地予沃日,使部落間得以和平相處;為便於就近治理,將距康定遠,不便遙控的昌都外魯隆宗、察哇、坐爾剛、桑噶、吹宗、充卓諸部,請宣諭由達賴喇嘛領轄;將四川巴塘隸屬的木咱爾、祁宗拉普、維西諸地,劃給就近的雲南中甸等。他的奏請均予照準。這年嶽鍾琪39歲,入覲,加封兵部尚書。 此後,嶽鍾琪又於雍正四年( 1726年)、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七年(1729年)上奏疏請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建府置縣……等,雍正皇帝均依奏照準。這些措施的實行無疑促進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其影響當延續到今天和更遠。當今生活在西昌、冕寧、鹽源等地的人們,有多少人知道這些都是源於清朝戌邊大將、川陝總督嶽鍾琪的疏請呢!

職重遭忌

清王朝建立後,內外大臣多系滿族人擔任。嶽鍾琪以軍功先後任川陝總督、甘肅提督及甘肅巡撫,以漢人承當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自易招來忌恨。 始發難者是“成都訛言鍾琪將反”。鍾琪疏聞。上諭曰:“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後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勳著,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尊君親上,眾共聞之。今此造謠之人,不但謗大臣,並誣川陝軍民以大逆。命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嚴加查訪。”結果查明,此謠言系湖廣人盧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語。此案發生在雍正五年( 1727年)。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有個秀才叫曾靜,派遣其徒弟張熙授書嶽鍾琪,勸其反。嶽鍾琪堅決不反。雍正褒獎嶽鍾琪忠,並出于軍事需要,仍委以重任,封他以寧遠大將軍、加少保,責令進擊準噶爾部的叛亂,但在內心已開始萌發疑心。 終於在三年後,即雍正九年(1731年),藉口進擊準噶爾部的某些失利,以“誤國負恩”加以免官拘禁。 大臣們的忌恨,得以乘機宣洩、落井下石。大學士鄂爾泰等參劾嶽鍾琪“專制邊疆,智不能料敵,勇不能殲敵”。張廣泗參劾他“調兵籌餉,統馭將士種種失宜”。 雍正十一年( 1733年),大將軍查郎阿又論嶽鍾琪“驕蹇不法”,且參劾其部屬紀成斌、張元佐疏防。上奏斬成斌、降調元佐。又劾曹襄力縱賊,上命斬襄力。從另一個角度看,曾護大將軍印的紀成斌、總兵曹襄力,都是曾屢立戰功的悍將,終因三年前科舍圖之役的一次失利,一個以“疏防”,一個以“戰敗”而處斬。而在這種情況下,雍正皇帝在大學士們“奏擬嶽鍾琪斬決”的摺子上,改簽“監斬候”(即死刑,緩期執行),足見其“筆下留情”與“筆下留人”了,正因為如此,才沒有在歷史上鑄就又一個岳飛。 雍正過世後,乾隆繼位,第二年即乾隆二年( 1737年),51歲的嶽鍾琪在經歷了5年的牢獄監禁後,被釋放,又過了10年的平民百姓生活,一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國家因用兵大金川,久無功時,這才想起了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現已被貶為平民的嶽鍾琪了。

東山再起

乾隆十三年( 1748年)三月,乾隆皇帝決定重新起用嶽鍾琪,授其總兵銜,召其至軍中,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翎。 嶽鍾琪回到了軍中,開始了師徵大金川的軍事行動,他與大學士傅恆合作,部署適當,先以 35000人破敵,示之以威,敵酋請降,後嶽鍾琪又以驚人的膽略,親帶13騎入敵巢,降敵。曠日持久的大金川事態平息。這時的嶽鍾琪已經62歲了,但他老當益壯,不減當年,再現了24年前他38歲平西藏定青海時的風采。後人有詞贊曰:“弭節金川,推誠款結,夜卷熊方斤,晨探虎穴。 乾隆皇帝諭獎嶽鍾琪,加嶽鍾琪太子少保,復封三等公,賜號“威信”。 嶽鍾琪入覲,乾隆皇帝命嶽鍾琪在紫禁城騎馬,西洋馬公畫像,免西征追償銀 70餘萬,加封嶽鍾琪兩個兒子為侍衛,賜詩褒獎: 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志何雄。 功成淮蔡無漸李,翼奮澠池不獨馮。 早建奇勳能鼓勇,重頒上爵特褒忠。 西南保障資猷略,前席敷陳每日中。” 乾隆十五年( 1750年),西藏珠爾墨特為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再出康定,會同總督策楞,將其討平;兩年後,又遣兵討擒雜谷土司蒼旺之亂; 再兩年(1754年),重慶陳琨倡亂,嶽鍾琪以重慶地位重要,力疾親往捕治。 嶽鍾琪平叛凱旋途中,將星殞落,病逝於資州途中,鞠躬盡瘁,時年68歲。乾隆皇帝手諭褒勉,賜祭葬,諡嶽鍾琪“襄勤”。

