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通水30年!2020年底山東全面完成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

建成通水30年!2020年底山東全面完成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

大眾網·海報新聞11月21日訊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引黃濟青建成通水30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山東投資13.52億元實施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當前,工程主體基本完成,計劃2020年底全面完成。

投資13.52億元實施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

山東省調水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長軍介紹,引黃濟青工程經過30年的調水運行,整體進入老化期,渠道、泵站、水庫以及機電設備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隱患,輸水效率降低,輸水能力下降,已不能滿足設計輸水要求。特別是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實施後,引黃濟青工程除向青島輸送黃河水外,還將承擔向膠東地區輸送長江水的任務,設計總輸水時間由70天延長至243天,年供水量擴大至4.86億立方米,引黃濟青工程的現狀,無法滿足引江引黃的調水規模要求。

為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山東省政府決定實施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並於2012年批覆初步設計,批覆概算投資13.52億元。工程批覆立項以後,適逢膠東地區遭遇持續乾旱,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在保證膠東地區用水安全的前提下相機實施,目前,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完成以後,將在以下五個方面對膠東地區用水保障起到提升和幫助:

一是提高輸水效率。渠道採取全斷面防滲保溫,大大減少了滲漏損失,也減化了原有的冬季蓄水保溫措施。同時,通過渠道清淤、渠底襯砌等措施,工程輸水量及輸水速度明顯提升,既提高了輸水效率,又最大限度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二是加大輸水規模。改造前棘洪灘水庫的入庫流量僅為23立方米/秒。實施改擴建工程後,棘洪灘水庫入庫流量將增加到2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提升至34.1立方米/秒,棘洪灘水庫的設計供水能力將由原來的30萬立方米/天達到71萬立方米/天,現在最大達到130萬立方米/天,大幅提升對青島市的供水保障率。

三是確保工程運行安全。改擴建實施前,引黃濟青工程設施老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四級泵站的機電設備均是80年代初的產品,配件已不再生產,機組運行效率低下,能耗大,輸水能力受到限制。通過實施改擴建,工程設施進行更換,泵站機電設備完成更新改造,運行效率提高,能耗降低,安全可靠性得到保障。

四是確保水質安全。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增加了水質在線監測和數據傳輸系統,能夠及時準確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增設防護網,實現全封閉運行,增加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便於及時發現和處理水源汙染問題,確保水質達標,保障用水安全。

五是提升了管理水平。改擴建完成後,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可以實現平臺聯通、遠程監控、遠程操作等,豐富了調度手段,調度指令下達、信息獲取更快捷,運行數據掌握更加詳實、準確,為快速決策、及時處理突發狀況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成通水30年!2020年底山东全面完成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

投資1.8億元助力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

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是山東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2019年10月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重點水利工作視頻會議把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確定為重點水利工程“頭號工程”。其中,山東省調水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膠東調水暗渠、應急泵站改建工程建設任務,總投資1.8億,目前工程正在籌備階段。

據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王祖利介紹,引黃濟青工程主要是從上游引水,解決青島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併兼顧農業用水、生態補水而投資興建的山東省大型跨流域遠距離調水工程,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工程於1986年4月15日開始興建,1989年11月25日正式建成通水。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我省投資56億元,又開闢了向煙臺、威海輸水的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新闢輸水線路310公里,與引黃濟青工程連通,輸水線路總長600公里,形成了引黃、引江與調引當地水的聯合調配工程體系。三十年來,引黃濟青工程發揮了巨大的工程效益,累計引水94.09億立方米,其中調引黃河水58.49億立方米、長江水24.41億立方米、當地水(峽山、大沽河等其他水源)11.19億立方米。年均引水量超過3.1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近2000萬,解決沿途缺水地區75萬群眾的飲用水困難問題,向沿線農業供水16.74億立方米,補充沿線地下水10.38億立方米,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33.3萬畝,增產糧食約7億多公斤,形成了橫貫齊魯的“綠色走廊”,先後獲得國家、省級綠化先進單位稱號,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被譽為“黃金之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