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慘,30萬投資人踩雷…

好慘,30萬投資人踩雷…

昨天發生了一件事,要讓好多股民元氣大傷。

東旭光電,債券違約20億。

圍觀群眾擠過來揶揄:

誒?東旭賬上不是躺了183億嗎,20億隻是輕微開支,花出去眼睛都不眨。

怎麼就突然違約了?

目前東旭光電已經停牌,鎖死30多萬股民。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你和我。

.1.

東旭最大的爭議在於「大存大貸」——

存了200多億,負債200多億。

你是公司老闆,手上幾百億,會放在銀行吃活期利息嗎?

不,那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基於安分守己的守拙想法。萬惡的資本家,他們不一樣。

他們會投入新生產線,會燒錢996,搞研發打廣告,當龍頭搞壟斷。

吃進更多市場份額,打爆競爭對手狗頭再說。

是不是這個理?

因此,你在正常公司一般不會看到「大存大貸」。

看到了,多半有問題。

有人說東旭「大存大貸」的源頭是財務造假,也有人說貨幣資金被挪用。

我覺得,也許兩者都有。

錢被挪用了,實際沒有賬面上顯示的那麼多錢,不得已,財務造假粉飾太平。

當年,康美藥業也是這樣——

賬面上趴著鉅額資金,卻要年年融資,年年支付大量融資費。

不合理嘛。

接著康美藥業黃了,揮著鐮刀下場收割,後續這些劇情你們都知道了:

股民們保不住口袋裡的錢,默默關燈吃麵…

.2.

再來重溫東旭光電:

財務上

除了「大存大貸」老大難,財務上還有其他觸目驚心的隱患:

短期債務超40%,一旦銀行抽貸或債市不配合,極容易資金斷裂

營收和利潤不匹配,造假嫌疑

應收貸款171億,一年漲了5倍,造假嫌疑

利息收益率只有0.12%,遠低於銀行活期的0.3%,造假嫌疑

這些問題,都很典型了。

項目上

管理層變動,核心業務利潤率下降,這些不說了,單獨說說多元化。

多元化這個詞略微妙,很多財富500強企業往下掉,就是因為多元化。

想起之前有個話題——

任正非2003年,打算把華為賣了,拿到100億美金做拖拉機和旅遊業,覺得做小一點就能活下來。

後來發現,不做到全球第一第二,是活不下來的。

所以,偉大的企業,要保持專注,幹一行,就把這行做到世界頂尖。

小聲說一句:任先生要是真的做拖拉機,我覺得他真的能做到世界第一!

東旭光電業務,40%成套裝備,20%建築安裝,20%光電材料,等等。

單獨拿光電來說:

京東方深耕多年,也才厚積薄發大賺一年,之後幾年基本在啃老本,再看東旭,研發人員明顯跟不上,競爭不過同行,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東旭版圖很廣,全面發展,全面平庸。

這裡要吸取一些教訓,應該避免不專心主業,到處收購的企業。

如果東旭如果只專心做老本行玻璃,我想還是有前途的。

企業要量力而行,做長期回報的事。

說來說去,好像又說回了價值投資的領域。

.3.

這年頭,割韭菜已進入全面精細化作業。

以前監管寬鬆,造假成本小。

很多上市老闆,看錯了經濟週期,或者根本就想來個資本收割。割就是了,反正違法成本低。

等退潮時,才發現兩腿一涼:

靠,褲子怎麼不見了。

最後,爛攤子留給我們股民。

一頓操作猛如虎,賬戶虧掉兩萬五。

哎,不容易,不容易啊…

Ps:

再提一提,很多人,對債券瞭解不充分。以為上市公司,債券,兩個詞組合在一起便萬無一失。

其實還是有很大風險,比如今天爆出違約的東旭債券…

想要無風險收益,可以看看國債,國債逆回購。

季末年末的時候,收益可觀,也要安全不少,畢竟有國家兜底。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好慘,30萬投資人踩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