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開挖,榆林裂變,哪裡才是中心

PART1

前幾天去拜訪一個榆林房地產行業的領導,聊到了沙漠春天大賣的情況,他說其中一個原因是沙漠春天處於榆林的核心區,是CDB,是榆林現在最好的中心位置。

初聽覺得愕然,這不是玩笑麼?文化南路是榆林的中心嗎?而且還是CBD !難道有一個政務中心就能稱為CBD 核心區嗎?

回來後認真的想了想,覺得還是有些道理。最主要的原因是:榆林似乎沒有特別明顯的中心,所以說文化南路是中心也不為過。榆林GDP全省第二,那麼榆林到底有沒有中心,哪裡是真正的中心呢?

說到“城市中心”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多中心化時代”到來,似乎遍地中心,叫法很多。最常見的洋名字就是所謂的“CBD”了,還有CCBD、CLD、CID等等,叫法各異,中心很多。

遍地開挖,榆林裂變,哪裡才是中心

但對於榆林來說,這些還是新鮮事物,不僅提法甚少,大家談的也不多,這個就有點奇怪。是城市規劃的問題,還是大家觀念的問題,還是真的就沒有一個公認的中心?

傳統的市中心是城市中商業、娛樂、購物、文化、交流、公共設施、行政機關比較集中,人群流動頻繁的地區。

PART2

從榆林的現實情況來看,“二街”應該是傳統商業中心的眾望所歸。但又顯然不全面,“二街”是老城商業中心,商業比重偏大,商務辦公比較稀少。

近些年,高新區崛起,從城市形象、基礎設施、文化教育、商業商務等方面,都跑在各區前列,尤其是榆林“三館”項目的建設,高新區未來值得期待。(“三館”為榆林市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由中國工程院崔愷院士負責設計,項目用地緊鄰沙河公園,總佔地約300畝,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約25億元)


遍地開挖,榆林裂變,哪裡才是中心


備註:榆林市博物館效果圖

遍地開挖,榆林裂變,哪裡才是中心


備註:榆林市圖書館效果圖


遍地開挖,榆林裂變,哪裡才是中心


備註:榆林市展覽館效果圖

百度裡面關於“CBD”的說法歸納一下是:中央商務區(簡稱CBD),即“商業會聚之處”,一般位於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力量,具有公司總部、金融中心、高端服務產業中心三大職能,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徵與標誌。例如,北京國貿、廣州天河、上海陸家嘴等等。

CID即Central Information District,準確理解應為中央產業區,中央產業綜合體。顧名思義,就是高新產業最集中的區域。是指具備瞭如下特徵的城市區域:一是高科技產業中心,二是知識經濟的發源地,三是匯聚了時代最有活力的新經濟模式,四是科學、教育、文化高度集中,五是一流的人才、超前的創業模式。

CLD——中央生活區,全稱:Central Living District,是指一個大型城市中,在政府總體規劃的引導下,形成的大型人居聚集區,滿足人們對於休閒、居住、消費、娛樂、教育、消費需求,位於城市中心地帶,有一定的個人居環境氛圍。

這些概念,如果就近以參照西安為例,CBD就是錦業路,CLD就是曲江池,CID就是高新三期,產業結構不同,被賦予的價值意義也不同!

PART3

在西方發達國家,CLD概念存在已經很多年,無論是紐約的曼哈頓中央公園,還是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都是富豪階層流連忘返的打卡勝地。

而在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CLD的概念已普遍為市場所認知,如北京亞運村,上海的“徐家彙—虹橋”沿線,深圳的香蜜湖、農科中心、福田中心區等等都雲集了城市精英新貴。有人形象比喻“CLD裡的社區業主會就是財富論壇”。

CLD能成為成功人士“第一居所”的首選,不僅僅是因為CLD位於城市居住中心,更重要的是其擁有城市一流的生活資源和人文、生態環境。不但能為商界精英繁忙工作中的迎來送往、生意應酬提供便利條件,而且能使家庭內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在CLD裡得到他們需要的各種配套。因此,CLD是精英們理性的居住選擇。

可見,CLD位於城市居住中心地帶,擁有完善的城市生活體系和人文、生態的絕佳配套,是都市生活高效便捷的驛站。

“中央生活區”按聚集群體可以分為:民營企業總部彙集的商務區;城市精英與高收入白領青睞的中高檔居住區;聚集大型購物中心、展覽中心等商業居住區等等。

那思考一下,CBD、CID、CLD之間又有什麼關係?CBD依賴商務辦公,CID依賴科創產業,CLD依賴人居環境,可以說,CLD是多有概念的邏輯前提!

PART4

因此,我們認為城市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經濟是根本,人口是支撐,政策是導向,只有具備了這些眾多因素的加成,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中心。

現在城市發展有兩個明顯的同意對立的軌跡,一個是集中,一個是分撒。

其一,集中就是把大量的政商資源,經濟人口,文化教育,公共服務集中在一個區域,形成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區域,成為政府的新形象,打造各種新中心。

其二,分散就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拉大城市骨架、城市建設攤大餅的情況嚴重,榆林這方面還不突出,西安就很典型,到處都在發展,到處都是中心。

最典型的就是商業發展,隨著商圈分層、區域集中,有市級商業中心,區域商業中心,片區和社區商業中心等等不同等級的中心,最終形成點狀(中心)突出,帶動網狀發展,形成新城區的模式。

這樣看來,中心實在是很多,要明確哪裡是中心似乎也沒有太大必要,反正發展是硬道理,又不是大家爭先搶第一,沒有排他性,也沒有唯一性。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非要給榆林中心做個簡單梳理的話,我們認為:

1、 在榆林人心目中最傳統,最有影響力的商業中心必然是“二街”無疑,但這一區域並非商務中心,只是消費資源比較充足。

2、 在榆林商務市場之中,高新區極有可能發展成為CBD,圍繞機關單位人民大廈、永昌國際的五星級酒店,創業大廈、新聞大廈、榆林萬達廣場,以及新三館的建設等,這個區域將代言榆林未來商務格局。

3、 文化南路區域,隨著眾多住宅項目和城改的推進,市民大廈的帶動,形成一個以居住為主,比較宜居的居住區也是不錯的,可以看作是“CLD” ——中央生活區。

4、 當然,其他區域也是有一定特色的區域,比如濱河西路這個新興的板塊,濱河公園/聖都樂園,也是榆林市民平時休閒鍛鍊的重要區域,濱河公園還在擴建,未來可能會形成另外一種以景觀、休閒、運動為方式的居住中心。

總之,只要把配套和環境做好了,不做市一級的中心,可以做區域中心,只要大家認可的,就是閃閃紅心!

反思系列專題

反思榆林①:房價兩重天,高新追西安,東沙輸縣城!

反思榆林②產品:面積“高大全”,實質很浮誇!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反思榆林④波動:市場大起大落,讓人心驚肉跳!

反思榆林⑤信息:“人情社會”,演繹相愛相殺的局中人


【萬達系列專題】

從萬人空巷到門可羅雀, 榆林萬達廣場只用了200天

從買到抽筋到消費疲軟,榆林萬達暴露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