嶽鍾琪是清朝名將,清高宗乾隆稱其為“三朝武臣巨擘”。嶽鍾琪,原籍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市),宋朝廷南遷以後,岳家遷往今江蘇省常州市。 到岳飛第17世孫嶽仲武時,被贈“榮祿大夫”,並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宦遊來到甘,舉家遷到蘭州,其後代一直居住在蘭州。嶽鍾琪祖父嶽振邦時“移居河西”,把家遷到了莊浪衛(今永登),後來葬在了永登縣北獎俊埠嶺下大川溝內。嶽鍾琪的父親嶽升龍剛剛入伍便被授予永泰營千總[今景泰永泰城,此地在明代歸莊浪衛(今永登)管轄]。康熙十四年( 1675年),嶽升龍出任莊浪守備,住在莊浪衛城鎮署子街,而嶽鍾琪就是在其父任莊浪守備第二年出生的。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嶽升龍跟隨康熙帝征伐噶爾丹,以戰功升四川提督,嶽升龍以“母年逾九十,乞入四川籍”,得到了康熙帝的允許。於清聖祖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加入四川籍,時年34歲的嶽鍾琪也隨之入了四川籍。 由於家族遷移的緣故,長期以來,景泰、永登、蘭州三地的人都把嶽鍾琪視為同鄉。這些說法都有些道理,嶽鍾琪本人在寫給別人的信件中說,自認為是平番(今永登)人,也有些資料中也把嶽鍾琪寫為四川人。 嶽鍾琪幼年跟從父親戎馬沙場,“兒時好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有法。”“讀書之餘,說劍論兵,出奇謀無不中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王策妄阿拉布坦與中央政府為敵,在控制新疆天山南北後,又趁西藏動亂,派其弟大策凌敦多卜攻入西藏,進據拉薩,圍攻布達拉宮,殺死拉藏汗。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政府先派都統法喇出兵打箭爐(今康定),法喇以時任永寧協副將的嶽鍾琪為先鋒,命他相機收復裡塘、巴塘等地。嶽鍾琪一舉殲滅了拒不投降的裡塘第巴,“擒首逆七人從而使巴塘第巴懼,獻戶籍”。 次年,清軍自青海和四川分兩路進兵。嶽鍾琪為前鋒從四川出發,挑選了三十多名懂得藏語的精兵猛卒,裝扮成藏兵,從小路奇襲藏軍設在洛隆宗的大營。清軍從懸崖而下,藏軍以為神兵天降,只得請降。 後使藏軍首領為前導,沿途招降,嶽鍾琪長驅直入,千里奔襲平叛,直逼拉薩,策凌敦多卜勢單力薄,一觸即潰,率殘部狼狽逃回伊犁。 康熙六十年(1721年),嶽鍾琪被清廷授予左都督,擢升為四川提督。雍正元年(1723 年)夏,青海和碩特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煽動和裹脅蒙古各部反叛,陰謀割據青海。 清廷授嶽鍾琪“奮威將軍”征討羅卜藏丹津事宜。嶽鍾琪抓住春草未長,叛軍人畜乏糧,分散屯駐牧養的時機,奇兵奔襲羅卜藏丹津駐地,所率五千精兵,均是一人兩騎,長途奔襲,在一個黎明,猛撲羅卜藏丹津的營帳,叛軍頓時潰不成軍,羅卜藏丹津趁亂換上蒙古婦女的衣飾,帶了二百多人投奔準噶爾去了。其母、弟、妹、妹夫一併被俘。嶽鍾琪以少勝多,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嶽鍾琪只用了15天時間,就把面積約60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完全收復,這是中國戰史上著名的戰役之一。 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的同時,甘肅莊浪衛(今永登)西部居住在卓子、棋子、剌布藏一帶的六個藏族部落,也乘機發動叛亂。他們截殺商旅,進攻莊浪衛。 嶽鍾琪再次受命指揮兩萬大軍平亂,他採取強攻和智取相結合的戰術,派大軍在正面堵住叛軍的出路,然後挑選精兵,從山上順著青藤攀緣而下,突襲叛軍重兵把守的石堡城。面對從天而降的清軍,叛軍張皇失措,軍心頓時渙散,稍作抵抗就放棄了石堡城。攻佔石堡城後,嶽鍾琪遣將分兵攻佔各地。前後不到50天時間,嶽鍾琪就平定了這次叛亂。可見,嶽鍾琪善於使用奇兵制勝。隨後,清政府將莊浪衛改為平番。嶽鍾琪也被授予甘肅提督,又兼任甘肅巡撫,沒有多久就出任川陝總督,成為名噪一時的封疆大吏。 嶽鍾琪表現出的傑出才華和為國為民的作風,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入敵營勸降莎羅奔嶽鍾琪在甘肅辦了不少好事。他根據實際情況,將甘肅東西部的稅制進行了改革,對當時正在根據甘肅的實際情況實行攤丁入畝,將河東和河西的稅糧分開攤派,河東丁隨糧辦,河西則糧照丁攤。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接著,把明初設立的甘州衛、涼州衛也改為府縣。由於河西走廊路途遙遠,尤其是肅州道駐地在安西,管理極為不便。嶽鍾琪奏請朝廷將肅州道改為直隸州。同時,嶽鍾琪還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儘自己最大力量,改變甘肅的面貌。 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分兩路進攻數掠喀爾喀蒙古及藏匿青海叛軍頭子羅卜藏丹津的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嶽鍾琪屯駐巴里坤,採用穩紮穩打,逐步推進深入的戰術。這年六月,北路統帥傅爾丹急於冒進被準噶爾部大敗於和通淖爾,十多名大將戰死。後來,清廷因為小事,將他“降三等侯,削少保,仍留總督銜,護大將軍印”。後又被召嶽回京師,以“誤國負恩”罪削盡所有官職,交兵部拘禁,不久定為斬監候。 乾隆二年(1737年),嶽鍾琪被乾隆皇帝赦免回到成都。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嶽鍾琪才被起用,授予總兵,這時他已六十二歲了。參與平定大金川土司叛亂,大學士傅恆非常看重他。嶽鍾琪連續攻佔了康八達、塔高等山樑,叛亂首領莎羅奔連戰失利,又曾隨嶽鍾琪平西藏、徵青海,非常害怕他,只好乞降。嶽鍾琪乘機深入敵營,曉以大義,莎羅奔只好投降。後乾隆寫詩稱讚他為“三朝武臣巨擘”。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凱旋班師時,卒於資州,時年六十八歲。諡號曰“襄勤”。


