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不如“远子”:你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的孩子

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如果你见过那些让人心痛或者心酸的个案——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你会明白此话中的苦心:


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
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亲子不如“远子”:你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的孩子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如果你很难把孩子从你们的床上弄到他/她自己的床上去,这可能已经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给孩子空间 ,别把他整个"占满"
  1. 以"爱"的旗号,践踏孩子心地
  你家的儿童房,真的是你孩子的吗?如果它是按照你的意愿布置的——
  如果孩子弄得脏乱点就会被训斥一顿;


  如果孩子不能请小朋友来玩,因为妈妈喜欢整洁清净……
  那么,孩子看起来有个房间,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
  另外,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妈妈让干别的;
  孩子看花呢,妈妈让看人呢;
  孩子看人呢,妈妈让看花……
  有个朋友说她见到一个妈,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孩子说比萨,妈说,比萨有啥好吃,咱们吃鱼头泡饼,不给孩子任何做决定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决定了。
  还有,妈妈老想着帮孩子,比如孩子抢玩具,妈妈赶紧说,别抢别抢,妈妈再给你买一个;生怕孩子吃亏,着急地给孩子灌输如何讨人喜欢,着急地支招如何胜过小朋友……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如果你见过那些让人心痛或者心酸的个案——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你会明白此话中的苦心:
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
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亲子不如“远子”:你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的孩子

 ⊙妈妈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1.妈妈和孩子的情绪互相影响
  "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这么不听话!"……
  "再不停下来,我生气了!"……
  "不要惹我发火!"……
  孩子好像是我们的情绪主宰,我们成了奴隶。
  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情绪好上天;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感觉都看不到天日。我们的情绪好坏,就随着孩子上下起伏。
  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为了让我们高兴,他/她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乐趣,努力要表现"好",因为那是我们喜欢的。
  情绪也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武器。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奴隶心里没有不满,所以有时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们作对,把我们气得半死。
⊙ 母子间的纠缠,说到底是情绪上的纠缠不清
  特别容易跟孩子纠缠不清的妈妈,通常都是焦虑不安型。
  也就是说,孩子那些让她生气、发火、担心的事……换作是一个安全型的妈妈,可能完全不觉得是什么问题。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也受不了孩子情绪低落,孩子成长本来就是苦乐参半的事,但她们特别想孩子"高高兴兴的",如果孩子遇到一点不高兴的事,她们就如临大敌,无法忍受。


  妈妈们情绪的过度反应,常常让孩子诚惶诚恐。
  而一个看起来特别温和善良慈祥的妈妈,可能是最容易紧张和胆小的妈妈,她们为了避免冲突,常常过度放纵孩子,养出无法无天的孩子。
⊙妈妈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
  所以,一个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
  这是你最负责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孩子。你能做的是:
  a.记住你的性格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b.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
  情绪状态中我们多半会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这个时候你是无法"教育"孩子的,不过是发泄而已。
  c.自我成长,改善自己的情绪困扰,不让它障碍你做妈妈的能力。⊙远子,远到多远?
  远子,不是说把你的孩子扔得远远的,你跟他/她划清界限,各自不相干,让他自生自灭。那样"远"子,孩子会向你讨债的。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根本无法跟孩子分离,亲子不如远子这句话,更多是为她们说的;即便她们牢牢记着"远",跟孩子的距离也比较近,需要挣扎和努力才能做到"远"。

  假如你是回避型,本来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够远了——
  回避型妈妈会干脆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把孩子送进全托的幼儿园,孩子哭闹得再厉害都懒得搭理,让孩子自己收场……
  焦虑不安妈妈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事,对回避型妈妈来说易如反掌。问题是,她们无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接——
  那么你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点:花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特别地多为孩子做些事,给孩子买礼物,多多抱TA,学习对孩子的情绪更敏感些……你需要学习如何跟孩子亲密。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和需要,承受住焦虑担心,逐渐放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他长大,允许他不需要妈妈,允许他犯错,冒险,离开我们,成为他自己!
  当你树立了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榜样,你才能教会孩子为他/她的情绪负责。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