勵志者洋洋


雍正繼位後,嶽鍾琪奉命撫定青海,他親率六千精兵,與士兵同甘共苦,經過了雪域行軍,克服了高原嚴重缺氧的困難,一舉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的近七十萬平方公里領土。在嶽鍾琪38歲的時候,就已經建功無數,佔盡了人間風華,這也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嶽鍾琪雖然位極人臣,而且為朝廷立下了無數功勳,但雍正帝一直對他不放心,這也註定了他最終的結局。雍正六年,有位叫曾靜的秀才,勸說岳鍾琪舉兵造反。嶽鍾琪果斷把此事上報朝廷,表面上雍正對其褒獎,並封他以寧遠大將軍、加少保,但內心卻開始對他猜忌。

縱觀整個清朝,不管漢臣有多麼忠心,立下多大的功勞,皇帝都不會絕對地信任他們,一旦覺得無用之時,必將卸磨殺驢。後來,其他大臣以“用人不當,作戰不夠決絕”彈劾嶽鍾琪,雍正果斷將他打入大牢,並判處死刑,後考慮到他做出的傑出貢獻,就改判為監斬候,也就是死緩,一直在牢獄中度過了漫長的五年時光。

直到雍正去世後,51歲的嶽鍾琪被乾隆赦免,但他以前的官位和家產都已經被“格式化”,被貶為平民。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發生了叛亂,在此危急時刻,乾隆想起了當年戰功顯赫的嶽鍾琪,召其至軍中,授予總兵銜,命他趕緊帶兵平定叛亂,此時的嶽鍾琪已經年過六旬。

不顧年邁的身軀,嶽鍾琪與以驚人的膽略,親帶13騎入敵巢,很快就平定了曠日持久的大金川叛亂,再次展現了他平西藏定青海時的風采。乾隆相當高興,加嶽鍾琪太子少保,復封三等公,賜號“威信”,並稱贊他為“三朝武臣巨擘”。後人也曾寫詩讚道:“弭節金川,推誠款結,夜卷熊旗,晨探虎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